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觀後感

  《醫者仁心》,中央8播的又一部講述醫院故事的連續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著“生命第一”的信念,忍著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裡,不由使我得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為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縮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為”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守法律的尊嚴?如何使傳統觀念與現實法律統一起來?二者能否統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樣解決?雖然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想把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並能夠幫助回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到醫鬧的糾纏;有時病人的正常死亡,也會遭到病人家屬的無理取鬧。當我看到我們醫院的院長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裡……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難道病人的生命與醫生的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嗎?我們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海無邊的宇宙世界,人類尚未掌握的祕密太多了,它也需要人類的探索和發現。再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呀!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你是一名醫生與不是一名醫生又有什麼區別呢?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危險,誰又能來為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人性要不要泯滅,法律需不需要健全?這些亟待值得引起醫學、倫理及法律界等人們的重新思考和關注。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為啥賬上無錢就給我們停藥?為啥藥費這麼貴?為啥看病咋這麼難……病人明明有錢,卻不交費;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醫生的各項交代,要求家屬的名字籤全。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關係,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掠去資訊,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裡?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更是現行醫療體制、機制的問題。問題的癥結真的如此嗎?我同樣希望得到幫助和回答。

  《醫者仁心》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知識淵博、技術精湛、胸懷寬廣的鐘立行;損人利己、拉幫結派的王冬;埋頭苦幹、挨打受罵的劉敏……不過,本人是護士出身,我更關注的護士長劉敏的命運:一個被同志們公認的好護士長,一個捱打的護士,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一個用自己鮮血救人的醫務工作者,一個沒法照顧家庭的女人,最後卻迷失了自己……劉敏遺書裡“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日夜顛倒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復一年中煎熬中,一點一點地變老,一點一點變得絕望”這段話,讓我十分心痛。是啊!這就是我們護士們的心聲,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曾經的理想、信念紛紛被現實剝離,造成這樣根源是什麼?我也曾多少次暗自叩問自己,是堅守,還是放棄?如果不改變我們護士的現狀,我真擔心會有人穿不過名利富貴的誘惑,穿不過紅塵俗世的迷離。

  《醫者仁心》這部作品裡面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關於家庭、醫患、同事、同學關係……通過這些說出了醫生、護士們心中的酸楚、病人們的無奈和期盼、領導們的苦衷、職工們的煩惱、它是醫生和患者的代言劇,它為醫患之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樑。

  《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看點很多,感悟博多,引起的思考也很多。總之:醫患之間相互信賴、理解、支援、和諧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篇2

  《醫者仁心》,中央8 播的又一部講述醫院故事的連續劇,被同行們一次次感動的一塌糊塗!

  熟悉的工作場景,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案例,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從醫太久,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複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關注著年輕護士們的操作,婆婆媽媽地提醒她們嚴格執行各項操作,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醫者仁心》,暗自汗顏,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麼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著,快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只道別人俗,卻不覺自己庸。

  劇中一句臺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

  “大家一定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啊,保護病人,也是保護咱們自己”,這是我近年來重複的最多的話之一,尤其最後那句,有時還要特別強調一下。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麼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係變得那麼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係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著雙方!是什麼造成的呢?今後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援的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是遲早的事,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學醫三年多了,可以說現在沒有什麼感覺,確切的說沒有強烈持久的目標,一切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知道我們畢業後是什麼樣?剛才看完衛生部拍的一部片子《醫者仁心》,他們說這部片子是在為醫生平反,的確,講述了醫生的點點滴滴,很實際,很苦很累,各種醫療糾紛,人情世故,很適合醫學生看。看過這麼多部電視劇都是在看劇情,場景,沒有認真去想過自己將來面臨的是什麼,只是一笑而過。而看這部片子時我的眼鏡卻溼潤了很多次,這是從來沒有的,很切實際。說不定我們以後就會這樣,應該是說基本上就是我們以後的生活,還有面對病人,面對家屬,面對各種生命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精湛的手術,冷靜的心境是一個好醫生必備的。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優秀的醫生不是我們在大學這幾年就能學好的,只是在瞭解皮毛,太少了,更多的東西是自己以後在臨床上摸索出來的,這是出自一個著名的心外科主任醫生之口,或許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為一個醫生的心聲,醫生的辛酸。

  你明白嗎?或許只有醫生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為醫生是高收入的職業,我只想說那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檯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麼原因給了他們那麼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以前醫生是個很崇高的職業,受人尊敬,而現在醫療商業化,利益化,完全被金錢控制。而醫生也為之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違背良心的做事,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原諒,醫療糾紛就這樣產生了,於是醫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變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們失去了尊嚴甚至自尊。病人,家屬,社會的不理解,國家的重視不夠等等導致醫生就是在刀口邊上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一切都變了變得那麼沒有意義,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而現在呢,更多的是迴避病人,家屬的追打與質問。哎,悲劇!

