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課前即興演講稿

  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演講時需要寫一份演講稿。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又是一年金秋。我獨自站在一棵桂樹下,仰望那萬朵金花,一團團、一簇簇地鑲嵌在袖珍的綠葉間,恰似滿天閃爍的繁星,散發出一縷縷沁人心脾的幽香。那細碎的花瓣、如夢的細節,在這一瞬,閃現於記憶的深處……

  小時侯,每到八九月,桂香滿城的時候,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吃奶奶做的桂花糕。待不到花熟,奶奶就要用紙鋪在樹下,等著花零零落落地飄下來。湊得二三兩後,壓進罐頭裡用蜂蜜醃製,不出幾日,那桂花便成了甜甜的桂花漿。然後,再把那桂花漿一起和進糯米粉做成糕,放進蒸鍋。鍋裡開始冒熱氣時,屋子裡就開始氤氳著桂花濃郁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塊,那白白的糯米蘸上嫩黃的色彩,真不知有多誘人。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甜甜的,齒頰留香,簡直有一種如醉如仙的感覺……除此之外,那大街小巷裡賣糖桂花的小販,也是我兒時最喜歡的。“糖桂花嘍!甜甜的糖桂花嘍!”每當這獨特的叫賣聲響起,我總會歡欣地跑去買上一碗,深呼吸後細細地品嚐一口,香氣浸入面板,滋潤著每個毛孔,任陣陣甜香在心中盪漾,貪婪地享受著它帶給我的舒心和快樂。

  那幼年的美好時光,彷彿都是伴著濃濃的桂花香度過的……

  倏忽間,一朵米黃色的桂花隨風飄落,靜靜地躺在掌心,打斷了我緲遠的思緒。驀地發現,那黑黑的泥土上已經鋪滿了一大片的落花,彷彿灑了一地支離破碎的淚。風,讓瀰漫的暗香零丁飛逝;我,也只能從美好的夢境中地醒來——慈祥的奶奶已經不在了,她做桂花糕的手藝,最終也沒能傳下來;那些賣糖桂花的小販,也都因為生意蕭條、收入微薄而改行了。最愛的桂花糕、桂花糖,我幾乎尋遍了各大超市終究沒有找到!記不清,已經多久沒有再嚐到那種令我心醉的味道;曾經的桂花香,也只能讓我無奈地去追憶,去感傷……

  這,又何止是我一個人的悲哀!不僅僅是桂花糕、桂花糖,那許許多多的傳統手藝,現在還有多少人掌握呢?……是的,古韻漸漸蒙上了灰塵。

  這樣的城市,讓我感到好陌生,好陌生。或許,這些傳統手工藝的流失,失去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有寶貴的民俗文化。我迷惘了。我想要尋找,尋找那些真正屬於我們炎黃子孫的東西,那被埋藏、被遺忘了的精神家園。

  漸漸地,我發現,它們其實並沒有完全消逝,時間讓它們沉澱下來,帶著蒼老的容顏,在現代人不屑的目光中尋覓著自己的歸宿,在城市的角落裡固守著一份最原始的堅持……

  我彷彿看到了他們期盼的眼神,聽到了他們深沉的呼喚!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去做些什麼了吧……

  真的,傳統並不意味著落後,這是我們民族獨特的風景,蘊涵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內涵。誠然,時代在前進,但古老的厚重與年輕的張力,更應該相依相偎,相親相守!

  我多麼希望看到,古典與新潮在我熱愛的這片土地上完美地融合,讓歷史的芳香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依然飄逸……

  最近,喜聞國家擬將我國的幾個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這是否意味著民俗文化的保護已經越來越被重視了呢?但,我深深地知道,這還僅僅只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今後的路還會很長、很長,我更想看到你、我、他,為傳承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作出自己的努力……

  等待著,期盼著,何時再品“桂花香”?

