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傷牡丹散文
其實牡丹和愛情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的。早在唐代開元中,皇宮內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牡丹盛開,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乘夜觀賞,詔來時任翰林學士的李白助興。今天我們來看一下感傷牡丹的散文。
:洛陽花——牡丹
牡丹,別稱洛陽花、木芍藥、百雨金等,也許很多人已經不喜歡牡丹了,原因是老土。許多人認為只有那些與眾不同的花,那些不平凡的花才象徵著自己是一個有個性的人,其實不然。我最喜歡的花並不是牡丹,這一點無可否認。但是牡丹特有的雍容、抑或是華貴,曾經都帶給我們一種傳統的喜慶。
洛陽花,之所以叫洛陽花,是因為古時洛陽的牡丹花最為有名。當然牡丹並不庸俗,那的確美:五彩繽紛的色澤,有紅、黃、藍、白、粉墨、綠、紫,超越百花。即使花色同為紅花,有的如似丹,有的像火,有的卻似紅瑪瑙那樣晶瑩;同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銀,有的宛如白玉。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也許人們對這樣的描寫已見怪不驚了,因為這是個老套的描寫手法,但不得不提,因為牡丹有這個資本,有這個能力讓人為之傾心。
牡丹是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徵,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唐代詩人劉禹錫不禁讚譽:“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以後李正封又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寫牡丹的好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春”。北宋昭文館大學士韓瑜的牡丹詩中,又以“國豔”嘉譽牡丹。由此,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並得以世代延續下來。1959年,周恩來在洛陽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今天,牡丹的這一文化象徵意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因為她非常貼切地代表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的美好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願望。當然牡丹也含有一種對富裕生活的期盼與追求。牡丹富麗堂皇,從氣質上給人以富貴之感。自宋以來,牡丹即被稱為“富貴花”。此說起自宋哲學家周敦頤《愛蓮說》,他寫道:“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從此,牡丹與“富貴”二字緊密聯絡在一起。明著名畫家徐渭題墨牡丹詩寫道:“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姻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他也稱牡丹為“富貴花”清代菏澤趙世學寫《牡丹富貴說》,他寫道;“吾觀牡丹一花,穀雨開放,國色無雙,有獨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豔麗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貴言之,其富也,富而無驕,非君子而實君子者也;其貴也,貴而不挾,非隱逸實亦隱逸者也”。在歷代繪畫及各種工藝美術作品中,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徵,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而牡丹似乎又有一種風骨和精神,古今傳說贊其驕傲,述其壯烈,譽其高貴堅定,品其卓爾不群。武則天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傳說一次她在賞雪時,對隨從說想看到雪天裡百花齊放的景象。俗話說權貴身邊必有阿諛奉承之輩,一個侍從就對她說:“陛下只要讓掌管百花開放的百花仙子下令就可以。”武則天於是召集百花仙子,詔令百花齊放。百花仙子緊急召開會議,對人間帝王干涉仙界進行了聲討。但在權勢面前,百花都屈服了,在冬日裡競相開放,惟有牡丹仙子堅持反對。武則天一怒之下命人將長安城中的牡丹一把火燒光。雖下場悲壯,但這不體現了牡丹的傲骨堅定嗎?
牡丹,願你與中國同在。
:牡丹,遠離傷感
“春寒偏勒牡丹遲,晚似常年半月期。”才有緣與牡丹相逢洛陽國際牡丹園。分別之後,記憶中的感覺只有清晰的微笑。
一路嚮往著去的,還是未忍住驚歎。相見一次又一次,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牡丹花,依然把內心的微笑牽扯了又牽扯,直到無一絲空間再隱藏微笑之外的感覺。
院牆之外,甜甜的香味,與暮春的陽光相伴散落空中、地面,繞人面不去。目光微笑成一線,心意急切地流露如海水般一排排湧來,拍打著這春天最後的時光,張揚著又一個夏季的熱情……
萬朵牡丹開眼前,卻是無語表達。國色天香不合適,仙風道骨亦不合適,魏紫姚黃次第來,何曾遠離過平常百姓的目光?它不是流落人間的仙子,原本屬人間,如豔麗是它的本色一般並未刻意而為之,走過它身邊的行人又何需刻意拉遠距離?只需走近,以自己願意的心情走近。
無風的打擾,陽光輕輕地灑下來,照顧著牡丹懼怕烈日的情緒,靜聽行人與牡丹的交談:
淡淡的粉表達給遠客的心意是溫和與平靜,包容與理解,粉之中央的紅是內心取之不盡的熱情與執著;紅霞披在身的那一朵,無拒無束,正舞一曲別樣風光,留住了孩子清澈的目光,牽絆了調皮的步子;更有那可意黃花“似著天香染御衣”,借陽光之色把最舒適的心緒悄悄贈與有緣相見的人;至於那冰清玉潔之色,似雪花閒情,如雲靜靜飄落綠葉之上……
人間花色在這裡變幻,變幻。層層綻放,淺紅深紫輕黃,色可分意不可分,朦朦朧朧如煙如霧,嫵媚驅寒冷,馨香醉行人。有落紅無愁語,有離別無傷懷。
花開花落人慢行,花香濃濃,不需風送,這味道願意深深吸入肺腑,決不轉身。有些花香是不可聞的,而牡丹之味不會使人拒絕,傍花近聞也會覺得遙遠,這香甜是願意長久品嚐的,與滿園花香遠遠傳來之感沒有區別,所以唯願更近一些。
淡紅處處有,千葉令人暈眩。怎能止住親近的腳步,怎能抑制吻上枝頭,怎有空隙去想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微笑漸漸清晰,放大。
久久徘徊在花叢中,怕日落時間遠去,怕風雨侵襲打落花瓣,又怕頭頂的太陽突然間強烈起來……一落又是一年才能相逢,到那時又未必有相逢的天時人緣。
這一刻那些傷感的詩詞又浮上心頭,多了些理解之意。原本是嘲笑那些詩句的,如此絢爛之花,竟也會有那些多愁善感的詩句,好生奇怪。想必是一人行路,悠悠思量人生人情,自然感慨如風中飄絮隨處可落。
不過,此刻非一人,滿園皆是微笑者。即使明年無緣還有後年,春光總有時。何況,總在不同尋常時,才有微笑最深刻,就如今年這遲放的花意。霜櫱放春妍寄人間希望之情,笑舞春風也不過增色花開時節,今年這遲放的牡丹又為了什麼?也許是在等人間五月的陽光,一起用最大的力度掩蓋四月的寒冷與悲痛,用最知心的情懷催開人們的笑顏。沒錯的,這一刻是五月的第一天。
我欣賞今年遲開的牡丹,欣賞它開放在陽光正好時,盈盈明豔,壯觀人間春色,不需解語人,輕易地便帶我遠離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