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裝為話題寫一篇高中作文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包容別人是一種覺悟、一種責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包容

  一朵紫羅蘭被踐踏,它卻將芬芳留在那雙腳上,這就是包容。

  每個生命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每種生活都免不了苦難,但有人仍能夠含葩斂翅晏然而處,這就是包容。

  包容苦難,包容你所遭遇的傷害、折磨、痛苦,你就會感到生命道路的兩旁,困難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荊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風獵獵,是海浪滄滄。在不斷的磨礪中成長,在風吹雨打的荷塘裡守望自己的盛夏,這就是對包容的最好詮釋。

  讓我們回到那段令人驚悸的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傷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海洋天空一樣廣闊的心胸。沈從文請黃永玉“到這邊來看荷花”;楊絳在斗室中精心佈置,等待與錢鍾書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飲酒、尋找樂趣……這些看似優雅從容的舞步,有誰知道是旋轉在難以癒合的心靈傷口的?他們承受了瘋顛的歷史對每一個清醒者在人格與人性上的踐踏,他們包容了苦難的生命質地,包容了絕望的生存境遇。惟有如此,才能在顛倒的乾坤間仍然挺直脊樑,才不曾放棄生命的尊嚴,才能等到後來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夠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會面對太陽,能夠包容的人,在降生、戰鬥、傷殘乃至死亡中都會迸濺出鋼花焰火。

  伏爾泰蹲過巴士底獄,被流放過英倫三島,捱過政敵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毀這顆“歐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學通言》召喚同道,以《百科全書》啟迪民眾。此時他包容的,已不僅僅是個人的苦難,他呼喚所有的人正視生命,從沉淪中崛起,從麻木中尋找希望。伏爾泰,將其不老鬆式的包容心態鐫刻在了歷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難,由於奮鬥,由於不懈,也由於不斷的仰望、攀援,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僅自己能如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甚至也能喚起他人麻木的心智,揹負起全人類的精神責任。這一切,都叫包容。

  學會包容吧,它能使你在風暴中安穩如磐,不會被輕易擊碎。

  學會包容吧,也許你會為全人類留下一道耀眼的弧光。

  包容,能使你在貝殼裡找到海,在野花裡看到天堂!

  :包容一切

  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天空包容著地面,大海包容著湖泊……這無數的“包容”,組成了這個世界,也才會有“你包容著我”,“我包容著你”。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所大房子,心越寬,房子就越大,容納的也就越多。然而真正寬廣的胸襟是永遠不會滿的,因為每當容納下一件事,即會更增加一份廣。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辛酸與無奈,假如一個人要將它們一一詳解而銘記在心,此生無意。也許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著太多的傷感和痛苦,人往往也就只有在遭受失敗和挫折之後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人與人之間其實並不存在些什麼,而更需要的是一種心與心的交融理解和包容。

  理解是春的溫柔,是秋的收穫,讓你陽光,讓你更加憧憬;而包容是夏的激情,是冬的神韻,讓你奔放,讓你更加繽紛。

  我常常問自己,我能理解大海的博大、草原的無盡嗎?我能包容時刻發生在周圍頭疼的生活瑣事嗎?

  可以說,每個成功的人都為理解放棄了很多,都為包容忍耐了很多,然而這理解、包容之後,是成功的喜悅,是眾人仰慕的目光和讚譽的口碑。

  生活中有的人沒有包容的心態,只因一陣他人無意踩腳的疼痛,一句無意冒犯的話,一次朋友無意犯下的錯而冷眼相待,甚至大發雷霆,從而失去了認識一個朋友的機會,拆掉了一架心靈溝通的橋樑。其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你並不是只有一個人,你不得不在乎別人的目光。

  如果我能包容一切,我會將這裡的天,這裡的地,這裡無邊無際的大海,這裡成群的湖泊,這裡的你和他,都裝到心裡去。一起看歲月的流失、世間的輪迴。到那時,人人收起煩怒與不滿,用天真、純潔的笑顏迎接明日的陽光,磕碰之後,不再是心中懷恨,而是充滿了包容、理解。

  “退一步,海闊天空。”願我們能夠包容一切,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學會包容

  雄鷹振翅高飛,劃過長空。那一片湛藍包容了它的不羈,承載了它的穩重,為此,藍天才多了一份神祕,多了一分美麗。鯉魚擺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許了它的活躍,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過一分容納,多一分和諧,也就多一分鮮活景緻。

  40年前,馬丁還在爭取黑人民主而四處奔波,40年後,一個和他有著同樣膚色的奧巴馬站在白宮那燈光四溢的草坪上。奧巴馬終於改變了黑人的歷史,為整個美利堅社會所包容所融合,為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增添了新的註腳。

  有人說,“能吐雲納霧包容宇宙”的帝王只存在於歷史演義中,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也只在小說中一次一次地上演。放眼當今,在這滄海橫流的社會,在這資訊紛繁的生活中,我們為什麼不敞開心扉去包容去融合呢?

  學會包容,乃為人生雙贏的智慧。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辦人馬雲說:“只要學會了包容,才算是真正融入了社會;只要學會了包容,才能為社會所接納。

  學會包容,乃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物華天寶,龍光射藩之塌。”王勃,的確才華橫溢,少年有成。但試想如若他不是生在開放的唐朝而是封建的清朝,他時年14而不辭讓,揮毫寫下《騰王閣序》,而能讓都督閻公“亟請宴所,極歡而罷”嗎?有人說,唐朝那淳樸的民風成就了王勃的《騰王閣序》,成就了這經典文化;是國人海納百川的心態,成就了舉世無雙的大唐盛世。

  奧巴馬,一個成功的男人,但絕不是一個好學生,連他的老師都說,他會被關進任何一所監獄。但在競選期間,他能微笑地對女兒說:“我會牽你的小手,去白宮看你爸爸的辦公的地方。”《華盛頓郵報》一評論說:奧巴馬的樂觀與自信,源於自己的實力,源自美國包容的文化,源自他對美國包容社會的清晰審視,更源自他對包容於人生與社會作用的深刻感悟。

  一詩人說:“沙漠包容綠洲,方見激情與希望;藍天包容白雲,方見多彩與詩意。

  回眸歷史,審視現今,我們不也有沙漠、藍天的情懷?學會包容,讓我們感受激情與希望,感受社會的多彩與詩意!


1.高中作文成功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