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篇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誕生於1911年,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下面是帶來的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按照市委組織部的安排,我懷著從未有過的激動心情,走進了令當代學子魂牽夢繞的一流學府———清華大學,參加了“清華大學—武威市中青年幹部高階研修班”學習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8天時間,但通過體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汲取名校豐富的知識營養,使我體會深刻、受益匪淺。

  初識清華大學

  清華園位於京西北,北四環路與圓明園路交匯處,向南步行10分鐘,是全國另一知名學府—北京大學;向西步行15分鐘,是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歷史記載,明朝時這一帶是一片園林區,清華園原是圓明園的一部分。

  清華園裡處處都是文明的氣息。無論是在教學區,還是在生活區,時時都是寧靜祥和,井然有序。清華校園很大,初來幾天不識路,總會有人熱情地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華學子,總是把我們尊稱為“老師”,儘管心裡有點虛,但面子上還是蠻受用。在食堂就餐,儘管偌大的餐廳高峰時有幾千人同時進餐,但從不喧譁,且整潔、有序。在課堂上,如果同學們偶有倦意,教授們馬上會講個小笑話,播個多媒體短片,或者玩個小遊戲,既為你提神,又讓你受到啟迪。可以說,清華園裡這樣一種文明的氣息、一種人文關懷,會讓你時時感到溫暖,受到教益與啟迪。

  啟用固有思維

  這次學習培訓的授課老師,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高校與科研機構,他們個個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理論精深,每個人對自己從事的研究都有獨到的分析和精闢的見解,他們精彩的講解不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受到新的衝擊,從而進一步理清了思想認識上的誤區,解開了許多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時時讓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享受豁然開朗的喜悅。

  提升能力境界

  這次學習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課程安排科學合理,內容豐富,資訊量大,涉及巨集觀經濟、招商引資、城市化和城市規劃資訊化管理、現代服務業、新聞媒體和危機公關、領導幹部能力建設、科學發展觀、黨建工作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中青年幹部來說,特別是對於教育管理者的我的確是一次高層次、系統化的理論學習和全新的知識拓展機會。通過聆聽資深博導教授、名家大師們的精心授課,不管是從理論到實際,還是從耳聞到目睹,無不使我眼界大開,受益匪淺。9個專題講座,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從時代發展的最前沿,從不同的學科領域、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提升領導綜合能力的盛宴。特別是那些滿腹經綸、博古通今的專家教授,他們的講解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既有很強的理論指導,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他們能抓住重點,層層剖析,讓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他們的授課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領導技能,從而使正確認識問題、科學分析問題、果斷應對問題的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傳承清華精神

  學習期間,我們深深感受到,無論是坐在安靜的課堂還是徜徉在美麗的校園,所到之處無不滲透和折射著濃濃的清華文化和清華精神;不管是聆聽教授們授課還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學子,無不體現著清華人的嚴謹和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清芬挺秀、華夏增輝”的清華風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百年校訓、“行勝於言”的清華校風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無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清華人”成為國家棟梁,社會英才。清華人之所以長期蜚聲中外,就是在於這不竭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精神。我想這便是清華魅力所在,給人以心靈的震撼,給人以行動的力量,給人以前進的勇氣,給人以成功的信心。

  對我工作的啟迪主要有:一是工作中要有激情與思想。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做到激情不老,務實肯幹,積極進取,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長點,並以自己的成長影響周圍你我他。二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和聲音表達自己的理念,與全校師生共同開啟學校美好遠景,提升感召力。把握機遇,質疑現狀,促進合作團結,更新學校。關注收穫,培養後繼人才。三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四是建設健康校園文化。文化是無形的,形成良好的學校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良好的學校文化比說教更有效。校園富有朝氣,讓教職工有充分的更高的期望,改變學校面貌,改變其價值追求,改變一個學生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標。讓師生更添智慧,適應學生,學生才能適應教育,適合學生的教育更會符合目標性,符合規律性。學校更具美感,員工非常和諧,即善待師生,崇尚寬容,善於妥協,學會善待,追求高尚,淡薄名利。

