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文章閱讀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是構成文章的第一個要素,是構成精美文章的要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 獻給正在鬱悶的人

  有一頭驢,掉到了一個很深很深的廢棄的陷阱裡。主人權衡一下,認為救它上來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每天,還有人往陷阱裡面倒垃圾,驢很生氣:自己真倒黴,掉到了陷阱裡,主人不要他了,就連死也不讓他死得舒服點,每天還有那麼多垃圾扔在他旁邊。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維發生了轉變,它決定改變它的人生態度***確切點說應該是驢生態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並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自己的體能。終於有一天,垃圾成為它的墊腳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窮,你的女人醜,不要抱怨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資少,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這個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實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年輕,沒有失敗!看驢生豪邁,不過從頭再來······

  人生不過如此,又有什麼值得你去傷悲的事,你就當它是踩在腳下的垃圾好了,讓它成為你人生成功的墊腳石。

  如果這個故事能夠感動你的話,請你轉走吧,讓你身邊鬱悶的朋友看看吧!

  : 知足者,方能常樂

  光陰流轉,好像才說要等待著春天的來臨,這不,春天就來了。這個春天好像不早也不晚,但一上來便是華麗的開場,陽光溫暖,春風和煦,白雲悠悠,柳絮飄飄,彷彿只是一夜之間,整個小城就這樣春光明媚了起來。

  晨,還在睡夢間就聽見小鳥的嘰喳聲,心情不知覺地愉悅,想與鳥兒一起在這個春天裡歡歌飛舞。

  起床,千篇一律地熬了稀飯,炒了榨菜。而坐在餐桌前的兒子卻是皺眉,委屈:又吃這個?這都連吃了一個多星期了,這是窮人的早餐。說著,居然還掉了幾滴淚水。

  那樣式,好似我在虐待他一般。我便大大地不解了,問兒子:這是窮人的早餐嗎?你見識過真正的窮人生活嗎?從前,不說外婆那一代,只說媽媽這一代人還在你這樣小的時候,能吃飽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哪管有那麼多的要求……

  言未盡,還在抽泣著的兒子卻回我:從前是從前,現在是現在。現在關鍵是要吃好!

  突然有些氣餒,一大早的好心情,在這一刻突然有些停滯。這兩週一直在外檢查,跑基層,到農村,不只說我的身疲心累,哪有時間哪有心情變著花樣煮早餐。我還想說著什麼,先生對我罷了罷手,說他出去再買些什麼。我知道先生疼惜孩子。

  等先生再歸來,餐桌上已多了幾份點心、豆漿、小菜,兒子滿足地說:這才算真正的早餐!

  我輕輕地搖了搖頭,居然說不出什麼話。多大的孩子,竟然在挑剔飯菜,在講究貧富,這還得了?想當初,如他一般年齡的時候,我們從未與父母討價還價過“貧窮的早餐”……

  沒了食慾,隨手翻著餐桌上的書。《讀者》裡的一篇小短文《最窮的人和更窮的人》,講了兩個小故事。

  下崗工人吳老大一家是這一帶居民中經濟條件最差的。吳老大年近五旬,沒有多少文化和技術,自從三年前下崗回家,至今不知跑了多少路,碰了多少釘子,也沒有找到一份工作。屋漏偏逢連夜雨,恰在這個節骨眼上,老婆又被汽車撞傷了腿,整天臥在床上動彈不得。好在政府給了生活補助費,又給上高中的孩子減免了一大半學費,再加上吳老大平時撿拾點垃圾賣,一家三口的日子還過得去,還能有誰比吳老大窮嗎?有!吳老大說:還好,還好,有吃有穿有住的,比街頭要飯的強多了。

  在吳老大居住的小區馬路口,有一個鬍子拉碴的老頭,常年披個黑乎乎、油膩膩的大衣,坐在路邊向行人討要錢物。老頭腳旁擺放著一個破了邊的大海碗,裡面有不少碎票和硬幣,都是好心人給的,有人竟然給了五十塊、十塊的大票子。老頭白天坐地乞討,晚上就睡在馬路對面一家銀行門前的走廊上。一年四季,無論颳風下雨,老頭都是這麼平靜如常地過日子。還有比一個靠乞討為生的人更窮的?有!這種人主要窮在人格上,窮在道德上。有一天早晨,老頭醒來一看,發現腦袋底下枕著的一大卷舊報紙被偷走了,那裡麵包著他的全部積蓄,少說也有二三百塊哪。老頭心疼得幾乎流下眼淚,坐在那裡發了半天呆,突然傻笑起來,繼而又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想不到這世界上還有比我更窮的人呢!

  這樣細細讀了兩遍,突然覺得非常有意思,把雜誌拿給兒子讓他也認真讀一遍。

  兒子匆匆讀了一下,把雜誌還給我。我問他:有什麼讀後感嗎?

  兒子很不在意地說:原來還有比我更窮的人!

  我輕笑,仍追問:那還有什麼嗎?

