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養生

  雖說中年是人生最輝煌的時期,但有的人身體卻不自覺地走上了下坡路。許多所謂的老年病不是到了老年才發病,而是大多發生在中年,只不過早期症狀不明顯而被人忽視。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年養生的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用!

  中年養生的注意事項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中年朋友為了自身健康,需要在養生保健中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規律,不可經常熬夜、廢寢忘食、抽菸喝酒,這些惡習最終會危害大家的身體健康。

  合理飲食調養

  中年朋友通過合理的飲食調養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但是需要中年朋友很容易忽略這一點,飲食不節制、常吃油膩辛辣的食物,造成身體無法充分吸收營養誘發疾病的發生。

  身心疲憊需及時休息調整

  中年朋友若是感覺身心疲憊應及時休息調整,及時恢復元氣才有助養生保健。若是繼續發展下去容易積勞成疾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危害自身健康。

  身患疾病應及時就醫

  中年朋友各種器官都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衰退,當出現疾病的時候應及時就醫治療,避免耽誤病情誘發病變的發生,危害中年朋友身體的養生保健。

  中年腸胃養生的方法

  腸胃不好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國內一項涉及1.5萬人的調查顯示,95%的人都有過腸胃不適、噁心、胃痛胃脹等症狀;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有排便問題,可見腸胃不適已經成了現代人的常見問題之一。據統計,慢性胃炎作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在健康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60%。我國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人數,估計約為1億左右,而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的高風險因素。

  北京中醫醫院前院長李乾構分析說,現代人的腸胃問題由多種因素構成,首先是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三餐不規律。忙碌的工作導致人們每天都處在緊張的節奏中,這就讓很多白領無法做到三餐規律,有時飢一頓飽一頓,有時忽略了早餐,有時甚至整天都不吃飯……這些三餐極不規律的狀態很容易造成腸道過飢或過飽,加重腸道的負擔,導致腸胃紊亂。

  其次是吃得多的機會太多。晚上本應少吃,讓腸胃逐漸進入休息的階段,但現代人的應酬大都在晚上,下班本就不早,應酬的時間又比較長,高興之時再來兩杯酒,都會讓腸胃晚間加重工作負擔。晚上吃太多,不僅對腸胃不好,還會影響睡眠。

  再次,壓力大運動少。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的生理功能就是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胃酸過多會損傷胃黏膜,加快蠕動會造成頻頻腹瀉,減緩蠕動會造成腹脹。而缺乏運動,是現代人的通病,運動可以促進消化,減輕壓力,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很多人不僅難以保證運動時間,甚至連基本的散步都做不到。

  最後,要吃的清淡一些。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爆發就是飲食過於油膩造成的,大魚大肉還會讓腸胃受到考驗,特別是一些油炸食品、肯德基、麥當勞的流行很容易讓人童年就加重腸道負擔,使得現代人腸胃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也呈現愈發年輕化的趨勢。

  談及“養生”,多數人會認為那是老人的事,至少退休以後才需要考慮。然而事實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疾病纏身”,身體不堪一擊。

  臨床上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正趨於年輕化。統計資料也顯示,近年來,不少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因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失去生命。如今,中青年男性普遍應酬多,吃飯喝酒沒有節制,造成脂肪攝入太多,加上運動不夠、生活不規律、吸菸等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痛風等疾病也紛紛找上門。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很多中年男性的病與管不住嘴、邁不開腿有關。而乳腺增生、子宮肌瘤,還有甲狀腺疾病、失眠、神經性頭痛、抑鬱症等問題,也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疾病很多與情志有關。現代女性有三大特點:一是精神需求高,生活、工作難以得到滿足感;二是情緒波動大,易發脾氣、生悶氣等;三是遇到問題喜歡往負面想,愛鑽牛角尖。長期情志不隨、憤怒、焦慮,造成肝鬱氣滯,影響機體健康。

  因此,養生應從中青年開始,抓住重點,防患於未然。對男性來說,最好從年輕時就養成熱愛鍛鍊的習慣,不要中了“菸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應酬,而可以用結伴健身、郊外遠足等方式,打造人脈圈。女性朋友則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瑣事困住,每週可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與閨蜜逛街、談心等,以免將不良情緒積壓在心裡。寬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樂。

  無論何種年齡、性別,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時,不要經常變換。同時根據中醫的“順應四時”觀點,合理調整起居生活。可以試著過一下“老年式”的生活。那就是早晚遛遛彎,晚飯後看看電視劇,通過這樣的辦法讓自己暫時脫離工作和事業,真正放鬆大腦。

  其次,堅持健康飲食。中醫認為,“高粱原味,足生大疔”。飲食合理最好的辦法是在家吃飯,做到葷素搭配、食量適度。人到中年後,還要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延遲中、老年人疾病的發生。

  再次,把運動融入生活。在我看來,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和爬樓。可以與工作或生活結合起來,比如上班少坐兩站地,回家爬幾層樓等。

  最後,保持樂觀情緒。上班時要精力集中工作,下班後要學會休息與放鬆。遇到問題要換位思維,多想積極向上的一面,善於思考,並善於傾訴,只有這樣,才能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