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傳統醫藥日演講稿
1991年12月22日,4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傳統醫藥大會上,一致決定將大會的開幕日12月22日定為每年的世界傳統醫藥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3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10月22日是世界傳統醫藥日。在我國,作為傳統醫藥的中草藥、中成藥,不僅是當今醫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的象徵。但是在我市很多年輕人心中,有病看西醫吃西藥成為治療首選,只有部分中老年人對中藥情有獨鍾。
“西藥治病、中藥養生”,在很多人看來,中藥只能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在疾病治療方面,西藥才是絕對的“主力”。連日來,我們通過對我市老中青三類人群的調查瞭解到,有病首選看中醫、服中藥的市民不足三成。部分市民難以認同中醫治病理念,認為中醫藥治療上過於玄乎,且不如西藥見效快。
有人說中醫講究全面治療,治療效果緩慢。現代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套治療理論未免有些落後,中醫固然有用,但檢查手段、用藥理念卻一直沒有太大的革新。反觀西醫,各種儀器、檢查手段、藥物層出不窮,治病還是得西醫。
中醫藥已在我國傳承幾千年,這種傳承卻受到了極大的威脅,這種威脅並不是西醫帶來的衝擊,而是來源於市民缺乏對中醫藥的認知。很多人認為中醫始終無法與西醫相提並論,加上目前對中醫藥宣傳力度不夠,中醫人才出現斷層,使中醫藥的傳統優勢逐漸消失。
近年來有關西藥副作用的報道層出不窮,西藥只能通過加大劑量來達到治療目的,而一些疾病本身的細菌或病毒則存在進化的可能,當藥品的劑量大於人體耐受程度時,就會出現藥品的毒副作用。而中醫藥副作用小,它本身採用的就是一種生物***植物***,且通過胃、腸道吸收,有效成分不易喪失。中醫和西醫其實各有優勢,不能極端地認為中醫好過西醫,或者西醫勝過中醫。
近年來認可中醫藥的市民開始逐漸增多。不過,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中醫藥人才的缺乏。由於中醫理論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經驗的積累,較為枯燥無味,很多學生都不願意去學中醫,以至於傳統中醫學逐漸沒落。希望國家能夠真正重視中醫學的發展,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學習中醫學,將它繼續傳承下去。
篇2
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1991年12月12日,4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傳統醫藥大會上,一致決定將大會的開幕日定為每年的世界傳統醫藥日,並寫進《北京宣言》。
隨著化學藥品毒副作用不斷出現,藥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藥品研製成本昂貴等問題的存在,人們開始呼喚要回歸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藥物和綠色植物來治療疾病和保健。從北美、西歐等國家草藥市場的興起到“世界傳統醫藥日”的確定,都表明一個有利於傳統醫藥發揚光大的社會氛圍正逐步形成。我國的中藥是世界傳統醫藥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經有數千年曆史的中藥,在目前己在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國得到廣泛應用,美、歐等西方發達國家也逐漸開始重視中醫中藥。
且不說已經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熊膽、虎骨、犀牛角等動物類中藥,就草藥而言,中國的中草藥資源也已經不容樂觀。內蒙古曾經是世界重要的甘草產地,過去內蒙古甘草隨處可見,如今有2/3的地方甘草已經絕跡,剩下的1/3也是量少質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過度採挖,以及放牧、大面積砍伐森林、城市化加速等原因,中國中草藥資源正在大幅度減少。
中國出口中藥多為原藥材,價格低廉、附加值低,成藥比例不足30%,而佔世界中草藥市場分額90%的日本和韓國,其所用的中藥原材料8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國外企業不僅對中國中藥材進行大批量收購,還大肆掠奪中國中草藥的基因資源,連帶影響中草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此外,許多外商利用各種民間交流、商務考察甚至旅遊的機會,加緊蒐羅我國民間的中藥祕方和偏方。中藥資源的保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否則,等到中藥終於可以走向世界之時,已經沒有“中藥”可以“走向世界”了。建議將中草藥資源的保護納入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全民中草藥保護意識,嚴禁亂採濫挖、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破壞中草藥資源的行為。
