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大道理
在反叛傳統絕對主義哲學的潮流中,相對主義精神張揚並灌注於20世紀西方哲學的發展中。哲學已經從確定性理解走向“非確定性”,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2:撫摸
下午5:30。現在我知道躺在手術檯的那一頭是什麼感覺了。我是一名外科醫生,腹部剛剛做了緊急手術。他們說我會好的。但躺在這間無菌的手術室裡,我感到燥熱,渾身發抖,一生都好像沒這麼疼過。
我理解我的病人眼中的那種憂慮和些許的害怕,還有他們有的伸出手來握住我的手的本能。這是我頭一次理解。然而,陌生人觸控我或是我觸控陌生人總讓我感到很不舒服。只有病人在熟睡時,我才能專心地對付一根骨頭或是一根血管,全神貫注的做手術而不必在意那個人。
觸控病人是每日例行的公事之一,我按照在學校裡學的那樣做:職業性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動作儘量短而明確。現在我受到的就是這種觸控。
晚上7:20。他們熟練地護理我。每個人都有板有眼,都很有效率。
有多少次都是我站在病人的床頭,下巴剃得光光的,沐浴得乾乾淨淨,處在控制的地位,命令別人而不是接受命令,向下看而不是向上。
但是今晚,在這間充斥著消毒液氣味的檸檬黃色的病房裡,我不是醫生,只是一個普通人:結婚了,有三個孩子,平時打網球,最喜歡的季節是秋天。以前疼痛從不是我經常性的伴侶,現在我生活的目標是淪為不靠別人給自己洗澡。
我害怕了,對別人處理自己感到了厭倦。
凌晨2:15。另外一間陰暗的病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時我年輕,是住院醫生,正面對著我第一個瀕臨死亡的病人,她瘦成了一把骨頭,面色灰白,神志不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輕輕的叫喊一個調子,持續不斷,伴著搶救器械的“嗒嗒”聲。那晚我做了“醫生”該做的一切,沒有用。
早晨6:22。在過去黑暗中的那幾個小時裡,他們不停地撥動我、檢查我,現在來的是早班護士,她上了歲數,長得像株可愛的圓白菜。她拉開窗簾,給我換床單,檢查脈搏,一步步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向門口走去。然後,她轉過身,走到水槽邊,蘸溼一條幹淨的毛巾,輕輕地***沒刮過的臉,說:“這一定很難熬。”
淚水湧上了我這個一向漠然、剋制的醫生的眼睛。她竟停下來體會我的感受,用那麼一句準確而又簡單的話來分擔我的痛苦:“這一定很難熬。”
她並不是僅僅檢查脈搏或是換換床單,她真正撫摸了我。有那麼一刻,她變成了上帝之手。
“你對我微不足道的兄弟所做,即是對我所做。”當我下定決心以後不是去“觸控”一個軀體,而是去“撫摸”一個人的時候,《聖經》上的這句話在我耳邊響起。
3:孔雀的悲哀
正在上班,一個朋友神祕地對我說:“做一個心理小測驗如何?”“說吧!”我的好奇心頓起。“有五種動物,聽好了: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你到一個從未到過的原始森林裡探險,帶著這五種動物,一路上險境重重,你不可能將它們帶到最後,你不得不將它們一一放棄,你會按什麼樣的順序放棄呢?”
考慮良久之後我說:“孔雀,老虎,狗,猴子,大象。”“哈哈哈--”朋友大笑起來,說:“果然不出所料理你也首先放棄孔雀。”難道孔雀意味著什麼嗎?朋友一一向我解釋:孔雀代表你的伴侶,愛人,老虎代表你對權力和金錢的慾望,狗代表你的朋友,大象代表你的父母,猴子代表你的子女。
這個問題的答案意味著你在困苦的環境中會道德什麼,讓你看看你是什麼樣的人。孔雀代表我的愛人?我一下驚呆了。
在困難的環境中我會放棄我的愛人?在選擇中我為什麼首先放棄孔雀呢?因為我覺得孔雀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最不能幫助我的東西。我對朋友的評價不以為然,於是開始讓很多人也來做這個遊戲。正如朋友所說的那樣,無一例首先放棄的是孔雀。當我最後提示答案,許多人的反應也正發我的反應一樣,甚至有人說,設計這個 人,一定心理不正常。
有一天,我給一位朋友打電話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於是讓他也來做。這個男人考慮了很久之後對我說:猴子,老虎,大象,狗,孔雀。我大吃一驚,他是我遇到的惟一一個最後選擇放棄孔雀的人。“為什麼你最後選擇放棄孔雀呢?”
我一個勁地問。他對我的問題大吃一驚,說:“是啊,你想想,在所有的動物中,孔雀是最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的,我怎能輕易放棄, 置身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呢?”
我頓時明白了我的悲哀。
在我們選擇的過程中,我們大多地考慮了別人對我們的付出,而沒有想到別人需要我們什麼的付出。
看了的人還看了: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5.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