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電影觀後感範文及影評

  一半喜劇一半現實,透過看似並不門當戶對實則兩人性格本質精神核心無比契合的一個北京大妞和一個小鎮青年鬼馬又夠狗血的愛情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

  一直都非常關注開心麻花的電影,幾乎是每部必看,像之前的《夏洛特煩惱》、《驢得水》、《一念天堂》、《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以及《李茶的姑媽》等。這裡面最喜歡的是夏洛特,最讓我個人感覺失望的是李茶的姑媽,那麼說說這次的《半個喜劇》吧,電影整體上還不錯,看到中間的時候最吸引我往下看的是孫同面對媽媽的期望,朋友威脅式的友情***以及女友耿直的性格,最後該以怎樣一種方式來收場,所以我就開始期待了,編劇會以怎麼樣的一種方式來讓這個矛盾爆發到終極然後又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既能符合影片邏輯又能為觀眾所欣然接受,顯然最後的結局只能說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史可揚先生在《影視美學》一書中評價先鋒派電影運動的意義時曾經有過這麼一句話:“電影是一門大眾藝術,只有好的敘事才能吸引觀眾……”誠然,這部電影單從故事層面看人物形象是比較鮮明的,但也正是因為人物形象的鮮明使得故事情節從某一方面來說顯得很弱很散,這個故事不能算是一個好故事,充其量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中國式當今社會現實的縮影,性格耿直不會討好上司也不會說謊來左右逢源世故圓滑的莫默,因為能幫自己解決工作和戶口問題就無限忍讓的農村少年孫同,從劇情中可以得知,他考了三次才拼了命的考到北京來,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都市,更有家境優渥不用怎麼努力只要有一個好父親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公子哥兒鄭多多,這三個人正是當下社會人群的縮影,是我們真實生活的寫照,又因為有任素汐等演員的塑造,可以說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成功的,但是明顯的給人一種人物鮮明有餘社會價值觀照不夠的感覺,人物形象更沒能很好的為影片的價值性而服務,反而跟著一些男男女女的愛情故事將故事講的有些散亂,沒有做到人物形象為故事服務為劇情服務為戲劇衝突服務……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部片子的結局竟然因為幾張新郎的醜照而將最後所有的人物和衝突硬擰在一起,這明顯不符合邏輯和常理啊,就憑著鄭多多這麼風流浪蕩,新娘眼睛是瞎了嗎,全然沒有察覺?男主最後的矛盾爆發方式更是給人處理非常隨意的感覺,所有的都忍了,就因為新娘的一問就爆發了?導演這個點切的不算精明,雖然前面故意鋪墊了很多矛盾點,看起來好像是到了這個爆發的點,但其實這個點轉的非常生硬,就感覺好像到了故事的結局了,該爆發收尾了一樣,就導致最後的矛盾衝突就在男主的“我把拿你的都還給你……我想做個人”以及新娘的一句:“這婚我不結了”匆匆結束。

  其實這不是半個喜劇,是一出真正的鬧劇。說是反映了社會現實吧,但是又沒觀眾留下太多的思考,說是講了一個好故事吧,但故事主線又在男男女女的糾葛中被衝散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所以歸結起來就是這是一部喜劇,現在的電影只要能讓觀眾開心就好了,又有多少會去管社會價值,美學觀照,立意深刻呢?

  【2】

  聽聞遠方有你,動身跋涉千里。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我一直喜歡你,認真且慫,從一而終。

  這是抖音上流行度比較廣的一個視訊,畫面唯美,情感豐富,對愛膽怯,視訊講述的感情觀成了很多人的寫照。有些人愛不起,有些人恰恰不敢愛。經過歲月車輪一圈又一圈的碾壓,沉澱了生活的閱歷,但是骨子裡慫的氣質絲毫沒有改變,好像又濃烈了一些,面對唾手可得的竟然拱手相讓,最後扼腕痛惜。

