世界最大的水果

  菠蘿蜜 ***英文名:jackfruit, 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又名苞蘿、木菠蘿、樹菠蘿、大樹菠蘿、蜜冬瓜、牛肚子果,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梵文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菠蘿蜜,沿用至今。是世界著名的熱帶水果,屬桑科桂木屬常綠喬木。原產於熱帶亞洲的印度,在熱帶潮溼地區廣泛栽培。現在盛產於中國、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國和巴西等地。我國嶺南的海南、廣東、廣西、雲南東南部及福建、重慶南部有栽培。

  

  形態特徵

  桑科常綠喬木,株高可達20米。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革質,有光澤,全緣或偶有淺裂。複合果卵***果實***狀橢圓形,外皮綠色有稜角,常生於樹幹,大如西瓜,重量可達50公斤,為世界之冠,內有數十個淡黃色果囊,果色金黃,中有果核,味香甜,可食用,炒食風味佳。樹性強健,適合作行道樹、園景樹。外形巨大如車輪。菠蘿蜜樹高在2-3米之間。經過人工培育成為傘形樹冠。在樹堂內的主幹上,粗壯的分枝上,粗大的結果枝上,抽芽,開花,結果。樹皮較粗糙,為棕灰色,帶有灰白色的大花斑。葉片為單葉,圓形或者卵形,長12~22釐米,寬6~9釐米,兩面無毛,葉柄長1.5~2釐米。有的花頂生,有的則腋生,雌雄同株,雌花長4~15釐米,鮮綠色,生長位置比較同一結果枝上的雄花低;雄花長約5釐米,表面較光滑,暗綠色。每年2月起開花,花期為5個月。一邊開花,一邊結果。果實大若冬瓜,長橢圓形,棕綠色,菠蘿蜜的果實淺黃色,成熟時,果皮為黃綠色,採收之後會轉變為黃褐色,皮像鋸齒,有六角形瘤,突起,堅硬有軟刺;果肉被乳白色的軟皮包裹著。果肉質地為肉質,金黃色,鮮果肉香甜爽滑,有特殊的蜜香味。種子淺褐色,卵形或長卵形。果熟期為5~9個月的時間。

  營養價值

  菠蘿蜜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果肉肥厚柔軟、甜酸適口、香味濃郁.具有多種加工特性和藥理作用,因此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菠蘿蜜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B1、B2、B6.維生素C、礦物質、脂肪油等。菠蘿蜜果肉中鈣、鎂含量特別高,也含較多鋅、鐵、鈉、錳等有益元素,而鎘、鉛、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很低同。菠蘿蜜還富含有機成分,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16.0%,25.4%、蛋白質1.2%~1.9%、脂肪0.1%~0.4%、纖維1.0%~1.5%。

  藥用價值

  中藥功效

  【性味】甘;微酸;性平

  【功效】生津除煩;解酒醒脾

  【功效分類】生津藥;健脾藥

  【用法用量】內服:多用鮮品生食,50-100g。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止渴解煩,醒酒,益氣。

  2.《廣西藥植名錄》:生津,止渴,助消化。

  【中藥化學成分】

  果實含乙酸橙黃胡椒酸胺脂***aurantiamideacetate***[1],環木菠蘿烯酮***cycloartenone***[2],多糖[3],有機酸和鉀***K***,鈉***Na***,鈣***Ca***,鎂***Mg***,鐵***Fe***,鋅***Zn***等金屬元素[4],還含有糖類15.38%~26.30%,維生素***vitmin***C,胡蘿蔔素等。

  現代藥理作用

  菠蘿蜜又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功效。對改善區域性血液、體液迴圈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肺炎、咽喉炎、視網膜炎、乳腺炎、產後乳房充血、產後血栓性靜脈炎、關節炎、關節周圍炎、蜂窩組織炎、小腿潰瘍等疾病均有療效。研究發現菠蘿蜜有抗氧化、抑菌、抗炎、輔助抗腫瘤、抑制黑色素生成和輔助降血糖等現代藥用功效。

  用於胃陰不足,口中乾渴。

  綠色未成熟的果實可作蔬菜食用。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功效。

  菠蘿蜜中提取的菠蘿蛋白質與抗菌素及其他藥物並用:

  1、菠蘿蜜能清理腸胃;

  2、菠蘿蜜能美容;

  3、菠蘿蜜能保健;

  4、菠蘿蜜能消除感冒緩解嗓子疼痛;

