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詞語收集整理***2***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公子編修汝舟隨侍,勸以節勞暫息。公慨然曰:‘二萬里冰天雪窖,隻身荷戈,未嘗言苦,時反憚勞乎?’”

  冰天雪窯 到處是冰和雪。指嚴寒地區。

  出處:《宋史·朱弁傳》:“嘆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窯;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

  冰消雪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靳以《被煎熬的心》:“父親已經在樓梯口那裡等她,好像原想申斥她幾句,看到她便什麼都冰消雪釋的樣子,只在急急地問她是不是醫院出了什麼事。”

  冰雪聰明 比喻人聰明非凡。

  出處: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冰雪淨聰明,雷霆走精銳。”

  冰雪嚴寒 嚴寒:極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氣寒冷。

  出處: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裡春夏秋三季,菜園裡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兵不雪刃 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出處:《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步雪履穿 形容人窮困潦倒。

  出處:唐·王維《送鄭五赴任新都序》:“牽衣肘見,步雪履穿,獲戾由中,是貧非病。”

  餐風齧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月下傷懷》:“一痛爺孃,餐風齧雪;二傷姑媽,替死超生。”

  餐風茹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賀宜《***1958兒童文學選***序言》:“作品熱情地歌頌了這些搬山填谷、餐風茹雪的建設者的艱辛勞動,和他們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無限忠誠盡職。”

  蟬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出處:漢·桓寬《鹽伯論·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

  沉冤莫白 沉冤:長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無法辯白,不能弄清。長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出處:唐·於逖《靈應傳》:“潛遁幽巖,沉冤莫雪。”

  沉冤莫雪 沉冤:長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無法昭雪。長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出處:唐·於逖《靈應傳》:“潛遁幽巖,沉冤莫雪。”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打抱不平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擔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勞無功。

  出處:唐·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食。”

  擔雪填河 挑雪去填塞河。比喻徒勞無功。

  出處:《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鑽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哥哥每擔雪填河。”

  擔雪填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勞無功。

  出處:《五燈會元·智海平禪師法嗣·淨因繼成禪師》:“大似擔雪填井,傍若無人。”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鬥霜傲雪 形容在嚴酷的環境中敢於鬥爭,不屈不撓。

  鵝毛大雪 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處: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飛鴻踏雪 鴻:大雁。大雁踩過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同“雪泥鴻爪”、“飛鴻印雪”、“飛鴻雪爪”。

  飛鴻雪爪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同“飛鴻印雪”。

  出處:清·陳維崧《風入松·納涼》詞:“浮世飛鴻雪爪,故山亂葉茅庵。”

  飛鴻印雪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

  出處: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紛紛揚揚 紛紛:眾多;揚揚:飄蕩的樣子。形容雪花飄落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今日遇著暮冬天道,紛紛揚揚,下著如此這般大雪。”

  紛紛洋洋 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細物紛亂飄揚。同“紛紛揚揚”。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三回:“是夜颳起東北風,濃雲密佈,紛紛洋洋,降下一天大雪。”

  粉妝玉砌 用白粉裝飾,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面板白嫩。

  粉妝玉琢 白粉裝飾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妝飾的漂亮或小孩長得白淨。也用來形容雪景。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每日打扮的粉妝玉琢,皓齒硃脣,無日不在大門首倚門而望。”

  粉裝玉琢 白粉裝飾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妝飾的漂亮或小孩長得白淨。也用來形容雪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鬥他玩耍一回;”

  風花雪夜 原指舊時詩文裡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

  風花雪月 原指舊時詩文裡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處: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風霜雨雪 比喻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

  出處:元·馬致遠《黃梁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痴愛,風霜雨雪。”

  風雪交加 風和雪同時襲來。

  出處:範長江《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行·三》:“儘管是在風雪交加的時節,我們的視線仍可以入到非常遙遠。”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裡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鉅,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負屈銜冤 銜:用嘴含,這裡指心裡懷著。身上揹著委屈,心裡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處:元·無名氏《後庭花》第四折:“今日個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賊,還了報了這負屈銜冤兩怨鬼。”

  光風霽月 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淨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出處: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潔。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漢過》:“含霜履雪,義不苟合;據道推方,嶷然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