  可能這些人覺得,這次機會錯過了,還會有下次機會,但願這是一種可能吧。倘若,沒有這種可能呢?機會就這麼一次,如果不去表白就會錯失良緣,那麼,該怎麼做呢?我想他們會邁出勇敢的一步,用實際行動把握這次機會,至少在孫同身上看到了。

  上週末,看了《半個喜劇》的點映,可謂笑中帶淚,淚中有共鳴。三個年青人因為一場誤會紐結在一起,讓這三個成熟的、具體的、獨立的成年人在鬧劇中學會了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對他們來說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成長。

  孫同,來自小地方的年青人,寄託了家庭的全部希望能夠在北京出人頭地。為了這一個目標,孫同不惜復讀三年也要來北京上學,畢業後就要走進職場,這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如果工作一般,那麼這個家庭目標實現起來太難了。不過,很幸運,他的同學鄭多多不僅幫他安排了工作,北京戶口也解決了,而且不需要租房直接和鄭多多住在一起。鄭多多,一個生在天上的孩子,辦點種小事還不是易如反掌,給老爸說一聲不都解決了。

  這對剛走出校門的年青人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幫助,中間不知省了多少事,這一切好像是對孫同多年來努力的一種回報。看似幸運輕鬆的人生,但是另一面也有人生的無奈。畢竟,需要得到,就要付出。孫同付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和自由尊嚴。

  正因為如此,孫同不得處處維護、忍讓鄭多多,就連鄭多多的婚戀他不得不參與其中。鄭多多和相戀多年的女友終於要結婚了,可是因為一點矛盾,兩人不說話了,就連試婚紗這樣的事情都得孫同在中間傳話,作為一個旁觀者,不覺得孫同和他們關係多鐵,看起來反而很累。但是又能怎樣呢?如果孫同全身退出,不管這些事情,那麼他的工作和戶口就沒有了,不知不覺的成了一種交換。

  孫同,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也有自己的夢想和生活,但是為了家庭的希望,有不想讓單身母親傷心,他只能負重前行。白天,在鄭多多父親的公司上班,晚上揹著自己的琴去酒吧駐唱,接下來就是努力掙錢買套房子,這樣成為北京人的願望就達成了。貌似孫同的生活就此定格,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大家都在這樣努力的生活。

  如果,沒有電影開始的那一幕,這種平衡就不會打破。隨著莫默的出現,他們三個人的故事開始輪番上場。莫默,一個大齡單身女青年,經常在脫單的邊緣來回試探。這一次,作為鄭多多的相親物件同時也是鄭多多的中學女神,再次走上了相親的場合,只不過這個場合就在鄭多多的家裡。當她敲開鄭多多的房門時,鄭多多還在和一個漂亮的女郎睡覺。

  開場就這樣的畫面,任誰都想,這就是涼涼的節奏吧。不,我們太忽視渣男的能力了,就這樣的場面,仍然可以轉危為安,三下五除二都推到了孫同的身上了,還大呼莫默錯怪他了。聲嘶力竭得說到,自己住的是另一個屋,這女孩子就是孫同的女朋友。就這樣,一場即將垮掉的場面被鄭多多的“足智多謀”給成功挽救。

  撒一個謊,要用一百個謊來圓。自此,孫同開始編撰各個謊言來為鄭多多處理複雜的場面。雖然各個場景交織在一起,笑料百出,但是看了心裡是另一番滋味。為了所謂的新生活,孫同不得不在鄭多多的未婚妻和中學女神之間斡旋。

  直到有一次,在廚房裡,孫同鬆開了捂著莫默嘴的手,說出了實情,鄭多多其實有女朋友,他們在下個月就要結婚了。在得知自己被騙了,莫默在屋裡發瘋一般,又是砸東西又是大哭。孫同在一旁手無足措。又是這個時候,孫同開始關注這個哭得傷心欲絕的莫默了。

  尤其在被莫默的相親物件打了之後,這種感覺更加確定無疑了。嗯嗯,是的,孫同喜歡莫默了,很確定的那種。

  你能想象到嗎?一個只顧著上學和為生活打拼的男孩子,第一次確定喜歡了一個女孩,並且當著她的面勇敢地說出來了。這一刻,孫同獲得了幸福,我們也送出了祝福。

  但是,鄭多多反對這們親事。他的理由是雖然自己要結婚了,和莫默沒有關係了,但是你倆在一起成天在我眼前晃,你想過我的感受嗎?荒唐嗎?可笑嗎?確實是啊,兩件獨立的事情卻被說成孫同犯了多大的過錯,擱在以前是不是還要浸豬籠?

