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故事

  鑿壁偷光是努力學習的一種表現,我們要學習這種求學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誰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

  鑿壁偷光: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現在人們一般用此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匡衡的簡介:

  匡衡,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曾因鑿壁偷光而成為苦學的榜樣。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久,病死於家鄉。

  鑿壁偷光的典故: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啟示: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名。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我們要學習鑿壁借光的精神,而不能學習他的行為,他的行為本身是破壞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