  篇二: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10月的北京,秋高氣爽。2013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我非常幸運地成為清華大學-司法系統領導幹部管理創新與領導力提升高階研修班的一員,心中感受無以言表。首先要感激領導的關愛,給我們機會參加培訓,讓實現自己上個世紀的夙願和夢想——走進清華園踏在清華校園的路上,看到清華的草草木木,呼吸到清華空氣,感受到清華氣息,這是何等的愜意和自豪。我們懷著朝聖和虔誠之心,帶著希望和夢想走進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園。來到清華的時候,第一個印象是她的大,縱橫交錯的道路儘管很直接,可是照樣讓我感受到複雜以致迷失方向。但是,我並不急切地想從這迷失中走出,反倒是奢望可以沉醉在這迷失之中,那樣我就可以隨我的心性自由的在清華園中漫步。當二校門的一次映入我的眼簾的時候,一種莊嚴而美麗的情調在我的心中浮現滋長。我想起了我的孩子,那些和她一起在日影和月光下做著關於理想的作業的可愛的孩子;想到了我的同事,那些為偉大的戒毒事業兢兢工作的同事;我想到了領導的諄諄教誨和囑託;我想起了在風中飄著蒼髮的母親......心中終究為自己能夠來到這裡“朝拜”一回感到慶幸。彷彿看到朱自清先生孤瘦的背影,還有聞一多那堅毅的目光;似乎感受到在清華的河流中流淌著一種曾經被大家忽視的血液,一種曾經被人們輕視的韻律。

  當我轉過二校門,看見大禮堂和清華學堂的時候,心中有一股熱流。這些就是清華最初的發源,是清華的原本所在。看到清華最初的建築,我第一次懂得了什麼是建築藝術,懂得了建築可以這樣表現美。融合了古羅馬和古希臘風格的大禮堂,古樸而又不乏現代味道的清華學堂,在我心中,它們不僅僅是建築,更是承載歷史,記錄清華輝煌過去的“化石”。更有大草坪前面的日冕,“行勝於言”,四個最代表清華風格的蒼勁有力的字,時刻提醒著清華人為人處事的原則。正是這句話,使我來到了清華,我也相信它還會影響我的一生。激勵我在以後的人生歷程中注重紮實的走好每一步。在清華學習的五天時間裡,每天課程都安排得很滿,白天全天的課,有時晚上也有課,雖然有點辛苦,但並不覺得學習疲勞,而感到是一種快樂和享受,每位教授上的每一節課,幾乎都是絕妙精彩的課程。這次培訓班的課程,涉及領域寬廣,有當前巨集觀經濟、領導科學與執行力、公共管理、依法行政、國學智慧、心理除錯。為我們授課的老師多為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們有的幽默風趣,有的特立獨行,有的深刻豐富,他們淵博的知識,認真負責的態度,敏捷的思維,以及學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令我從中感悟頗多;他們博大精深的理念,高屋建瓴的評論,切中要害的分析,極富個性的教學,使我的心靈為之一振,耳目為之一新。

  清華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她的建築上,更體現在清華的精神上。清華精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集中、簡練的表述應當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它借用古訓以凝練的語言表述了清華人基本的宇宙觀和人生哲學,是使清華人保持其凝聚力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緣起於1914年11月10日,梁啟超先生來清華髮表以《君子》為題的演說。樑先生以《周易》乾、坤兩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崇德修業,發奮圖強,無論求學治業,都要堅忍剛毅,不屈不撓,不能見利而進,見難而退。待人接物,要寬巨集大量,責己嚴,責人寬。

  這些內容在今天仍然是那麼震撼人心。以王凎昌的“我願以身許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國家強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為代表愛國主義精神;以“行勝於言”為重要內涵的嚴謹求實的學風;以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社會進步,努力建設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為奮鬥目標的追求卓越的世界眼光。無不深深地感染著我們。它開啟了我們前所未有的視野,使我們浮躁心靈得到從未有洗滌和淨化。短短五天培訓,我們一步步地記住了“水木清華”這四個字,也慢慢地讀懂了它,慢慢的品味其中的詩意。我明白清華人的詩不是風花雪月,荷塘依舊,可是它的意象已經不再是那亭亭如舞女的裙的荷葉和那淡淡的月色,它已經變得更加絢爛;清華的歌聲也不再是曾經那些啞啞的木吉他聲,它已經變得更加精緻。因為清華是紮實的,是理性的,它的箴言是“行勝於言”。清華的詩意在那些穿梭的人影中,在校園中那些被匆匆搖響的自行車鈴聲中,在那些深夜中不熄的燈光中。

  開啟筆記,彷彿又聽到了清華教授們緊扣心靈的講解,再次和大師發生了心靈的碰撞。知識的力量是無盡的,我不虛此行......

