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武術的介紹

  武術可分為傳統和國標武術,國標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分為散打和套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國標武術的定義

  中國武術分為傳統武術和國標武術,國標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而傳統武術則是由古代戰爭和街頭打架所發展出來的徒手和器械格鬥術。其內容有踢﹑打﹑絆﹑拿,柔術等等。國標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是國標武術的擂臺對抗形勢式,套路則為國標武術的表演形式。

  國標武術即武術操,也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官辦武術班的套路班,國標武術是一種體育運動,其本質是將傳統武術中的一些常用動作組成的適合用於體育鍛煉的體育運動。在主要在各地武術班、體院、武校傳播。當下很多人都把武術的混淆。實際上當下我們看到的絕大讀書武術冠軍練的都是國標武術而不是傳統武術,因此當下絕大多數人所說的武術都是指的“國標武術”。而武術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


  國標武術的分類

  國標武術則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是國標武術的擂臺對抗形勢式,套路則為國標武術的表演形式。

  國標武術的發展

  1950年,官方之「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確立了武術是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黨中央實施公有制度,不可私有設館授徒。因此一些以實戰著名拳術如八極拳詠春拳等被禁。這也就是傳統武術受到壓制,國標武術開始發展的早期雛形 其實按行內人叫法應該是叫做競技武術,競技武術是指比賽套路武術,因為比賽需要所以有些華而不實的高難動作,體工隊也不講拆解的方法,不像傳統武術有功力訓練和應用訓練***散手***。所以一般來說運動員中看不中用,武術也被稱為“舞術”了,恰好有個國標舞,所以原本以前只是個戲稱而已,一般很少聽到過官方有這種說法,但是以後是不是會被官方採用就不得而知了,而在民間派普遍認為散打算不上中國武術,在體委和武協的行動看來,雖然散打的擂臺推廣形式比較成功,但已經處在半放棄狀態,當下推廣的嘗試重點應該是武林大會和wma。而練國標武術的被稱作學院派,練傳統武術的被稱作民間派,都說高手在民間,不過當下民間派在武術界勢力和人數都佔絕對弱勢,所以傳統武術很有沒落的可能。

  現階段競技武術的發展從大的方向看,基本上是套路和散打兩方面發展的趨勢。套路的“高、難、美”更加註重了技巧性和觀賞性,武術套路競賽規則在更完善、更數字化的同時,讓人看到了體操化的武術量化痕跡,從規定的難度數量、質量要求和穿插越來越少的拳械基本技法,越來越不明顯的攻防特點,可以感覺到它對“武術”這兩個字的承載已稍嫌費力。散打的發展應該說是十分迅猛,在對中國武術技擊承載的同時,亦吸收了一些世界其他民族搏擊形式的精華內容,

  散打

  散打的規則也在不斷地變化,具有刺激性、觀賞性和更大經濟引力的市場化執行特點。但規則限制之下的技法運用,使中國武術廣博的搏擊理念積澱由其中只能略窺一二,它對武術兩個字的承載能力也是大打折扣。在廣泛交流的同時,散手形成了極具風格的與現今競技武術套路形式愈相徑庭的競技武術兩大表現形式,甚至越來越難讓人看出它們的密切聯絡。

  當前競技武術套路和散手在培養出一批批高手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當下潛在的必然結果:競技武術套路的難度和規定動作以及競技散手的規定已經限制了運動員的武術綜合修養和武術意識,能練不能技擊、甚至不懂武術的攻防;能打卻對武術的博大和技巧一知半解,從自己所領悟的技擊而不屑套路的“花拳繡腿”。而他們又正是我們武術展示和傳播的生力軍。

  套路

  由於競技武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現代武術逐漸傾向與競技化和表演化,而現代武術館的發展也順應著這種形式的變化。使得現代武術逐漸與傳統武術脫節而喪失的了中國武術的原有本色。使得現代武術與傳統武術的接軌失敗。很多傳統武師都不太看好當前的武術發展現狀。尤其是教學和比賽方面。傳統武術的比賽是比武技擊,而國家舉辦的多數比賽則是表演和散打。所以很多現代武術館都以“標準國家武術”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些武館一般只開設兩個班------散打班和套路班。導致很多現代武術師一般不是專練散打不練套路或是隻練套路不練散打的。跟傳統武術相去甚遠。所以這種武術根本不能算是傳統武術,也併為真正取代傳統武術的地位成為現代武術,所以就稱作“國標武術”***準確的說,就是國家“標準”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