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生膠反手發球技術講解

  與生膠選手對過陣的人知道,不怕對手搓,就怕對手使用撥和打,因為生膠撥打過來的球弧線低、球發沉,不容易對上節奏,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回球下網。喜歡打兵乓球的小夥伴可以瞭解一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乒乓球生膠反手發球技術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乒乓球生膠反手發球技術

  1、發底線奔球需充分引拍,並做好銜接準備,底線奔球沒有下旋,做到“速度快”、“線路長”,一定要注重引拍的動作不能太小,否則不容易發力。

  2、發底線奔球時,找“縱向站位”的感覺,即右腳偏前、左腳偏後。其次***以右手選手為例***,引拍時應多向左側腰部甚至是腋下方向引,這樣往前發力就會容易很多。

  3、生膠選手髮長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與對方打旋轉,同時起到一定的偷襲作用。所以在發完球后要立刻做好打相持的準備,切忌漫無目的地髮長球而忽略下一板的銜接。如果對方接發球的質量不高,可以直接使用反手彈擊等進攻技術一招致命。發短球需動作隱蔽,注重控制弧線。

  4、相比於髮長球而言,發短球時的引拍動作明顯變小。如果大家平時注意觀察,會發現很多高水平選手的發球套路幾乎是用相同的引拍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尤其針對自己下一板的戰術套路來講,髮長球和發短球的動作越相似效果則越好。

  5、生膠發球不同於正膠和反膠,由於膠皮本身的效能,生膠是很難製造旋轉的。所以,生膠選手在發球時要格外注意落點變化,尤其在發短球時,要儘量把弧線控低,避免對方直接上手的機會。

  6、搶攻好、連續性差的球友需要把發球的殺傷力加強一些,力爭在第三板解決戰鬥;擺速好、相持能力強的球友只要保證對方不能直接接發球得分即可,只要打到相持段,自然會處於上風。

  7、同時,大家在練習髮長球和短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增加動作的隱蔽性和迷惑性,最終達到長短球結合,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戰術意圖。

  兵乓球發球針對性練習方式

  1、噪音干擾練習法:

  將正式比賽時觀眾的喧譁、廣播等雜聲錄音,在訓練中不時地進行潘放,使運動員在平時訓練即對比賽氣氛有所適應。第三十五屆世乒賽在朝鮮平壤舉行,我國選手童玲在與前世界冠軍朝鮮運動員樸英順比賽時,觀眾的傾向性很大。因童玲平日訓練有素,能把朝鮮觀眾的喊聲、掌聲想成是在為自己加油,故而泰然自若,在0:2落後的情況下,連扳三局,反敗為勝。

  2、擊目標練習法:

  為戰術需要,在對方檯面上放置半個乒乓球或其它物品。要求運動員在練習時盡力擊中目標。此法可大大提高控制落點的能力,提高某特定戰術的訓練質量。

  3、升降球網練習法:

  升網法:將球網稍升高***約1釐米***,練習既定內容。此法可增加攻球弧線的彎曲度,對攻球弧線過直者,頗有實用價值。

  降網法:將球網略下降,按既定內容進行練習。此法多在練習削球或搓球時採用,可降低擊球弧線的高度。

  4、加寬球檯練習法:

  將球檯的其中一方改放一個半或兩個檯面,使檯面加寬。此法多在練習步法時採用,可增加腳步移動的距離和速度。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常在多球練習時採用,大大提高了她側身和撲正手的步法。

  5、網上加線練習法:

  將球網上方另加一直線,要求雙方擊球皆從中間穿過***中間約為5釐米***。此法一般在對搓時採用,目的是控制弧線高度。

  6、降低臺高練習法:

  兒童身材矮,用常規球檯練習不利於技術動作的掌握,故將球檯高度適當降低。國家體委已正式作出規定:兒童比賽使用矮球檯***12歲以下者使用球檯高度為68釐米;10歲以下者使用球檯高度為64釐米;正規球檯高度為76釐米***。

  打兵乓球的注意事項

  一、做好充分熱身運動

  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這就增加了秋季打乒乓球受傷的風險。因此,在打乒乓球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讓肌肉進入運動狀態後再開始打乒乓球。

  二、運動注意補水

  相比炎熱的夏季,秋季涼快,打乒乓球出汗量減少。但是秋天乾燥,面板失水變多,加上打乒乓球本身排汗,秋季打乒乓球補水可不能少。打乒乓球前2個小時先喝大約500毫升白開水,提高機體的熱調節能力,給腎臟代謝充足的時間,將體液平衡和滲透壓調節到最佳狀態。打乒乓球過程中也要適量補水,防止脫水現象。打乒乓球后不宜馬上喝水,一般過了5~15分鐘才喝水,喝水時候不要一下喝太多,要慢慢喝。

  三、打乒乓球不宜太過劇烈

  由於秋季的人的關節活動幅度減小,並且柔韌性減弱,建議在秋季時候不要做太過劇烈的乒乓球搏殺。無氧運動和一些強度高的力量訓練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建議在秋季以耐力性的有氧運動為主,進行力量訓練的頻率不要太高,強度最好為中等或偏低點的強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