  事情雖然獨立,可是人不獨立。要知道,孫同的工作和戶口都是鄭多多解決的,如果得罪他了,自己將會一無所有,更何況,老媽已經把家裡的房子給賣了,湊首付在北京買房子。

  一邊是自己確定的一生摯愛,另一邊則是包含了複雜元素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到底怎麼選?孫同無力作答,在生活的邊緣即將奔潰。

  莫默的內心也是愁腸百轉,一個大齡剩女、相親積極分子、被中學校友欺騙,如今好不容易找到歸宿,卻是這般模樣,前路如何走?放在我們面前,也不知如何作答。莫默唯有相信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讓孫同相信自己的內心。

  慫,之所以稱之為慫,就是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同時手腳並用地奮力反抗,隔離內心順著大潮而動。孫同就是這樣,他心裡明白新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更在意的是和莫默相守一生,但是反應到生活中,到底該不該認慫呢?

  這一次,孫同又勇敢了。從他勇敢表白,到他勇敢直面內心,再到勇敢做出選擇跟隨內心,在愛情力量的在作用下,他逐步走出來了,堂堂正正的做一次具體的獨立的人。

  在鄭多多的婚禮上,講出了事情的全部,和鄭多多扭打在一起,同時也在揮別過往的生活。一拳揮下去,砸碎了過忘,也打開了新的生活。這一刻,孫同徹底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自己到底要幹嗎。勇敢地去面對生活,才能換取獨立地人生。

  不慫,是對生活最起碼地尊重。

  不慫,是面對自己內心依然坦坦蕩蕩。

  不慫,是對自己喜歡的人最深情的承諾。

  【3】

  《半個喜劇》合格爆米花電影。想哈哈大笑一場的推薦去看。笑果不錯,點映場人丁稀少然前一大半時間廳內飄蕩著延綿不絕地吟笑......

  一半喜劇一半現實。透過看似並不門當戶對實則兩人性格本質精神核心無比契合的一個北京大妞和一個小鎮青年鬼馬又夠狗血的愛情故事,展現的事現代社會都市青年的各種困境與迷茫,甚至是被迫麻木病態的生活。

  部分情節甚至視覺處理過於跳脫甚至癲狂是開心麻花團隊話劇影視化的通病,基本原封不動搬到大銀幕,不知是有意為之抑或雞賊偷懶。有些情節話劇舞臺可以電影化就會突兀失真。

  人物性格設定人為化臉譜化嚴重,男二每天需要不同的物件交配?!女一相親物件只要看得過眼一言不合就上床?!為什麼白富美女二第六感失靈全程傻乎乎?!還有他們愛男二哪一點啊?!太過跳脫和狗血!人物行為缺乏足夠的心理依據。

  成片效果還可以,前半部分沒完沒了的喜劇包袱功不可沒。後半部分進入正確的命題作文後亮點乏力,結局甚至圓滿得有點假。

  任素汐,可能對於她的表演有些免疫,又或許她舞臺感的臺詞使得我感覺她的戲處理得如出一轍,完成得可以,沒有驚喜。

  男二面部表情也略誇張,但演活了一個放蕩自私自負到有點噁心的渣男富二代。腐眼的我一度覺得他真正在乎的人是男一......這樣所有的詭異情節細節豁然通透了......

