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細節的演講稿3篇

  小事不能小看,細節方顯魅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細節的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細節的演講稿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抓好細節,一切皆有可能》。

  每當看到學生家長目光中對我的那份期待與信任時,我就深深感覺到自己在一名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家長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更是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了老師身上,我就禁不住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了他們。從孩子交到我們的手中那一刻起,我們便與家長簽定了一份沒有文字也不需要公證卻具有法律義務的合同——我們不僅要負責他們的學習,還要負責他們的品德教育和人生安全。如何履行這一份合同,達到家長和老師“雙贏”的局面呢?在十八年的教學生命歷程中,我的感受是抓好細節,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練好“四功”——守、巡、問、談。守,守好三段提前時間的學習紀律,為科任老師到班後能迅速進入教學狀態。巡,巡課間時間學生在班級的狀況,掌握學情與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問班幹部瞭解班級動態,清除“不正之風”。談,找班級“目標人物”談心,側重心理疏導。

  第二、借好“七雙眼睛”。語數外物化政史,七科老師就有七雙眼睛幫我們盯著班級。班級工作要發揮團隊的力量,要藉助眾人的合力,作為班級第一責任人的我非常注重與科任老師的資訊交換與反饋。我堅信,科任老師身在第一現場,他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也是最有發言權的。

  第三、武裝好一批“領頭雁”。 一個班級的班風好不好,不是看班級中那些成績差的學生的表現,而是要去分析班級中那些成績特別好的學生的學習態度。“領頭雁”是班級的主心骨,是帶動班級向前的動力源泉,也是形成良好班風的重要基石。武裝他們的思想,就是要他們時時刻刻做好班級各項工作的表率作用。

  第四、關注學生心理,打好“攻堅戰”。學生工作難做,就是他們的思想很複雜,而且處在隨時發展變化當中。我非常關注他們的思想心理變化,一點蛛絲馬跡都不放過,做好及時地疏導工作,既便沒有問題,打打預防針也是大有好處的。做心理疏導工作,就是打一場“攻堅戰”,方式方法很有講究,針對不同學生,我採用過很多種方式方法,比如直接面談——開門見山式,好朋友規勸 ——旁敲側擊式,其他科任老師溝通——借力打力式,作業本上留言、手機簡訊的問候——真情感召式,委以重任、授予榮譽——鼓勵促進式等等,不一而足,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工作中,只要我們一心撲在工作上,想學生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多從細節上做點文章,我們就能聽到花開的聲音,我們的學生就會美麗、鮮活、靈動、奔放、充滿朝氣,成為家長、老師眼中、心坎裡最可愛的人!

  謝謝大家!

  有關細節的演講稿二: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通俗的講,就是細枝末節。傳統思想一貫認為細節並不重要,也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之說。廚藝中“放鹽、味精少許”,就是最典型的東方人的操作習慣和特徵。

  有一個幼兒園招聘幼教老師,條件優厚。招聘地點設在二樓,樓道上有一個鼻涕長流的小男孩,絡繹不絕的應聘者從他面前經過,只有一個人停下來為小男孩擦掉了鼻涕,當然她也就成為了這次招聘中唯一的勝出者。這說明有些看似細節的東西,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大事,必做於細。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鑑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與日本人的認真、精細比較起來,中國人確實有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以致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了,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

  與"差不多"、"大概其"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但就是有些小事要完全做好、做到位也並不容易,原因是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無法悟透“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的精髓,放棄了貴在堅持的高尚品質。一旦做不好、做壞了,就肯定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造成損失,甚至會帶來滅頂之災。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我相信大家都理解“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已故周恩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

  願這夜深人靜時的瑣碎思想能給自己一次洗禮,走好明天的路,要任何時候都從小事做起。

  有關細節的演講稿三:

  細節決定成敗,精益求精爭創一流業績。有哲學家說過:細節差之毫釐,結果謬之千里,真理和謬論往往只有一步之遙。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個錯誤的資料可以導致病人死亡,一個標點符號的錯誤,可以使幾個通宵的心血白費,一篇材料的失誤,可以使若干年的努力泡湯,而人生緊要關頭一步踏錯,可以使一生的命運徹底改變。這就是細節的重要,這就是精細的力量。我們戰鬥在一線的員工,更要加強細節觀念。將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引入實際工作中。從細節入手,在細節中挖掘潛力,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只有這樣,才能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社會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當你不厭其煩地拾起細碎的石塊日積月累構築起來了的卻是高聳的城堡,只有站在城堡俯瞰腳下的壯美景色時,你才會體味到這些小事的重要。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精神,人人都應從小事做起。

  小事不能小看,細節方顯魅力。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以管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往往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洞察秋毫,從而感悟到一個人的內在精神。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讓我們以此共勉。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