  篇二

  它,是一朵長在一片荒蕪人煙的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

  在這片沙漠中,除了那黃沙,就只剩下它了。所以,它只是終日與黃沙為伴。也許你會覺得那是多麼枯燥無味。但,它卻不同。

  它從未抱怨過命運是多麼不公平,從未自己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是多麼不幸,從未認為自己這些年來所受的折磨是多麼痛苦。

  相反,它總是覺得老天待自己不薄,讓它生活在這個環境中,它很滿足。它一直都認為,這是它的榮幸。命運讓它能夠遭遇常人無法得到的磨礪,命運讓它在逆境中成長,在困境中自救,命運讓它體現了作為一個仙人掌的價值,命運讓它在沙漠中成為了一道靚麗無比的風景線。對此,它總是心滿意足。

  它很喜歡笑,笑得總是那般燦爛,那般光彩奪目,讓人看了不由得心曠神怡。但,卻沒有人能夠欣賞到它美麗的笑容,只是偶爾有鋪天蓋地的黃沙經過。但,對它來說,這似乎已足矣。 然而,它曾經也怨過,痛過,黯然過,孤單過。

  在很久很久的以前,它的種子被一隻鳥叼來了這裡——這片荒蕪人煙的沙漠之中。

  它曾經充滿怨氣。它怨老天太過狠心,竟將自己丟於這片沙漠中,對自己不管不顧,讓他自生自滅。它怨老天對自己不公,讓自己無法像別的兄弟姐妹似的享受那五彩繽紛的繁華世界。

  它被命運傷痛。在這片沙漠中,黃沙似乎來的總是那麼沒有徵兆,讓它無法適從,幾次竟險些喪命。它原以為老天不會讓自己就那樣結束生命的,但是,在災難降臨的時候,卻總也沒有人來幫忙,不,它從未見過人。

  它因現實黯然。在經過無數次風暴後,它明白了:在這裡,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靠自己,最好的解救方法是自救。明白之後,它黯然了。它從不知原來現實如此殘酷,現實像一把鋒芒盡露的利劍,刺痛了它的心,使它不得不黯然。

  它曾經孤單過。在荒蕪人煙的大沙漠,腳下踩著的是黃沙,天空飛舞著的也是黃沙。可以說,出黃沙之外它幾乎沒有見過任何事物。孤單是在所難免的,也同樣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然而,有一天,它卻改變了……

  那天狂風大作,黃沙漫天飛舞,它幾乎睜不開眼睛。只能憑著自己小小的力量阻擋這肆虐的黃沙。很顯然,那是無謂的掙扎。很快,它的根基被一點點地拔了出來。在它的身體完全脫離土地的那一刻,它閉上了眼睛,它知道自己面臨著死亡。

  曾經,它多次幻想過這樣的場面,它以為在死神即將降臨的那一刻,它會怕,會哭泣。然而,它錯了。此時的它,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心靜。或許是因為自己拼搏了多年,累了,倦了,它竟期待著這一刻的到來。

  漸漸地,漸漸地,它感到一股鑽心的痛向它襲來。它咬著牙,頂著劇痛,平靜地等待著死神降臨。

  但,漸漸地,漸漸地,它卻感到自己快要與地面接觸。它笑笑,一定是錯覺。但,她卻突然意識到,居然是真的!它在這場特大風暴中活了下來!

  欣喜之餘,它看到空中有一張紙條悠悠的飄落下來。

  它拿著紙條,緩緩地唱道:“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它久久地唱著,像是被施了什麼魔法,總也無法停止。

  終於,它停下來了,卻依舊意猶未盡。那首歌,使它悟到了生命的真諦,使它有了微笑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它開始感謝命運,感謝一切的一切,它突然感到原來世界是那麼的美好。

  篇三

  常居於鬧市,眼眸早已烙滿了鋼筋水泥的影子。我彷彿是魚缸中的一尾魚,只有日復一日地奢求著,能背上一份悠然的心情,帶上一份悠遠的回憶,去尋覓思緒深處那一道無法掩蓋的痕跡:江南。

  江南只是一個夢,一個在詩書畫卷、桃花杏雨裡蟄伏著的夢。沒有機器的轟鳴,只有澄澈的流水靜靜地淌著;沒有汽車的喇叭聲,只有此起彼伏的搖櫓聲。無論是煙柳畫橋,還是萍花綠草,都沾染上“湖光煙靄”的意境。

  一隻擺渡了幾個朝代的烏篷船靠在岸邊休憩,透過小孔,似乎有唐宋的陽光爭先恐後地傾瀉進來。岸兩邊是樓閣,頑皮的風兒在窗下鑽來鑽去,而窗子一開,撲面而來的便是淡淡的微香何輕輕的讀書聲了。樓閣亭臺,小橋水榭,勾畫出一個才子佳人相會的童話。是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有太多的綺麗繁華。江南喜歡才子佳人,同樣的感情也藏在佳人的心中。江南少女不知將多少心事密密地繡進了繁複的針腳裡,同樣,那氤氳著水汽的河面也升騰起許多遐想。充溢的荷香在空氣中醞釀,而當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空氣再也兜不住的時候,便在一個微寒的夜晚,從笛孔中一點一滴地傾瀉出來,是哪家笛聲吹漏了這絕美的詩意?