江蘇道地中藥材薄荷,目前已有8項專利落在美國人手裡。據悉,薄荷的中國專利共申報有16件,國內申報有8件,國外申報為8件。儘管在專利數量上中外平分秋色,但外國公司的技術專利主要用於口香糖等高利潤市場,其中美國箭牌糖類公司獨攬4項專利,而我國的專利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場空間極為有限。
中藥智慧財產權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除了上述列舉的專利問題之外,還包括商標、商業祕密、行政保護等諸多方面。對於藥品來說,商標的保護十分重要。藥品商標不僅是商品和企業的象徵,還可以作為藥品是否合法經營的依據。藥品的註冊商標對於企業創名牌、提高市場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例如同仁堂、達仁堂等知名商標,在消費者與同行中都有良好的聲譽。但我國許多中藥企業不注重中藥商標的註冊,品牌流失嚴重,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衝突、藥品通用名稱與商標混淆等問題普遍存在。
除了上述問題外,中西醫文化差距,比如:中醫的“陰虛”等術語無法為西方社會所理解;中藥使用不當引起的誤解,比如:關木通等中藥使用不當引起的“中藥腎病”令許多國外輿論對中藥存有偏見等,均說明中醫藥走向世界仍面臨著種種內憂外患。中醫藥走向世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終有一天中醫藥將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貢獻。
篇3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傳統醫藥日”嗎?我猜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經走過24個年頭了。其實不僅我們普通人不知道,就連許多中醫藥的從業者、專家也都並不瞭解。種種跡象表明,中醫藥似乎正在漸漸走向衰落。然而我們的“傳家寶”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嗎?
近些年,中醫藥憑藉其獨特的功效逐漸走向世界。“自然療法”“綠色療法”等特色、以及“預防勝於治療”“治未病”等觀念得到了許多外國人的認同。在中國傳統醫藥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鍼灸尤其受到歡迎,很多國家甚至出現了“鍼灸熱”。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對針灸治療43種疾病進行推廣,更進一步促進了鍼灸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10年,美國大概有鍼灸師2萬人,全美有40多所鍼灸學校。又如據德國一項民意調查,70.4%的德國病人願意接受鍼灸治療,其中31%的患者已經接受過中醫的治療,而且大部分人對療效十分滿意。
當然,正如前面所說,受限於各種因素,中醫藥還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空間。
中醫藥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其科學性飽受質疑。它本身是一門經驗性的學問,中醫的診斷和描述往往又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中藥的成分不明確、療效和作用機理難以闡明……現代人處處講究“科學”,關乎生命健康的大事當然也絕不能含糊,中醫的這些問題是人們所難以接受的。
另外,中醫藥在運用和吸納現代科學技術方面仍有待加強,其發展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的健康需求,同時,中醫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夠,法律地位有待加強。此外,目前還沒有傳統醫藥國際標準,這嚴重製約了中醫藥及其它傳統醫藥優勢的發揮。
這些年我們常說“民族復興”、談“中國夢”,到底我們應該復興什麼?我們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大的圖景我們可能難以構築,但是像傳統中醫藥這些具體的專案,是我們可以把握的。換言之,這些傳統文化的精華,就是我們應該復興的東西。而只有當我們瞭解它、深刻理解它,才會主動地去保護它、傳承它、發展它。
在傳承和發展傳統中醫藥的過程中,社會各界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法律界正加快建設傳統醫藥知識產權制度,為知識創新提供堅實的土壤;20世紀50年代後,各地中醫藥高等院校相繼建立,加速了中醫藥教材統一編寫和學科體系的規範建設;醫學界不斷探索“中西結合”的理念和方法,以激發傳統醫藥學的新活力;同仁堂等中藥行業老字號也在向世界輸出著中醫藥的品牌……
祖先們跨越千百年,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帶給後代們的,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生命的健康和長壽,就回饋這份恩情而言,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傳承和發展這份“傳家寶”?
看完“”的人還看:
1.關於世界郵政日優秀演講稿
2.2016年第47屆世界郵政日演講稿
3.醫院員工愛崗敬業優秀演講稿
4.國際護士節領導講話稿
5.屠呦呦諾貝爾演講: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6.藥品總結表彰會議講話
7.誠信很重要演講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