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大便出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把大便便血當成是痔瘡來治,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的。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導致大便出血的原因吧!

  

  1、肛門疾病:痔瘡、肛裂引起的大便便血都是便後滴血,嚴重的可以噴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大便便血常伴有排便後肛門痛疼。痔瘡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怒掙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並有滴狀或噴射狀鮮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內痔出血常常無痛。

  2、直腸疾病:直腸息肉是直腸的良性惡變,大便帶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距肛門很近的直腸息肉有時也會脫出肛門以外。此種疾病常見於兒童。

  3、結腸疾病:結腸同直腸一樣,也可有息肉與惡變症的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大便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大便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並伴有腹痛、發熱、裡急後重等症狀。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大便便血的症狀發生。

  4、全身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大便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大便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大便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鑑別起來並不困難。

  導致大便便血的原因有哪些?從大便便血的顏色來區分

  1、大便便血呈黑色:病因分析——上消化道:常見出血部位: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食道癌、賁門癌、胃癌、癌***腺***體破壞出血、膽道出血等。血量有多有少。

  大便便血的特點是顏色發黑,因為紅血球被消化液所破壞,拉大便時出血怎麼回事,如胃液、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等液體破壞、分解,變成了非血球的有機物質。它們再與被消化的食物相混,進入小腸及結腸被消化吸收。血與食物殘渣相混成為大便,排出體外,這樣的大便就成為黑色的了。醫學上稱為柏油便。

  2、大便便血鮮紅色量多:病因分析——內痔:良性疾患,包括內、外痔,肛裂,大腸息肉,肛瘻等,大便便血顏色也不完全一樣。根據血的顏色及血量的多少也可以區分開。內痔出血量較多,顯鮮紅色,排便時出血,停止排便後出血一般也停止,並且敷在大便表面,或單獨是血,肛門不疼痛。

  3、鮮大便便血紅色量少:病因分析——肛裂:肛裂出血,呈鮮紅色,但量較少,肛門疼痛,血敷在大便表面,或手紙上有血。

  4、大便便血呈果醬色:病因分析——下消化道出血:腫瘤引起的大便便血,從顏色上看不是鮮紅色,而是像果醬色,顏色較暗。這是因為瘤體組織較脆,易爛,易脫落。在食物殘渣及大便通過時的阻力作用下,引起瘤體組織壞死、脫落,或與之相混,或敷於表面,一起排出體外。所以,血的顏色也不是鮮紅色的。

  5、膿血便:病因分析——結腸炎、肛瘻:結腸炎引起的大便便血一般為膿血便,拉大便時出血怎麼回事,量可多可少,顏色不鮮、較暗,敷在便表面,膿與血相混。肛瘻引起的大便便血,也是膿血便,但它是間斷性的,不定期或定期發作,量可多可少,發作時或發作前有臀部、肛門內或肛旁疼痛感,也可以有發熱,不能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