  好過《夏洛特煩惱》後的開心麻花作品,但無論劇本立意、精神核心與成片效果和《驢得水》難以同日而語。

  【4】

  開心麻花近年的電影質量參差不齊,好不容易出了《半個喜劇》這種還算能打的,值得誇耀一番。如果說《驢得水》是好故事卻沒拍好,那《半個喜劇》就是把非常一般的故事拍的挺不錯。有幾個用心的細節:

  1.提前埋好陽臺打電話訊號更好的伏筆,讓女主在廚房接電話能聽卻不能說的橋段能圓過去,體現了劇本紮實,銜接得當,沒有想一出是一出。

  2.前一個鏡頭是女主角在大街上扔刀,後一個鏡頭男主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刀,同上,不過這裡更體現的是轉場銜接的流暢。

  3.在配眼鏡段落裡,二人隔著展示臺對話,利用鏡子將男主身體配上女主的頭,女主身體配著男主的頭,這裡的鏡頭暗示兼顧了有趣和二者的情感表達。

  4.男女主角第一次親吻前,二人畫面中間燃燒著一團火***煤氣灶***,也是不錯的畫面暗示。

  5.影片在不同情感段落採用了不同的配色,搞笑段落配色活潑,沉重段落配色凝重,運用色彩影響觀眾情緒做的不錯。

  開心麻花的喜劇,有臭不可聞如《李茶的姑媽》者,也有回味無窮如《夏洛特煩惱》者。縱覽其全部影片,可以發現男女情感類永遠是他們的重頭戲,想討論點嚴肅問題,但是功力又不夠***驢得水***,就縮了回來搞低俗喜劇***姑媽***,從票房表現就知道這是一條死路。好在他們還在堅持探索,沒有止步不前,拍出了《半個喜劇》。這次在談情說愛之餘,探討了兩個更深入的話題——社會地位與現實道德。

  男主角孫同為了工作和北京戶口,屈服於能賜予他這些東西的富二代渣男鄭多多,同時還要遷就他那打著“我這都是為你好”旗號的中國式道德***重量級選手媽媽。孫同的扮演者吳昱翰正如片尾樑翹柏所說:你還是寫歌吧,唱就算了。你還是好好當演員吧,當導演就算了。在電視劇裡把演技磨出來的人,經受大螢幕考驗時總會帶點演電視劇的習慣,比如說臺詞的功力遠遠好過運用身體方面的表演,吳昱翰在片中的表現正是如此,不是演的不好,而是不夠好。臺詞到位了,動作也該跟上,不能全靠導演給你凹造型。

  女主角莫默,身為北京人,不會圓滑,她認為錯的就是錯的,絕對不能為了得到好處去做錯的事情。可以說,她正是本片中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但不代表她就是對的,這點後面探討。任素汐是年輕女演員中的一匹黑馬,在多部作品中演技都很贊,在這部裡發揮有些失常,比如醉酒那段神情動作都不到位,不知道是不是沒放太多心思在這部戲的緣故。

  男配鄭多多是個八爪臭章魚,腳踏N條船還遊刃有餘,可謂盡顯渣男本色。作為本片用於製造前二者矛盾的工具人,他的任務圓滿完成,缺少亮點戲份,也就沒太大發揮。演員我不認識,就眼神來說,可塑性很強,我覺得他演這部戲的時候比男主角還認真。

  其他路人甲乙丙丁,最出彩的當屬孫同媽媽的演員趙海燕,她是鄉村愛情裡走出來的,表演的角色又正好需要那股東北味道。所以她作為配角貢獻出了本片的最佳表演。

  點評完人物,回到劇情深度。孫母裝暈進醫院那場戲裡,孫同在多重壓力之下對莫默有一句爆發:“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裡,你下到水坑裡看看就全都明白了!”莫默答:“我沒有生在天上,我也想過更好的生活。”

  正是這段對話證明了整部電影有一定深度,不再是純粹的討論愛情那點破事,起碼它觸發了觀眾針對身份地位和現實道德進行思考。這幾年下鄉鎮搞扶貧工作,對生活在水坑裡的人深有感觸。天上和水坑是一對相對概念,如果我和北上廣深的富豪之家去比,我妥妥是在水坑裡暢遊。但和那些貧困戶一比,我又是在天上翱翔了。那我到底是活在天上還是水坑裡?電影所要討論的道德上的對錯,就離不開這對概念。

