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勤儉節約手抄報

  勤儉節約日你勤儉了麼?請你將洗衣服的水用來拖地板,請你用拖地板的水沖廁所或著澆花。心愛的舉手曉得你做到了麼?水龍頭你關緊了麼?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資料1: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習“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講話精神與當年的西柏坡會議精神一脈相承,遙相呼應,是繼承與發揚的關係。兩者提出的時間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我黨發展的關鍵時刻提出來的。後者是全國解放在即,我黨即將入主北京,掌握政權,帶領中國開創一個新時代之前;前者是我國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並且面臨著複雜的國外國內局勢的關鍵時刻。這兩次會議精神的提出都為我們黨的發展和建設提了個醒,指明瞭方向。成由勤儉敗由奢,我要如同當年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一樣,警惕鋪張浪費、奢侈之風所帶來的危害和嚴重後果,我們務必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政治敏感性,狠剎鋪張浪費之風,清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將腐敗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這次中央狠抓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之風,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求真務實、狠抓作風轉變的堅定決心和關心群眾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為民情懷,這也是我們黨抓廉政勤政、厲行節約的有力武器,是狠殺貪汙腐敗的殺手鐗。全黨上下貫徹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要求,務必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落實到具體工作上,並形成一種有效制度抓好抓實,並以此帶動全社會倡導艱苦奮鬥精神,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資料2:學會節約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剛上小學的女兒去逛街。在一個繁華的路口,有一位老爺爺正在賣《北京晚報》。父親從口袋裡掏出5元錢交給女兒,讓她去買10份晚報。孩子買回晚報,父母跟她商量,讓她按原價把晚報賣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賣完這10份晚報。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費了幾個小時才把10份晚報賣出去。然後,父母讓孩子去問賣報的老爺爺,賣出一份報紙能賺多少錢。孩子從老爺爺那裡知道,賣一份報紙只能賺幾分錢。她算了一筆賬,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掙了幾毛錢。孩子領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動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以後再不會隨便花錢了,掙錢太不容易了!”那對年輕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

  現在很多孩子不懂得節儉,隨便浪費的現象相當嚴重。在某所小學裡,教師和校工在校園內撿拾的物品堆滿了一間屋子,大至皮夾克,小至鉛筆、橡皮等 學習用品。學校多次廣播要求學生去認領,卻沒有人去。在一次家長會上,校領導講了這件事,最後只有幾位家長帶著孩子去認領,其他物品仍舊堆放在屋子裡無人問津。

  我國有句老話:成由勤儉敗由奢。成功由勤勞節儉開始,失敗因奢侈浪費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錢的時候,這個樸素的真理也不會過時。節儉是一個人的重要品質,很難想象,一個從小大手大腳隨便浪費的人能創造一番事業,建設好家庭。

  孩子不懂得節儉,不能全怪孩子,責任也在我們大人身上。現在有些商家引領時尚,認為提倡節儉,抑制消費,不利於經濟的發展。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出於疼愛“獨苗苗”,遷就孩子花錢自不必說,就連家長自身也往往產生了非合理消費的心理———攀比、從眾、追時髦、喜新厭舊等等。此外有些人對節儉與奢侈存在一些誤解,以為節儉是貧窮的產物,以奢為榮,以儉為恥,凡事愛講排場,其實他們並未真正理解節儉的意義。儉是節約不浪費,節是節制而有度,這種理性的生活態度,是無論古今、窮富都值得大力提倡的。

  哈里的祖父洛克菲勒是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長,父親是曼哈頓公司的經理,他們不僅自己生活節儉,也不允許子女們鋪張浪費。這個家族有個家規,孩子18歲以後經濟完全獨立。哈里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的高材生,他曾經到紐約港曼哈頓碼頭參加勞動,開弔車把集裝箱從貨輪上卸下來。他說:“我父親年輕時比我更苦,當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為了交付昂貴的學費,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貨輪上當水手,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兒,這樣才讀完大學。祖父雖有錢,但我從不伸手要錢。”英國王子威廉10歲時就放棄了宮廷生活,按女王的要求去上住宿學校,每隔三週才能回家一次,一學期只有9英鎊的零用錢。他幼年時使用的嬰兒車還是父親30年前用過的那一輛,玩具也是父親當年玩過的木質玩具,節日禮物多為廉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