  篇三: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清華大學是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學府之一,能在這所百年名校參加領導幹部培訓班,我倍感榮幸,倍加珍惜。行前,我曾跟領導說:“出門旅遊我可以放棄,但到清華學習我不願放棄,因為這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接觸最高學府的唯一機會”。更令人難忘的是,在清華學習期間,我接到通知,經過筆試、面試、體檢、政審,我將調到省委辦公廳工作,由此我對清華的感情自然又深了一層。清華大學的短暫學習,受益非淺、體會頗多,是我一生中難得的財富,也對我在新單位新崗位、開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華大學果然與眾不同,名不虛傳。在這裡,沒有枯燥、呆板的教學,更多地感受到清華的人文氛圍、深厚的道德底蘊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報國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特別是崔國文教授激情澎湃的開學典禮講話,使我深入思考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做人與做官、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專家學者的上課,或諄諄教導,或啟發引導,都使我強烈地感受到時代的腳步、知識的樂趣;古色古香的建築、單純的校園生活、學生們的笑聲,又使我尋找到青春和活力。參加工作十幾年的我,重回校園,在這短暫的十幾天裡,真正懂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含義。

  我是抱著學習“充電”的態度,來到清華學習的。這些日子以來,我認真聽、仔細記、靜心思,收穫很大。主要體現在“長、寬、高”三個方面:

  一、“長”,就是增長了知識,有助克服“本領恐慌”

  平時自己忙於工作,時常感到“知識短缺”、“本領恐慌”,力不從心。這次到清華,聆聽中國最高權威學術專家的講座,增長了知識,見識了“世界”。一是增長科學管理知識。管理出生產力,管理也出凝聚力。管理是一門大學問,溝通與協調是管理的核心環節。通過學習,使我係統瞭解了公共管理、依法管理、應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不少是我以前未知的。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彭向剛教授在《領導者科學與藝術》中,把“東北二人傳”的語言藝術引入課堂教學,通俗易懂地闡述了領導者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對我們基層同志進一步提高科學執政、依法執政、民主執政水平很有幫助。二是增長現代經濟知識。比如,《中國巨集觀經濟分析》一課,專家用了大量資料和事例,說明中國經濟執行與國外的聯絡和區別,說明中國再也不能延續“資源換增長”傳統方式,而要利用巨集觀調控“倒逼”機制,加快經濟轉型發展,不斷增強經濟整體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再如《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現狀》一課,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掩蓋下的貿易摩擦作了深入淺出地分析,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三是增長構建和諧人際知識。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會人。作為領導者,工作物件就是“人”。記得美國著名學者卡耐基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三分靠個人努力,七分靠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句話雖然有所偏頗,但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極端重要性。我們必須善於“換位思考”,運用鼓勵激勵、聯絡聯誼、真心真誠等辦法,溝通上下,協調左右,統籌內外,以良好的人際關係,著力營造和諧環境。這對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促進各項任務落實十分有用。

  二、“寬”,就是拓寬了視野,有利走出“象牙小塔”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眼界決定未來”。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多走多跑,這對開展十分有利,對事業發展也是受益無窮由於工作性質原因,我長期在辦公室寫材料,很少接觸外面世界。這次學習,使我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等同於走出“象牙塔”。一是內容廣。這次培訓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建設各個方面,涉及到國內、國際形勢分析,既有巨集觀層面,又微觀分析,結合了專家們平時所見所聞所思,對我們自然很有啟發,彌補了很多方面的不足。二是聯絡緊。這次培訓,既有理論教育也有實地參觀考察,十分貼近基層工作實際,比如李虹教授《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從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積極”的觀點,闡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道理,對人生具有啟迪。三是感悟深。清華課程形散但神不散,學到知識的奧妙,是我從未有過的。在課堂上,我更多的的是思考、薰陶和感悟,是思維習慣。思維是“道”,其餘是“器”,這次學習,我既“練器”,更是“修道”。通過學習,我認為,一個人千萬不要糾纏於小事上,不要沉迷於溫柔鄉,更不要陶醉於現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三、“高”,就是提升了素質,有力激發“心靈火花”

  這次培訓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突出在職繼續教育這個主題,突出領導幹部這個物件,突出科學藝術這個方法。特別是通過學習《領導者科學與藝術》、《領導幹部壓力管理》、《領導者語言藝術》、《政務禮儀》等,第一次對“領導者”這個耳熟能詳的概念有了系統的理性認識,提升了素質,提高了境界。“一朵浪花融入大海便不會泯滅,一顆玉石打磨愈久便光華愈燦”。我認為,領導者是一個普通人,來源於群眾,是群眾利益的代表,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領導者又不是一個普通人,對自身素質、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更高;領導者的產生,是由自身努力、歷史機遇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但關鍵是由其自身的精神境界決定的,一個高層次、受人尊重的領導者,必定是一個境界高、修養好的同志。某種程度上說,境界越高,職位也就越高,群眾的認可度也越大。當然,境界的提升,要靠學習、靠實踐、靠自己的感悟。所以,通過學習,我進一步堅定了做一個用心幹事的人一個純粹的人的信心和決心。這或許是我這次學習培訓的最大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