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新教材在理念、體系、形式和結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體現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宗旨。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8月26日下午,我們懷著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參加小學語文新教材培訓會。培訓中,在指導組老師、教研員以及教育專家的帶領下,使我進一步瞭解了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不斷總結與反思,提升自我。下面是參加培訓以來幾個方面的學習體會:

  一、吃透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二、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要從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 過去我們只重視教學實踐,忽視了教學理論上的昇華。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新型教學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昇華,培養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並總結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理論支撐。在培訓期間,我以學校的研究課題《學科教學中實踐活動的設計研究》進一步跟蹤研究,並總結階段成果,形成書面材料,上交進修學校,並與其他教師探討,交流經驗,確實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飛躍。

  三、尊重學習個體,瞭解學生,有的放矢,促進差異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時要了解學生的真實起點,從現有水平起步,從學生學得角度預設教學活動方案。讓學生親歷有淺入深,由偏到正的過程,課堂上要變個體活動為全體活動,練習分層,要求有別,差異發展,讓所有學習成果都得到展現,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

  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五、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通過此次學習也進一步認識到我們教師在新的課改中任重而道遠。 如何把資訊知識同其他課程整合起來,教師首先要有課程整合的意識,在備課、上課、課餘的輔導中要合理利用資訊資源***但注意不要喧賓奪主***,其次,教師應教學生如何正確應用資訊資源,如何教會學生學習,學科之間如何融合貫通,學以致用,如何與別人溝通與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新課程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教學當中來,這和老師的學習與引導是分不開的。

  總之,通過參加小學語文教材培訓會,對小學語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為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為推動新課程改革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寫到這裡,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我們領導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感謝同行們的精彩解讀與交流,讓我們一起努力,像某老師說的那樣:讓我們一路歡笑,一路收穫!

  篇2

  一、課標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進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養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進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新課改把"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進展"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為特徵的進展性特點。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製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因為為了體現"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精神,許多教師會自然的把小組合作學習用於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在不需合作的時候來個同學間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時候也來個"自主探究",在聽課者看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活動也許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比較活躍,但實際上這是種"做秀",完全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認知規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種新的理論,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本身。在專家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我們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為新課改並不是課堂上熱熱鬧鬧,也不是多上幾節活動課。不能認為要將知識點的落實與過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製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但是要注意新課改並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當然,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中的"講"和過去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中的"講"相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

  1、角色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所教的學生同樣水平、同樣無知、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製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們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2、是內容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重的是結果,所講給學生的是生硬的知識,是"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總之,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馬上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我相信:沐浴著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