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花語及其象徵意義
荷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所以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豐興的預兆,是佛教中神聖淨潔的名物,也是友誼的種子。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荷花的花語及寓意,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荷花的花語及介紹
花語
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介紹
荷花***Lotus flower***:屬毛茛目睡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其出汙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1985年5月荷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
荷花的象徵意義
1、 喻為美女。早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中,便有將蓮花比作美女的記載。《國風·陳風·澤陂》中說:“彼澤之波,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寢寐無為,涕淚滂沱。”描寫一男子將蓮花比作久已傾慕的美女,許久未能見到,悲傷得不得了。如今醒著睡著,眼淚和鼻涕下雨般淌下來。
2、象徵愛情。唐初王勃《採蓮曲》中“牽花恰並蒂,折藕愛連絲”,便以並蒂蓮和藕絲不斷,表示男女愛情的纏綿。蓮最適合作純潔、美好愛情的象徵,“藕”與“偶”諧音,藕斷絲相連,“並蒂蓮開”,都非常適合表示愛情的綿綿不斷。
荷花的傳說
荷花傳說一
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更使玉姬流連往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把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荷花。
荷花傳說二——三月三的傳說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和一個庵。廟裡一個和尚與庵裡的一個尼姑相好,隨著日子的長遠,兩人的恩愛與日俱深。可是,同是出家人,不能結成夫妻,只能時常暗中相會。
有一年的三月三,他們在一個湖邊相會,被一個叫花子發現了。那叫花子本也是無意中路過,無奈黑夜裡那叫花子的形象頗似她庵中的住持,尼姑嚇慌了,一慌之下竟跳湖自盡了。和尚見尼姑跳到湖裡去了,他也不知那湖水的深淺,一心只想救起尼姑,結果也被淹死了。叫花子撞到和尚與尼姑的好事後,難為情地急急走開了。可是緊接著聽到兩陣水響,又聽到和尚在水中呼喚尼姑的聲音,料是尼姑含羞自盡,想想全是自己的過錯,於是就急忙轉身,趕緊跳到湖裡救人。怎奈他們都不識水性,最後都被淹死在湖裡。這一幕悲喜劇,世人誰也不知,唯有土地菩薩全都看在眼裡。他同情他們的遭遇,可是卻不能救活他們,因為那和尚與尼姑畢竟犯了佛門的戒律!
和尚與尼姑的屍體很快被湖裡的大魚吃掉了,骨頭飄到一塊兒,漸漸沉入湖底的淤泥中。魚兒嫌叫花子身上有股臭味,而沒有吃他的屍體,叫花子的屍體便浮到了水面上。和尚與尼姑都覺得自己死得冤枉,雙雙向土地菩薩訴冤,說:“我們在人世不能成為夫妻,能不能讓我們沉入淤泥的屍骨節節相連,並給予一點生機?”土地菩薩說:“因為你們違犯佛門的清規,死後只能與汙泥為伴。但念你們都是人,人世間男女相愛並無過錯,故准許你們的屍骨在汙泥中節節相連,恢復生機。”
和尚與尼姑的魂靈見土地菩薩應允了,又得寸進尺,要求每年出來看一看世界。土地菩薩心腸軟,竟也答應了,但是規定他們不能離開汙泥。每年要到他們的忌日三月初三才能鑽出水面探看世界。
叫花子的魂靈見和尚與尼姑都獲准恢復生機,也前來向土地菩薩說:“雖然和尚與尼姑的死是我害的,可我是無意的,能不能也讓我恢復生機,每年到世間玩一段時間?”
土地菩薩覺得叫花子言之有理,便說:“好吧,你就變一條水蛇,每年三月初三去看世界。”
後來,和尚與尼姑的白骨長成人類喜歡吃的蓮藕,節節相連,節節有孔,以示他們心心相通,節節之間長滿細絲,即使折斷,也可相連。和尚讓自己長成荷葉,尼姑讓自已長成荷花,每年三月初三,荷葉先捲成尖角鑽出水面的,然後才慢慢舒展開來。荷花本來也是在三月初三鑽出水面的,怎奈她對過去的事感到難為情,要待荷葉長大了、長多了,她才從空隙裡羞答各地鑽出來。
水蛇當然不會害羞,每年三月初三,他便迫不及待地從土洞裡鑽出來。
因此,便有了“年年有個三月三,蛇出洞來藕出簪”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