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斬後奏典故

  先斬後奏是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你們知道先斬後奏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南北朝時期的劉勰在《劉子》中曰:“申屠悔不先斬而後奏,故發憤而致死。”此外,關於這個成語,還有下面這個故事。

  善良的貧家女子竇娥三歲喪母,她的父親竇天章是個窮書生,為了還債和換取上京趕考的路費,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端雲,乘機提出索要瑞雲做童養媳。端雲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後丈夫病故。她和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過著守寡的日子。

  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索討銀錢,賽盧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因這救命之恩,張驢兒父子想霸佔婆媳二人。竇娥執意不從。張驢兒在羊肚湯裡放了毒藥,想害死蔡婆,強佔竇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湯,嗚呼身亡。

  張驢兒轉而誣陷竇娥,並威脅竇娥嫁給他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發。竇娥問心無愧,與張驢兒去見官評理。太守桃杌是一個昏官,嚴刑逼供,竇娥堅不屈從。桃杌轉對蔡婆用刑,竇娥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臨刑時竇娥滿腔悲憤地說:“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寶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然後,斷案不明的官府就下令斬殺了竇娥。

  竇娥死前發出三樁誓願:若是屈死,死後血飛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靈驗。

  竇天章後來當了大官,深受皇帝信任,官拜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奉旨訪察民情,懲處貪官汙吏,回到闊別十六年的家鄉。竇娥鬼魂託夢父親,訴說冤情。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殺了張驢兒,終於替女兒昭雪了冤案。竇天章在《竇娥冤》中有這樣一段獨白:

  “只因老夫我為官廉潔清正,為人剛直不阿,節操堅強、剛直,皇上憐愛我,叫我擔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的職務,四處審訊囚犯,查閱案卷,賜給我象徵權力的寶劍和金牌,讓我監察貪官汙吏,並准許我先斬後奏。”

  先斬後奏解析

  [釋義] 斬:殺頭;奏: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語出] 南北朝·劉勰《劉子》:“申屠悔不先斬而後奏。故發憤而致死。”

  [正音] 奏;不能讀作“zhòu”。

  [辨形] 斬;不能寫作“嶄”。

  [近義] 先禮後兵

  [反義] 事先請示

  [用法] 可用個人辦事;也可用於團體和單位辦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先斬後奏接龍

  先斬後奏 → 奏琴鼓瑟 → 瑟調琴弄 → 弄兵潢池 → 池魚林木 → 木本水源 → 源源不斷 → 斷爛朝報 → 報冰公事 → 事預則立 → 立身處世 → 世外桃源 → 源源不絕 → 絕甘分少 → 少不經事 → 事不師古 → 古今中外 → 外強中乾 → 干城之將 → 將機就機 → 機杼一家 → 家常便飯 → 飯糗茹草 → 草木皆兵 → 兵連禍結 → 結結巴巴 → 巴三覽四 → 四面楚歌 → 歌功頌德 → 德厚流光 → 光陰似箭 → 箭在弦上 → 上好下甚 → 甚囂塵上 → 上下交困 → 困知勉行 → 行若無事 → 事倍功半 → 半夜三更 → 更僕難數 → 數見不鮮 → 鮮車怒馬 → 馬革裹屍 → 尸居餘氣 → 氣衝牛斗 → 斗筲之器 → 器小易盈 → 盈盈一水 → 水陸雜陳 → 陳規陋習 → 習焉不察 → 察察為明 → 明知故問 → 問道於盲 → 盲人摸象 → 象齒焚身 → 身不由主 → 主客顛倒 → 倒鳳顛鸞 → 鸞翔鳳集 → 集苑集枯 → 枯木逢春 → 春山如笑 → 笑裡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外奇談 → 談笑封侯 → 侯門如海 → 海闊天空 → 空室清野 → 野草閒花 → 花顏月貌 → 貌合神離 → 離鄉背井 → 井蛙之見 → 見仁見智 → 智勇雙全 → 全受全歸 → 歸馬放牛 → 牛驥同皂 → 皁白不分 → 分香賣履 → 履舄交錯 → 錯彩鏤金 → 金城湯池 → 池魚之殃 → 殃及池魚 → 魚爛而亡 → 亡羊補牢 → 牢不可破 → 破顏微笑 → 笑逐顏開 → 開宗明義 → 義薄雲天 → 天南地北 → 北轅適楚 → 楚囚對泣 → 泣不成聲 → 聲嘶力竭 → 竭澤而漁 → 漁人之利 → 利令智昏 → 昏天黑地 → 地大物博 → 博聞強識 → 識途老馬 → 馬到成功 → 功德圓滿 → 滿腹狐疑 → 疑神疑鬼 → 鬼使神差 → 差三錯四 → 四時八節 → 節衣縮食 → 食而不化 → 化整為零 → 零打碎敲 → 敲冰求火 → 火樹銀花 → 花好月圓 → 圓顱方趾 → 趾高氣揚 → 揚湯止沸 → 沸沸揚揚 → 揚幡招魂 → 魂不附體 → 體無完膚 → 膚皮潦草 → 草長鶯飛 → 飛鷹走狗 → 狗吠非主 → 主情造意 → 意馬心猿 → 猿猴取月 → 月露風雲 → 雲蒸霞蔚 → 蔚為大觀 → 觀眉說眼 → 眼饞肚飽 → 飽食暖衣 → 衣架飯囊 → 囊空如洗 → 洗耳恭聽 → 聽而不聞 → 聞雞起舞 → 舞文弄墨 → 墨子泣絲 → 絲恩髮怨 → 怨氣沖天 → 天羅地網 → 網開三面 → 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 可心如意 → 意氣揚揚 → 揚眉吐氣 → 氣湧如山 → 山南海北 → 北叟失馬 → 馬仰人翻 → 翻然改圖 → 圖窮匕見 → 見多識廣 → 廣開言路 → 路柳牆花 → 花遮柳隱 → 隱姓埋名 → 名垂後世 → 世風日下 → 下車泣罪 → 罪孽深重 → 重於泰山 → 山盟海誓 → 誓死不二 → 二心兩意 → 意氣相投 → 投機取巧 → 巧取豪奪 → 奪其談經 → 經年累月 → 月下花前 → 前思後想 → 想入非非 → 非親非故 → 故弄玄虛 → 虛位以待 → 待人接物 → 物盡其用 → 用兵如神 → 神差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