  天上的人有相對更好的條件,免去了很多生活的壓力。比如莫默不懼行長,否決其讓人插隊辦事,不僅因為她為人正直,更因為她有一個良好的背景,讓她沒有後顧之憂。她的正直不是錯誤的,也不是正確的,只是她在自身條件的加持下讓她可以做出的選擇。換一個無權無勢無背景的三無銀行職員,為了道德上的正確去頂撞行長,即使道德獲勝了,三無人員的銀行生涯也走到頭了。我再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被人逼著去殺人,你可以選擇不去,但是你會因此被殺,那你選擇什麼才是正確的?有人會說,當然是選擇反抗啊,如果你無法反抗呢?現實生活就是如此。

  追求絕對的道德並非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物極必反,我們的生活是尋找平衡的過程。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做好人是要有資格的,有條件反抗現實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你因為求做好人而失去一切,就如同選擇反抗而被殺,最多爭取到一個壯烈犧牲的烈士名號。

  相親男似乎也持這個觀點,但他在影片中作為被嘲諷的物件,我和他的觀點其實是相當不同的。他認為可以為了好處去做壞事,而我認為不該追求絕對的道德,要選擇與自身條件相符的道德標準。比如,我搞扶貧工作,為貧困戶家裡提供一些幫助對我來說不算什麼,但讓貧困戶去為其他窮人做同樣的事就是強人所難。我能因此就批判貧困戶的道德水平低,或者因此抬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嗎?顯然不能,我是在我的背景範圍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沒能力像萬達集團一樣把貴州一整個縣的扶貧全給包了。天上和水坑裡的人,天上有鄭多多這樣的渣滓,也有莫默這樣的正義之人,水坑裡有孫同他媽這樣趨炎附勢的小人,也有做出正確選擇的孫同。在社會整體道德上二者比不出個高低來,因為只存在個人道德的高低。我們總喜歡討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案例,並將其批判一番,大多都是以偏概全,道德標準是隨社會發展不斷浮動的。兩百年前,不裹腳不是好女子,現代社會誰還理那糟粕。

  孫同最終選擇了莫默,失去工作和北京戶口都只是一時的,在莫默幫助下,這些都能回來。倘若孫同真的會因為選擇莫默失去一切,他還堅持要選莫默,我們又可以感嘆一句愛情真偉大,然後說,電影看看就好,可別當真。他可以這麼選,那麼社會的毒打也是真實的,只要他認為值得,那就沒事,作為個例,選擇完全自由。但倘若讓所有人都這麼選,我們可就生活在烏托邦裡了,你能想象你的同僚一個個為了談戀愛致工作於不顧嗎?天大地大,愛情最大。千萬別在人間建這種天堂,建在電影院裡就好。

  如果想讓電影更有批判意義,可以選擇這樣結局:孫同鼻青臉腫,莫默過來對他安慰一番後,莫默的男朋友開著勞斯萊斯或者法拉利把莫默接走,留下孫同坐在酒店臺階上哭泣。這樣比較符合題目“半個喜劇”,現在這個大團圓結局,都可以把題目改成“皆大歡喜”了。

  【5】

  全片貫以強烈的戲劇衝突,從始至終毫無尿點。語言與音樂都很有趣。男女主在眼鏡店,鏡子裡互換的衣服的效果,暗示了兩個高度相和的人。戀愛時侯,翹班去音樂節的鏡頭閃回***新褲子是驚喜***,無限貼近著戀愛中的突如其來和美好。快到不能被鏡頭所記載,一頭栽進去,美好得好像不是真的。

  看完電影的我內心無比沉重,為什麼這麼沉重呢?可能我的生命中從未出現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鳳凰男”,懦弱,無奈,亞歷山大 ,命運不公,對家人縱容。自由如我,總覺得一個人知道他討厭什麼,就是克服的開始。然而事實常不是這樣不是嗎,評論別人的故事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說,這樣是對的,那樣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老是在屋簷下低頭,我們也會做自己都不想做的“不得已”的事情。就算你心裡預期很討厭,事到臨頭也經常會妥協是嗎?