  其富含的菠蘿蜜蛋白能使炎症和水腫吸收、消退,對腦血栓及其它血栓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食用方法:

  如果還沒熟的話是吃不了的,一般熟了的菠蘿蜜會散發出一種很香的氣味***例如榴蓮一樣散發出獨特的香氣***,如果菠蘿蜜還是生硬的,那麼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實現速熟:

  1、先把生硬的菠蘿蜜放到太陽下晒一天***暴晒最好,時間可從上午-下午,比較容易熟,更不會影響到口感***;

  2、一般經過暴晒一天的菠蘿蜜第二天即開始散發香氣,有即熟跡象,你可以用手在菠蘿蜜上進行用力按壓***還很硬證明是不熟的***,發現原先生硬的菠蘿蜜已開始變得稍軟,且香氣越發強烈***注意,將熟的菠蘿蜜一定是散發出強烈的香氣的***;

  3、經過一天暴晒、一天存放的菠蘿蜜還不熟的話,這個時候的你就需要採取以下方法來進行鋪助了***經過暴晒的菠蘿蜜不宜存放太久,容易造成口感不夠香醇***,第一,你需要擷取一小段石榴樹枝***手指粗細,20-30釐米長的即可***;第二、把石榴樹枝從菠蘿蜜的頂部***為採摘時,與樹幹連線的地方***豎直插入菠蘿蜜中***因為菠蘿蜜的正中是用於養分吸收的地方,豎直插入不會破壞菠蘿蜜的苞肉***,一般情況下插入後一至兩天***經過暴晒、存放的菠蘿蜜明顯沒有原先那麼生硬,如果硬度依然,亦可在石榴枝幹插入後,繼續暴晒一天***即可明顯感覺到,原先生硬的菠蘿蜜用手按壓時,能明顯感覺到已變軟了且幾米開外就能聞到其散發出來的香氣,此時的菠蘿蜜就可以食用了;

  儲存方法

  籮筐包裝,內襯蕉葉或竹葉、碎紙。存放陰涼通風處,在溫度11~13℃、溼度85~95%條件下,可儲存月餘,但如果買的是已切開的菠蘿蜜,應減少保留存放時間,防止果核發芽。***即使發芽,也同樣可食用***。

  菠蘿蜜故事

  菠蘿蜜結果很奇特。朋友告訴我,當菠蘿蜜還是四五歲的幼樹時,它在主枝上開花結實,隨樹齡增加,結果部位也會下移,在老莖上開花掛果。因為菠蘿蜜果實的重量太大,樹枝無法承受,就結在樹幹上。有趣的是,樹到老年,樹根上也會結實。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內地幹部去南方工作,住在一間農戶茅屋,旁邊長著一棵木菠蘿樹。一天早上他醒來,滿屋生香。就東找西找,最後在床底發現一條從戶外伸進的樹根,上面長出一個已經黃熟的菠蘿蜜。

  我又聽說,在南方,老百姓為了催生果實,就用刀砍其樹皮,有白色乳液湧出,如果凝而不結,此刀傷處便可結果,一刀一果,故菠蘿蜜又名“刀生果”。屈大均在他的《廣東新語》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菠蘿蜜的讚美:“其以乳而實者。乳血也。猶人以母之血孕育而成形也。”當然,這樣的事我還沒見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後來才知道,不只是我,很多人,在幾百年前就被懵住了———面對這樣大的巨果,乍見之下,硬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明朝詩人王佐有一首《菠蘿蜜》這樣寫道:碩果何年海外傳,香分龍腦落瓊筵。中原不識此滋味,空看唐人異木篇。

  豈止是中原。兩廣的北迴歸線以北地區就不一定知道這樣的美味了。可見吃菠蘿蜜也是要有機緣的。佛家講究緣分。縱然你不信,可緣分到了你也是躲不過的。波羅蜜,據查乃梵語“波羅蜜多”的譯音,其喻義為“到達彼岸”。我從幾千裡之外的淮揚大地來到南國腹地赴這場菠蘿蜜盛宴。我不知道是不是到達了彼岸。但至少我已經來赴宴了。細細想來,正如佛家所說的那樣,是一樁善緣吧。

  我盯著看,猛然想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麼巧,它的體形多麼像一尊彌勒佛。那麼大的肚子,到底裝的是什麼。難道草木也有世間百態悲歡離合,也有佛緣也有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