  兒子看我一眼,瞧我如此迫切,突然也很認真地說:我們要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對,孩子,你說得多好!就是應該這樣。其實,有時我真不知該怎樣來教育你,你所身處的時代與我們的從前大不兩樣,可,在這樣的世界裡,我也總希望你能不受一些外界的干擾,不比富足,不比權貴,有良好的品格,有自信開朗的性格。人活世上,真正思想的富裕不是說吃得好喝得好,有很多的錢就快樂了,還有很多東西是金錢換不來的。孩子,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都希望你有平和的心態,索求不要太多,把名利置之度外,在平淡的生活裡學會樂觀看待事物,學會知足常樂!不做思想上的貧窮者,才是最關鍵的!

  日子漸深,春終於來了。看身邊春色濃濃,一些大大的道理也不說了,說也是說不清道不透。孩子,只願在尋常的日子裡,你能慢慢體會,慢慢品味。而我,願與你一同成長!

  知足者,方能常樂呀!你常樂了,我也就幸福了!

  悠悠心愁

  :植下綠色的遙想

  驚蟄過後的三月,細雨霏霏,我就會想起鄉下的人們冒著初春的薄寒,扛著鐵鍬,在山野,在田間,刨下一個個魚鱗般的樹坑,然後植下一棵棵樹苗,澆水,培土。植下一棵樹,也就植下了一份綠色的遙想。

  十年樹木。十年,如此的漫長,漫長的是一種期待。又如此的短暫,短暫的是一種成長。曾經的樹苗在人們的呵護下,穿越幾個年輪,就會綠蔭參天,成就了一片相伴於人類的綠色植被。

  在人類繁衍到今天,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期待生態的改善,也許是球體環境的惡化,人類的生存對地球之“腎”與“肺”那樣的高度依存。與綠色相伴的生命總是那樣的鮮活和輕盈。當我們進入茂密的森林,突然就會感到身心愉悅,精神充沛,步履有所輕盈,這就是天然氧吧給於生命的最好的禮物。河南欒川的伏牛山,因植被豐厚而聞名中外,當你穿越在遮天蓋日的森林中,在告別了那一株株千年牡丹,百年紅楓,十年野菊,不知不覺中攀登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山巔,卻無氣喘吁吁的感覺,只是覺得被一種淡淡的溼潤而包圍,在這樣天然氧吧裡有足夠的養分供人們吸收。伏牛山有一位護林老人,年逾七旬,依然面色紅潤,步履輕盈,談吐滔滔。他說,只要於森林相伴,就會永遠年輕。只要與綠色相依,生命就會常青。在一次次親歷和實踐中,回味著這句貌似調侃的哲言,竟然是那樣觸手可摸般的真實。

  對於植樹人而言,一棵樹苗就是一份牽掛,一份期待。當你滿懷心願將它植入深深淺淺的樹坑的那一刻,一份期待也就植根於心田中了。植下的苗,總是那樣的天真,散淡的不緊不慢,在那裡按部就班的吸收著自己所需的養分,孜孜不倦地將自己的根伸向土地的深處,讓自己幼弱的生命與深厚的大地默默的交融,並仰仗泥土形成一種成長的力。幼苗與大地融合的過程,是那樣的和諧與美妙。大地總是在這樣默默無語,孕育了成千上萬鮮活生命的同時,也為自己織就了綠色的植被。

  植樹人,總像母親哺育孩子一樣的富有耐心。經年守望和付出,為其澆水、施肥,從不倦怠,也從不急於讓那些羸弱的苗兒有參天的雄偉,抑或成為棟樑,只是把所有的期待默化為一種呵護。在漫長的呵護中,置身於山野的樹苗悄然伸展開了腰肢,日日吐出新芽,不斷長出枝枝杈杈。此時的植樹人,為了讓幼苗成就棟樑之才,竟毫不心痛的砍去瘋長的枝杈,讓其茁壯成長。

  數年光陰過去後,人們竟然驚喜的發現,曾經弱不禁風的樹苗竟然難於環抱,枝繁葉茂,自成一綠了。此時,植樹的人們也許蒼老了,蒼老的不能擁有和把持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了。沒關係的,因為你眼前的這一棵棵參天大樹,把你曾經的期待與夢想成真了。樹的每一個年輪,無不印證著你經年的辛勞和汗水,回報予你的是一腔的滿足和欣慰。

  我的一位老房東曾這樣說。再沒有比植樹的事情更有意義了,你的生命雖然日益的衰老,而你親手種植的樹苗卻日益茁壯,這就是對你蒼老生命的一種補償和延續。即便你過世了,總有後人提起你是植樹人。我認識這位房東時他正值中年,每每三月,總要到方圓數公里的村莊,收購一些梧桐的根鬚,在自己的苗圃裡培育成樹苗,種在房前屋後,送給親朋好友,剩下的出售,且二十年如一日。這位老人雖然過世,而每當人們看到一株株桐苗長成的參天梧桐,總會想起他忘我植樹的身影。這分明就是一位植樹人生命的延續,綠色的延展。

  當纏綿的春雨在眼中溼潤,當驚蟄後的雷聲在天空作響,又一個綠色的夢想,又一次在三月醞釀;又一個綠色的希望,又一次在這個春日起航。

  文 / 子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