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凡間的精靈閱讀理解附答案
理解與表達是語文的兩翼和兩極,不能偏執一端,偏廢另一端,閱讀理解是基礎,語言訓練是中心,語言運用是目的,那麼關於是怎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落入凡間的精靈》閱讀原文
落入凡間的精靈
①無錫大劇院坐落在我國江南名城──無錫,隸屬於無錫市太湖新城。大劇院佔地面積約6.76萬平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總建築面積約7.8萬平米,高度超過50米。
②俯瞰整個建築給人以很強的動感,由八片巨大“樹葉”構築起的屋頂,猶如一雙振翅高飛的鳥的翅膀,形成了該建築的主要形象。它們如一隻戲水蜻蜓,靜靜停伏在蠡湖波瀾不驚的水面上,而從空中俯瞰整個造型,又如八片巨大樹葉,輕輕飄落於城市的親水之畔。
③無錫大劇院工程由國際著名設計公司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團隊與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完成,整座建築具有江南獨有的親水韻味,又與身旁造型別致的蠡湖大橋相呼應。其創作靈感來源於自然,遵循
“綠色設計”的理念,對生態的關注及對能源的有利用都被納入到了整體設計之中。比如,形似“樹葉”或是“翅膀”的屋頂形態,暗示著“綠色的思考”;最小化建築的控溫體積;使用附近湖水裡的能量來為建築製冷或制暖;利用“樹葉”屋頂為其所覆蓋的建築提供遮陽;智慧化與節能的建築外表皮設計等。
④無錫大劇院猶如落入凡間的精靈,堪與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劇院相媲美。它的落成,將進一步加強無錫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提升和擴大無錫的國際影響。
《落入凡間的精靈》閱讀習題
12.請說說無錫大劇院“綠色設計”理念的內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請說說第②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簡要說說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入凡間的精靈》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12.***2分***對生態的關注,***1分***對能源的利用。***1分***
13.***2分***打比方,***1分***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無錫大劇院具有很強動感的外形特徵。***1分***
《袁隆平的“尋夢園”***6分***》閱讀答案
袁隆平的“尋夢園” ***6分***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引起了國內外矚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項接著一項,他的雜交稻創造的神話一個接著一個,四十多年間他在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而新千年裡,他主持的國家“超級稻”研究專案又傳佳音,續寫著“綠色革命”的新突破……
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三十五億多畝,增產稻穀三千五百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三千五百萬人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難怪一些地區的農民稱他為當代“神農”,而國際上的同行則稱他的研究是“帶給全人類的福音”。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遨遊;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絲毫也沒有使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
“我們超級稻的培育十分緊張,不管我在哪兒,要求基地三天報一次資料,這樣可以隨時分析情況。”一再聲稱不善言辭的袁隆平,談起他的水稻育種卻雄辯而流暢,“我們有信心,提前兩年實現畝產八百公斤的目標。”
已經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驅趕著自己不斷前行,“我在有生之年還有兩大心願:一是要把超級雜交水稻培育成功,這樣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再一個是把雜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類。”
袁先生兒時的園藝場如今已經變成水稻田,生活、事業甚至夢裡,全是稻子……
“我做過一個好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梁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選自《語文讀本》***
23.請你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2分***
24.為什麼一再聲稱“不善言辭”的袁隆平,談起他的水稻育種卻“雄辯而流暢”? ***2分***
25.你做過什麼“美好的夢”?你準備如何圓自己的“夢”? ***2分***
參考答案:語文網
23、.這篇文章敘寫了被人們視為“神農”的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事蹟。
24.一個熱衷於自己事業的人,他的講話的話題永遠自己的事業,講起來當然就如數家珍,滔滔不絕。或:因為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水稻育種,對水稻育種工作的全過程瞭如指掌。
25.不設統一答案。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據有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