  我不想說了,一切都不是這邊日誌能改變的,我們要做回醫生本來的面目, 維持一切正義。

  篇3

  《醫者仁心》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很久不看費時費精神還要陪著流眼淚的電視連續劇了, 而《醫者仁心》從一開啟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醫護人員的艱辛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不能不動容。於是一口氣就看完了33集的《醫者仁心》,讓我感慨萬分。好的藝術作品,不是從情節到情節,而是能從人心走進人心的。

  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以前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這份工作是多麼地辛苦,還那麼吃力不討好。看多了那些刁難的患者用各種神態去捉弄你,聽慣了那些患者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這份工作不盡人意。現在我覺得這些真的微不足道了,因為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做到的是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患者不是刁難,他只是深受身心雙方面的創傷,心理上不平衡而已,我們是為他們療傷的人,不應該受他們的影響,冷落了他們虧待了他們,應用熱忱、溫暖感化他們。電視劇裡王歡的媽媽就是這類的人物,雖然醫生在整個治療上並沒有任何差錯,但作為家屬對治療費用確實有著疑惑,他們看到的只是某些個別的現象如影片中的那位胸外科王主任,卻一概而論。關於治療費用方面我覺得患者在治療時有知情權,醫生在開處方時應當對患者做出宣告和解釋,護士在發清單時也可以多做些說明和解釋,這樣一來讓患者在用藥方面可以用得明白用得放心,二來醫患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作為醫護人員要讓他們對醫院有種安全之感,而不是商業味道,要讓患者感受到如沐春風的醫患關係,要用我們的真情去打動他們,要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溫暖。

  對於劇中的鐘立行主任,我是太支援了, 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一視同仁、一切為了患者的思想,堅定的行醫原則, 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態度,都讓我十分敬佩。作為一個醫療行業的一員,每天面臨的太多太多,在這個大的醫療環境中,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分清是非好壞,至少自己要有一個是非標準!鍾主任說:“醫生治病是一種態度。”他同時對年輕的醫生丁海說:“你還不是一個好大夫,你還缺少信仰。”這種態度,這種信仰,需要高超的專業精神即古人說的“妙手回春”和“仁術可風”的妙手、仁術,更需要醫生必備有醫無類的救死扶傷的博愛之心即電視劇所講的“仁心”。鍾主任的話說給別人聽的同時也在說給我聽。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須要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後的漫漫長路,

  不論遇到什麼事,我將把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到問心無愧作為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和榮耀!

  在這部劇中,劉護士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劉護士長的死,我哭了很久,不僅僅是為她感到惋惜,更為她感到不平,一個一直矜矜業業的護士長,一個連自己家庭都可以放棄的護士長,最後走向了自殺,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幕後凶手?其實現實生活中有關醫生護士自殺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劉護士長的遺書中這樣寫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 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 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的絕望…” 這是事實,沒有絲毫的誇大…劇中的劉護士長一邊為了救治民警“獻血”也許面臨違規輸血,一邊又要遭受“醫鬧”的圍攻與毆打,一邊是工作的沉重壓力,一邊是家人不理解而引發的變故…… 醫護人員一邊用自己的心血、良心去履行自己的職業承諾,一邊要承擔巨大的執業風險。但社會有些人卻對我們挑剔、指責、猜忌、不信任,這怎能不讓人寒心?總不能非典來了,天災來了,需要醫護人員;搶救生命,保護健康,需要醫護人員。而一陣風之後,白衣天使又變成了白狼。醫者仁心啊!我希望社會能多關心一下我們護士這個群體,人與人之間能多做心理換位,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醫患關係也許會有一個雙贏的局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援的,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是遲早的事,正如鍾主任說的“只要我們以誠相對,我們就能形成一種力量,保持一種精神,保持我們的正直和自尊,這是這個世界上任何財富都買不來的”,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對於我們醫務工作者來說恪守職業道德、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