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科技夢手抄報版面設計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我校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後,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說: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資料: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

  今天,人類藉助太空梭、宇宙飛船實現了在太空遨遊的夢想。許多人為實現人類的這一夢想做出了艱辛的探索。在這些人中,人們不會忘記被尊稱為宇航之父的前蘇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

  1857年9月17日,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生在俄國樑贊一個林業官員的家庭裡。10歲時,他因為一場大病喪失了聽力,從此輟學在家,刻苦自學。他很善於思考,還喜歡自己動手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幻想著有一天能在天空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16歲那年,他隻身來到了莫斯科。在那裡他讀了大量數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學以及天文學方面的書籍。他一面讀書一面搞設計。這樣生活了一段時間,他發現他需要自己掙錢,以貼補他的實驗。他到了離莫斯科100公里遠的博羅夫斯克當了中學教員。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他白天上課,晚上繼續他的研究和實驗。他把注意力放在了熱氣球上。當時,人們已經能夠乘坐熱氣球在天空中飛翔了。但是,當時的熱氣球是用膠布做的,既不結實,還容易著火,最大的缺點是無法控制。於是齊奧爾科夫斯基研究起人可操縱的金屬氣球--飛艇來。根據他的研究,他寫成了《氣球原理》、《可操縱的金屬飛行器》等書。他的書中的設想和設計是完全正確的,可惜未被俄國的那些官僚們所採納。

  他還設計了一架飛機。他的飛機是用兩塊固定的平板當做翅膀,並裝有兩個推進器。根據這一設計,他寫了論文《論用翅膀飛行》,但沙皇政府仍不予理睬。1892年,他轉到卡盧加的一所學校任教。在那裡,他進行了空氣阻力的實驗,發現流動的空氣不僅是飛行的阻力,也是浮力,從理論上證明了他的飛機設計的正確性。他建造了俄國第一個風洞,並同茹科夫斯基一起創立了實驗空氣動力學這門學科。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的動力飛行。而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飛機設計圖卻被沙皇政府打入冷宮,未能面世。齊奧爾科夫斯基又把它的注意力轉入太空飛行,設計了一張宇宙飛船的圖形。1903年,他寫成了《乘火箭探測宇宙》的論文,首先提出火箭是人類飛出地球的手段。他指出,地面以上100公里,空氣稀少,飛機和汽球無法飛行。用不需外界發射和支援、能獨立飛行的飛行器--火箭才能飛行。

  他精確地計算出火箭飛出地球所必須具備的速度。他還指出,火藥不適合於宇宙飛行,用液氫和氧作燃料代替火藥。他還解決了宇宙航行的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儘管他從理論上打開了宇宙航行的道路,後來的實驗也證明了他的理論和計算的正確性,但在當時他卻看不到任何實現他的設想的曙光。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此後,在前蘇維埃政府的支援下,他抓緊時間進行研究和寫作。他研究過噴氣火車、改造沙漠,寫出600多篇論文和科普作品。他對平流層探測和行星飛行的貢獻尤有價值。1935年9月19日,齊奧爾科夫斯基去世了,他臨終前留下遺囑,把畢生的著作全部捐獻給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