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的隨筆
風車迎的是風,轉的是我們的心情。要想心情把握得更好,除了自己多感悟多寫外,不妨也來欣賞學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做風車。
我們先準備材料:六張正方形的彩紙、六根吸管、六個別針、一把剪刀和一個固體膠。然後我們就開始做風車。
首先,我們沿著彩紙的兩個對角對摺,攤開,再沿另兩個對角對摺。接下來,我跟妹妹分工合作。我負責剪:沿著摺痕剪開,但不要剪到中心。妹妹負責粘:她把任意一個角往中心折,用固體膠固定,再隔一個角折一個角粘好,以此類推。然後,我們用別針穿過中心,固定在吸管的一頭。最後,我們在風車上畫了漂亮的圖案,還貼上了美麗的貼花。我相信這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風車。
風車做好了,妹妹、媽媽和我每人各拿兩個風車,對著一面大鏡子進行展示。我一走動,我的兩個風車就轉動起來;妹妹的兩個風車怎麼也不轉;媽媽的風車一個會轉一個不轉,還掉了下來。媽媽說:“這是什麼風車呀!”說完,她自己找了張厚厚的卡紙重新做了一個。媽媽走到陽臺上,把風車放到窗外。一陣風吹來,媽媽的風車轉得好快好快呀,就像電風扇一樣!我們也把風車放到窗外,可是,怎麼也不轉,還被風吹得歪歪扭扭的。哎!
看來,材料真的很重要啊!
篇二
今天,我和媽媽在家裡。媽媽在洗衣服,我自己在房間裡無聊。
突然,我想:不如這個時候做做手工,解解悶! 於是,我急忙跑到書櫃前,抽出一本媽媽前幾天給我買的學做手工的書。
我開啟書,挑來挑去,選中一個做風車的,我覺得這個風車又簡單又好玩,而且工具材料家裡都有。
我動手做了起來,先拿出一張紅色硬卡紙,把它折成正方形,剪了出來。然後沿正方形對角折起,再剪成快要掉下來的三角形。
馬上就要做好了!我又把每個三角形其中一角折到中間,用大頭針把每一角穿在一起。
我翻山倒櫃,終於找到一根吸管,我把吸管穿在大頭針後面,風車就這樣做好了。 因為大頭針很長,所以風車後面還剩下一小截針。為了防止大頭針傷人,我用橡皮泥把針包了起來。我又在風車上畫上一些圖案。就這樣,一個漂亮的紅色風車出世啦!
我拿著風車在屋裡跑來跑去,風車很快轉了起來,我的心裡快活極了!
篇三
有一種風景,靜靜地豎立在地平線上,遠遠望見,彷彿童話世界一般,那一刻便註定你不能忘記,不能忘記她底襯的國度:這就是風車,荷蘭的風車。
很久以前,位於歐洲西部的荷蘭是處於原始森林和沼澤樹木的覆蓋之中。一種生動的形容是,直到一千年前,一隻松鼠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很遠的地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樹頂上。靠近北海的荷蘭,地勢低窪,沼澤湖泊眾多,是一個“低地之國”,很多很多的土地是在海平面6米以下。比方說,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就位於低於北海海平面以下約4米處。於是,荷蘭的故事不是別的,就是人與自然編串在一起的傳奇:風車、木鞋、乳酪,還有鬱金香……
因為地勢低窪,荷蘭總是面對海潮的侵蝕,生存的本能給了荷蘭人以動力,他們築壩圍堤,向海爭地,創造了高達9米的抽水風車,營造生息的家園。1229年,荷蘭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為人類提供動力的風車。漫長的時期,人們採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輾磨穀物,最初是手工體力操作,以後是馬拉踏車和以水力推動的水車,之後才是借風力運轉的風車。因為荷蘭平坦、多風,因而風車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帶動了風車技術的改造。風車的用途也不再侷限於輾磨穀物,而是發展為加工大麥,把原木鋸成桁條和木板,製造紙張,還從各種油料作物如亞麻籽、油菜籽中榨油,還把香料磨碎製成芥末。儘管用途多多,人們還是更願意記住從前歐洲流傳的這句話:“上帝創造了人,荷蘭風車創造了陸地。”的確,如果沒有這些高高聳立的抽水風車,荷蘭無法從大海中取得近乎國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沒有後來的乳酪和鬱金香的芳香……
雖然荷蘭已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令人驚奇的是它並未失去它的古老傳統,象徵荷蘭民族文化的風車,仍然忠實地在荷蘭的各個角落運轉。在這個“風車之國”,數百年前的全盛時期,風車有近萬個,但是其它動力機械的問世,如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動機,把這些風車都給淘汰了,現在還剩下近千個。荷蘭人感念風車是他們發展的“功臣”,因而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風車日”,這一天全國的風車一齊轉動,舉國歡慶。因為風車已不多見,因此荷蘭人也得同世界各地蜂擁而至的遊客一樣,要到風車村保護區或風車博物館去參觀才能一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