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兒腦癱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後腦部發育不健全的症狀,那麼大家知道小兒腦癱早期症狀有哪些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希望能幫到你。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1、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

  1.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

  1.2、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嚥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

  1.3、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噪聲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1.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互動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1.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

  1.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1.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2、小兒腦癱的徵兆

  2.1、圍產期腦損傷:專家指出,圍產期腦損傷的高危因素也是小兒腦癱的診斷依據:如新生兒窒息,高膽紅素血癥,低體重兒,早產兒,多胎,有新生兒呼吸困難,驚厥等。

  2.2、反射異常:反射異常是小兒腦癱的診斷依據之一。專家表示,反射異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某月齡該消失的反射繼續存在,一是反射異常。

  2.3、肌張力異常:肌張力異常也是小兒腦癱的診斷依據。專家稱,腦性癱瘓患兒所見到的肌張力異常有肌張力低下、肌張力亢進、肌強直及肌張力不協調。

  2.4、姿勢異常:小兒腦癱的診斷依據還包括姿勢異常,姿勢分靜止時與活動時兩種也是小兒腦癱的診斷依據。靜止時姿勢異常如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四肢強直姿勢、角弓反張姿勢、偏癱姿勢等。活動時姿勢異常在肌張力低下型、共濟失調型與痙攣型最為常見,如舞蹈樣手足徐動及扭轉痙攣、痙攣性偏癱步態、痙攣性截癱步態、小腦共濟失調步態等。

  3、小兒腦癱的典型症狀

  3.1、運動障礙:小兒腦癱童的運動能力低於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嚥。

  3.2、智力障礙:在所有的小兒腦癱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有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佔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有一席之地/4。

  小兒腦癱的病因

  1、產前因素:先天性腦發育不良,常因母親在懷孕時生了風疹及其它病毒性感染,特別是在妊娠的頭3個月。常伴有其它的先天性異常如白內障、耳聾、先天性心臟病等。引起嚴重新生兒黃疸的胎兒成紅細胞增多症可以造成腦基底核的損傷,出現核黃膽。

  2、產時因素:包括由於產傷所造成的腦損傷及腦缺氧症,佔腦癱病因的37%。應用產鉗強力牽拉胎兒頭部可使頸部靜脈破裂,造成顱內出血。腦缺氧可因於第二產程第二期不適當地應用鎮靜或麻醉藥所致。臍帶繞頸會造成被動性腦充血。胎兒娩出後長時間的窒息及紫紺者,均容易發生腦癱。

  3、胎盤破裂及前置胎盤亦可造成胎兒腦損傷:早產易產生腦出血,這是因為早產嬰兒的腦血管發育不完全、脆弱,在分娩時從壓力較高的子宮內突然娩出至體外空氣中,壓力變化較大而致血管破裂。早產嬰兒對窒息也特別敏感。

  如何預防小兒腦癱

  1、定期檢查

  對患有嚴重疾患或接觸了致畸物質,妊娠後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嚴重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正常發育導致小兒腦癱,醫生應給以醫學指導,避免懷孕。在妊娠後期,定期檢查,以及時瞭解母親和胎兒的健康情況,糾正異常胎位是很關鍵的。

  2、增加營養

  妊娠後期,胎兒的發育較快,而且又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及時給孕婦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核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對胎兒的正常發育意義重大的,不然就小兒腦癱了。

  3、防止感染

  弓形蟲、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均可能使胎兒畸形,造成先天性缺陷。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新生兒約有1/3出現中樞神經病變,從而發生小頭畸形和腦鈣化小兒腦癱。先天梅毒亦能引起胎兒的腦損害的。
 

1.小兒腦癱有什麼症狀

2.新生兒缺氧有什麼危害

3.腦癱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4.自閉症患者與智力低下患者的區別

5.10個月寶寶腦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