  也許電影讓我認識到這些,這使我很悲傷。男主在宜家門口對坦率真實的女主說,你沒有錯,你不要抱歉,是我的問題,我改。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不是嗎,也知道自己太懦弱了吧。可是後來在醫院的時候,面對地上打滾裝病的母親,他還是展現了男性暴力的、好面子的一面。我真的太失望了。當他說,你們這種人不明白。女主說,我不是生來就在天上,我也渴望好的生活。是啊,如有佳配,無此煩憂,更能幸福不是嗎,可是偏偏是那樣的二人相愛了。人們總是說“你有什麼必要呢?”“你圖什麼呢?”。很多時候沒有必要,沒有企圖,不指望對方改變自己的人生,不合適也會愛上。更多的人不合適也會相守。他們相守了又分離。想來人間真是蒼涼得很。克服不了自己的經歷所限制的思維,真是悲哀的很。

  影片中最低谷的人一直在輪換。影片第一部分結束的時候,最慘的是任素汐飾演的女主,她被家人催婚安排相親,被欺騙了感情,又被剝奪了討回公道說出真相的權利,最終發現中學時期的記憶在別人眼裡也不過如此。

  相親的那一場開始,我們的核心注意力轉移到男主身上,看到他如何走出勇敢的第一步,如何沉溺於人生中第一次戀愛,又是如何被不容被破壞。在這一節結束的時候,女主的“我不是生來就在天上,我也渴望好的生活。”,轉身離去的她佔據了大部分鏡頭長度,看著十分高大,提醒著觀眾,儘管她經歷了很多不快,她依然堅守著自身的真實,她已經不是場上最慘的一個,而留在原地的男主,他那初次勇敢的火花,美好的愛情,對獨立人生的追求——卻幾乎徹底毀滅了。

  觸底就會反彈。影片結束的時候最慘的人恰恰是影片開頭處最瀟灑的人——睡著昔日女神,控制著兄弟,桃花豐富,還有一個漂亮的未婚妻,工作婚戀社交都全然“順風順水”,為所欲為。在結尾他失去了他愛的一切人。

  本片讓我失望之處在於,不似驢得水那樣——你感到悲劇不可避免,你可以理解每個人的處境和心理的反轉,每個人都要守護著什麼,當這份守護被破壞,他們都“不瘋魔不成活”;本片中有多個幾乎沒有反轉的人物,好的一直好***堅持到底***,渣的一直渣***最後自食其果***,反轉的只有男主一個,從懦弱到勇敢。看起來很勵志,細思之下終覺不過癮。開頭的巧合也全靠男主的狗性兄弟情誼在撐著,誤會的曲折程度堪比韓劇,劇情走向從開頭就暗示了。

  不過一旦接受這種設定***男主懦弱依賴,媽媽市儈強勢,多多渣男有錢有勢***的話,後面的劇情倒是一氣呵成。有人說當你開始寫小說的時候,裡面的人物的性格一旦生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憑著這份戲劇衝突 ,你的筆就像不再是你的筆,而是由著人物在推動著。

  主角的歌裡唱道,如果我不是我,如果魚兒也能歌唱,如果數木也能飛翔,如果石頭也能綻放……魚兒要離開水,樹木要離開土壤,石頭要先粉身碎骨,太哀傷了。他們終究要拋棄既往依附的東西,才能活成自己。

  願我們的人生劈風破浪,活成自己。人生很多時候都是《半個喜劇》,不破不立。

  結婚是喜,悔婚是悲;保住工作是喜,心如死灰是悲;戀愛是喜,被阻撓心生嫌隙是悲;相親遇憨憨是悲,被英雄救美是喜;老同學渣自己是悲,遇到喜歡的音樂男孩是喜 。

  就連結局二人又重歸舊好,男生錄cd的表現也不好不是嗎,這是個完美的happy ending嗎?實在值得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