  此景漫漫,此情綿綿。

  踏足江南小鎮,鼻翼輕翕,輕嗅著淡淡微風,撫摸這一蓑煙雨。石板路上溼潤而光滑,錯落有致的紅磚碧瓦靜默地站著。在晨光微露、槳聲悠悠中,告別高樓大廈,來此扣問古樸的青石板路。江南的小鎮,當真如江南的人一樣融入了水的靈性,如水一般溼潤,也如水一般悠然。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體會超然物外的雅趣。一壺綠茶,一罈老酒,一座畫坊,一曲迴廊,一鐮新月,一聲玉笛,便打發掉文人墨客的大好春光。一江碧水,走過了多少彎彎曲曲的歲月。江南的水是一條條絲綢,而船兒就像綢緞上的寶石,只要船篙輕輕一點,便從這頭滑到了那頭。彎彎的拱橋煞是好看,橋與水交相輝映,倒形成一幅動靜相宜的美景。橋靜靜地傾聽千年古事,透過橋孔看到的則是波光粼粼、如夢如幻的動感畫面。夜幕升起,一彎明月亮亮堂堂的掛在高空,確切的說,是月輝,而不僅是明月。讓人看見了,就想起家鄉。又或者在旁人看來,是看見了,就再沒有哀愁。但在我,那就是一彎月,照在一座江南的小橋上。我想,月隨人圓,大概就是最好的註解。

  雨,依舊飄揚;風,依舊吟懷。最讓我心動的還是江南的雨了。一絲絲,一縷縷,像細密的線,似乎要將這清麗的景色從天地之間縫起來,永久留在人間。江南是個多情的地方,那雨滴就該是一滴溼淋淋的靈魂,是柳永的遙嘆,是王灣的情思?滿天的雨點拉響往事的風鈴,,每一聲寂寞的敲打都是一行讓人痛心的詩句。雨,是水的惆悵。江南的雨,淋淋漓漓,纏纏綿綿,在千萬年光陰間從未斷絕。江南的雨,點點滴滴,灑落成無數春花秋月的過往。流水潺潺,落紅紛紛,江南的雨總能引起幾番惆悵,幾許離殤。撐著油紙傘走在無言的青石板上,我理解了那個結著愁怨的姑娘,理解了那一腔難以言說的愁情。稠密的雨,把江南定格在唯美。

  我想江南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全在她的脈脈溫情吧。這和北方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北方像陽剛的劍、濃烈的酒,擁有酒入豪腸,就吞下半個盛唐的豪氣。北方的人身體裡奔流著澎湃的黃河,生無所息,把生命呼嘯成文字,把青春揮舞生風,換來龍光射鬥牛。而江南給人恬靜安然之感,這裡的空氣是被淡淡的弄堂風吹酥了的。南方人是柔軟的流水,是嫵媚嬌娜的柳條。江南容不下戰馬與刀槍,那柔柔的水,只適合飄著輕淡的書香何琵琶古琴的低吟淺唱。天晴時,江南人家會撐著竹竿晾衣被,錦被上繡的蝴蝶、小橋、流水到處都是,好像會耐不住寂寞掉落下來,一掉下來就成了千古絕唱。

  江南是水化作的夢幻,喜歡春意盎然的小橋流水,喜歡叫聲銷魂的杜鵑聲聲,喜歡纏綿悱惻的吳儂軟語,尤其是那水般江南人的溫潤,是同大漠風沙全然不同的另一種風情。或許只有比較來看,才更有弄到化不開的情意吧。

  在曲水柳巷中尋江南,在唐風宋雨間尋江南,在千年文化中尋江南,我窺見的只是秀美江南的旖旎衣角,真正的江南,或許還在更遠處積澱,散發著惹人追尋的芳香。

  蘸一角天青色

  聽喧囂中的一段留白

  呼吸在江南溫婉的詩情裡

  好一個纖塵不染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