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花的養殖方法詳細介紹

  燈籠花別稱鈴兒花、倒掛金鐘、吊鐘海棠等,為柳葉菜科倒掛金鐘屬多年生草本花卉,下面小編整理了燈籠花的養殖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燈籠花的養殖方法

  1、土壤:燈籠花喜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2、水分:燈籠花在冬季及雨季2~3天澆水一次,秋季及晴天每天澆水一次,夏季處於半休眠狀態時要控制水分,防止脫葉、爛根現象發生。

  3、日照:燈籠花喜陽光充足的環境,日照不足易徒長,造成開花減少。

  4、肥料:燈籠花定植前施足有機肥,生長前期控制氮肥,防止徒長,花期增施磷鉀肥。

  5、溫度:燈籠花生長適溫為15~25度,夏季怕炎熱高溫,氣溫超過30度,就會進入半休眠狀態,冬季不得低於5度。

  燈籠花的度夏管理

  1、避暑遮蔭:進入夏季,若氣溫超過30℃時,要避開強烈的陽光暴晒,白天可將盆株移置陽臺下面陰涼通風的地方,日落後再搬上陽臺***最好置於蔭棚或樹蔭下***。提前將盆株從南面陽臺移置北面陽臺上去以避開日照。將盆株置於較大的竹筐或紙箱中,四周壅以鬆軟的盆土,以防花盆直接被陽光炙烤。

  2、增溫降溫:將半塊或整塊磚放入容器中,容器中注入清水***水要高過磚面***,再將盆株置於磚上,可長期降溫。將盆株移置樓下通風避光處,在地下挖個小土坑,把盆株埋入土中,等到秋天再將盆株置於室內。盆株一旦被烈日晒熱後,在尚未散熱之前,切不可向葉片上及花盆內澆水,以防冷熱不均,導致意外的損傷。在防暑降溫期間,由於光照減少,要控制澆水,切勿過多過頻,經常保持盆土溼潤即可。

  3、防止雨淋:夏季是多雨的季節,下雨前,要把盆株置於避雨的場所,如遇雷雨來不及移置花盆,應及時將盆中的積水倒掉。如這時盆內仍然過溼,可用燒過的木炭碎末灑在盆土表面,使過多的水蒸發掉一部分。若盆土內的水分較長時間蒸發不掉,盆土過溼,也易導致落葉、爛根,致使整株死亡。

  燈籠花的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因為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2、壓條繁殖: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溼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週後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燈籠花的移栽方法

  1、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2、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週。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燈籠花的注意事項

  1、施撒肥料:燈籠花定植前施足有機肥,生長前期控制氮肥,防止徒長,花期增施磷鉀肥。

  2、合理澆水:燈籠花冬季及雨季2~3天澆水一次,秋季及晴天每天澆水一次,夏季處於半休眠狀態時要控制水分,防止脫葉、爛根現象發生。

  3、合理修剪:燈籠花將細弱枝、枯黃枝全部修剪掉,剩下的枝條全部短截,留下的長度以觀賞性而定,要求整株要協調。

  4、盆土更換:燈籠花的翻盆換土燈籠花生長快,要求充足的養分,因此盆土要富有腐植質的沙壤土。還要加入20~30%的充分腐熟的畜糞。進入發棵的生長旺季還要追施液肥,前3年每年的春季都要翻盆換土,補充養分。

  燈籠花的修剪方法

  1、花期修剪:倒掛金鐘在北方自然環境下,盛花期為4月至7月。春季3月下旬應停止最後一次摘心。4月中、下旬開花。因枝頂不斷開花、伸長,當花枝長到一定長度時應打去頂尖,發出的新枝可繼續開花。花期可隨時打掉植株中心部位生出的小枝和葉片,以避免養分消耗,利於通風透光。

  2、花後修剪:7月當氣溫達30℃以上時,植株進入半休眠狀態。葉片出現疲軟,這時要進行重修剪,以減少養分消耗,有利安全越夏。長枝全部短截,只留骨幹枝,並摘去部分老葉,置涼爽處越夏。越夏期如有花蕾出生也要摘去。秋季9月份發出新枝,株形會更緊湊美觀。

  燈籠花的病害防治

  1、灰黴病

  【症狀】灰黴病發生於陰雨連綿天氣或施入氮肥過多或光照不足的情況。主要危害莖、葉、花,致使受害部位出現水漬狀斑點,如不及時防治,會逐漸擴大呈腐爛狀、上披有灰色毛狀的菌絲,嚴重時會使植株死亡。

  【方法】發病初期及時噴施500倍液的65%代森鋅或50%多菌靈及其他新藥劑,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平時注意通風與光照,使植株生長良好,提高植株抗病力。發病後及時剪除與處理患病枝葉,以減少病源。

  2、白粉病

  【症狀】白粉病主要危害莖、葉、花蕾。感病後表面有一層白色粉層,嚴重時使葉片萎縮,花朵變小。

  【方法】注意通風與光照,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發病後及時噴施800倍液的70%託布津液或2500倍液的粉鏽寧或其他適宜的藥劑,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