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圓為話題的作文

  人們總是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方圓範文吧!

  方圓範文篇一:不要規矩,自成方圓

  世道天天在變,江湖總是不安。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此言足以概括今之文學江湖。

  話說數載前,老前輩們舉辦“新概念”,以武會盟。武林新秀韓寒橫空出世,以一支凌厲的筆擊敗各路豪傑,群雄皆服,文壇俱驚。韓寒一役成名,一時拜服者甚眾,隱然有成門立派之勢。

  自此,江湖亂矣。

  有韓寒之例,各路少年豪傑無不將“新概念”視為成功之捷徑,趨之若騖。紛紛拋了陳規,棄了舊俗,自立起門戶來。有狂傲不羈派,有叛逆的,有哲思的,荒誕不經,大言不慚……真可謂應有盡有。倒是令老前輩們始料未及,竟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江湖似在一夜之間改弦易轍。校園的條條框框開始散架,學院派的規規矩矩慘遭拋棄,在“新概念”及其後的各種武林英雄會的引領下,“80後”們紛紛拋棄了書上所教的寫作規矩,自成方圓而去。

  史載:80後天下,自此成矣。

  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人踩一代人。就在80後巨浪正要回落時,踏在浪尖上的另一巨浪洶湧來襲。

  在不久後的一段時間裡,世人皆嘆:天下盡歸非主流矣。

  此言不虛,90後的大浪來得比80後更洶湧、更猛烈。而且,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口號——“非主流”。

  非主流者,自成主流也!

  這些人非主流得十分徹底。老前輩的老規矩自然已不放在眼裡,就連新前輩的也毫不理會。而是自成規矩,自畫方圓。本著“寧可天下人與我同,不可我與天下人同”的理念,立異標新,努力地做被追隨者而非追隨者。

  噫!經兩代人的鬧騰,江湖已是紛紛擾擾,難得安寧。只是不知能否真領得百年風騷。也不知再過數載,“千年後”們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畫出何種方圓?

  方圓範文篇二:方圓之說

  曾讀過這樣一句話:“方圓的世界,方圓的人。”當時頗不理解,可細細想來,其中道理卻可使人受益終生。

  大千世界,本就有方有圓,比如桌子是方的,球是圓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固定好的,並沒什麼好說的。可有關方圓的人,卻是從古至今一起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俗話說:“方圓處世。”大家也許會奇怪,方圓只是幾何線條,如何成為處世之道?其實這是人們對方圓的人格化演繹。為人處世,無非三種情況,方,圓,或兼而有之。方者,如那一代名相魏徵;圓者,有如那和坤之流。由於歷史的原因,在人們心中方者為善,自然那圓者就為惡。然而在充滿矛盾的現代社會裡,那極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會中碰得頭破血流,尚不知做錯了什麼;而那些圓滑有如潤滑劑之人,看見權貴就逢迎,看見倒黴的就幸災樂禍,卻不知天有不測風雲,有朝一日那倒黴之人重登高位,卻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由此可見,方或圓都只是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卻絕不是為人處世的好方法。方有剛有稜,易傷害他人和自己,圓則有柔有韌,尚不可全盤否定。

  因此,在如今這樣人事紛繁的社會裡,方圓結合,剛柔相濟,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周不正是一個剛柔並濟的人嗎?他運用此道修身,治國,平天下,贏得世人衷心敬仰,他的外交水平令世界各國讚歎不已。

  所以方正之人要學會心平氣和地看待世界,溫和地與人相處,因為凡事物極必反,方正之人他的衝動,他的孤傲,他的不容置辯,亦可能不為他人所接受,很難與這個社會相融;圓之人,要學會真誠地看待世界,坦誠地與人相處,否則,別人則對其處處疑慮,處處設防,難以和人推心置腹,魚水相融。只有將方與圓完美的結合,剛與柔靈活的運用,做起事來,才能事半功倍。

  老話重提,“世界,方圓的世界;人,方圓的人。”作為跨世紀一代的我們,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圓,我們只願成為一個方圓的人。

  方圓範文篇三:自成方圓

  人之所以不同於世界上的其他生靈,正是因為人的靈魂與靈魂之間,有一種本真的相異。

  越是一致的物種,只能作為越低下的存在。

  異於他人,異於萬物,獨異於世界之中,也許正是自己存在的理由吧。

  不要去改變自己,更不要想去改變他人。莊子的寓言裡,有最好的素材:南海的帝王名為倏,北海的帝王名為忽。這兩個國家距離彼此十分的遙遠。他們要是想會面的話,經常在中央之地相會,這個中央之地的帝王名叫渾沌。渾沌據說長成一個矇昧未開的大肉球。但他對待人卻非常熱情,衣食住行都照顧得非常周到。倏與忽都十分內疚,都為渾沌而感到遺憾,都可憐渾沌。他們想:渾沌人這麼好,卻無七竅,看不到世間美景,嗅不到世間芳香。咱們給他鑿開吧。於是就開始動工,一直鑿了七天七夜。結果如何呢,“七日而渾沌死”。因為他失去了原屬於自己的本真。他原來之所以可以活著,是因為他保持著他的渾沌之態,他可以縱觀天地,待他被鑿出七竅時,他已經遠離了他的生命本體。

  萬物都只能在自己的本真之上發展,誰也不例外。誰也休想例外。因為違背了它,就等於終結。

  肢體殘缺的人,只要心靈依舊,他仍然完整。只要守護著自己的本真,便能造就偉大輝煌。先認識自己,然後相信自己,再讓理想帶著你去闖,那是引領夢開始的地方。

  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軌跡的話,就只管去儘儘全力地將它做到完美。何須去管其他東西,自然得以生成一個大的團結。由始至終遵循一句話——自成方圓。

  方圓範文篇四:方圓之道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軍有軍規,處世做人也同樣有規矩、原則,要把握原則裡的分寸,一個度,一個底線和上線。

  做人,中國傳統思想都以儒家學說的“君子”為理想標準,直到今天還是這樣。

  做“君子”,就要首先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善良的人。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才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所謂“不憂不懼”,所謂愧疚。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而不是外在世界。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常說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做君子就是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按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心內完善的人。只有你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左右。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他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