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上冊第一次質量監測試題及答案

  語文要多做一些優秀的試卷,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上冊第一次質量監測試題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面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付梓***zǐ***  蓬蒿***gāo***  白雲出岫***xiù***  泠然***líng***

  B.捧袂***mèi***  熟稔***rěn***  涸轍之鮒***hé***  優渥***wò***

  C.奢侈***chǐ***  臺隍***huáng*** 叼陪鯉對***dāo***  酗酒***xù***

  D.簪笏***wù***  酒饌***chuàn*** 襜帷暫住***chān*** 隕首***yǔ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喝采 肇事者 安分守己 八竿子打不著

  B.陷阱 暴發戶 飛揚跋扈 疾雷不暇掩耳

  C.肖像 引伸義 原物璧還 惶惶不可終日

  D.腫脹 冷不防 彪炳千古 反手雲覆手雨

  3.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有誤的一項是*** ***

  A.查韋斯日前贈給奧巴馬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迅速風靡,目前該書已位列亞馬遜線上書店 “暢銷書排行榜”第二名。

  B.中核集團鄭重承諾:將努力“推進國防建設和核產業經濟的協調發展,推進人與核事業的和諧發展,推進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C.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避免水利工程有人修、沒人管的現象?從一些地方經驗看,以“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推進小農水產權改革是一個好辦法。

  D.4月16日,著名作家、學者王蒙做客《人民日報》的《文化講壇》專欄,並就“我們的時代,我們的閱讀”進行了主題演講。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最恰當的一句是*** ***

  A.日前,劉明康主席表示,銀監會繼續堅持審慎監管的原則,要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確保超過160%,使其風險管理和資金情況相匹配。

  B.4月18日上午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共同發表明長城調查成果——明長城全長8851.8千米。

  C.春節後,眾多手機生產商紛紛介入電視直銷渠道,不少地方電視臺非黃金時段,充斥著種種自以為是的誘惑性直銷廣告。

  D.當前金融危機音景下,贊成或反對商品房價格上漲的言論在各大媒體上一度甚囂塵上,讓人無所適從。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拉特里奇認為,從不同經濟體的經濟總量來看,人民幣在亞洲地區的地位可以進一步提升,這將有利於亞洲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B.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人們普遍認為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層融化、冰層面積縮小相反,南極冰層的總面積仍在擴散。

  C.李榮融表示,在困難時期,裁員對於公司來說可能是必須的,但是對於被裁人員的家庭來說,則是災難性的;因此企業可以減薪,但是儘可能不要裁員。

  D.第二屆全省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將分評選、推薦、表彰三個階段進行,最終評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五類道德模範各十名。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康有為從清朝晚期就目睹中國地位的衰落,成為革新改良派的主要人物。從康有為時代開始,對於中國應該如何進行變革,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即便同為革新派,各人的未來藍圖並不一樣。我們首先應該承認,康有為試圖變革改良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是,他的手段卻有問題,尤其在針對儒學這一問題上,康有為借鑑西方錯得十分離譜。

  康有為認為,西方的強大是因為有基督教,於是,他想讓中國也具有類似西方基督教一樣的國教。但是,針對中國的現實,又不可能全部接受基督教為國教,因此,康有為便想把儒學上升為“儒教”或“孔教”。康有為參照耶穌,企圖將孔子變成教主;康有為參照基督教規,試圖設立“孔教”教約;康有為參照羅馬教皇,企圖將曲阜孔家後人立為當代主教;康有為參照歐洲傳教士,大力提倡“孔教”的傳教等等。

  康有為向西方學習的做法,遭到來自幾個方面的反對。首先,西方社會也不是鐵板一塊,因此,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的進步人士,最先站出來批判康有為。他們認為,歐洲近代以來的強大,關鍵之一在於擺脫了基督教的愚昧統治。而康有為企圖用基督教的方式,在中國建立“政教合一”的政體,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同時,啟蒙思想倡導信仰自由,康有為藉助基督教傳統,將“孔教”立為國教的做法,也違背了“信仰自由”的原則。

  其次,批判康有為的聲音,也來自真正的儒家學者。儒家學說從本質上說,從來都不是宗教。雖然在儒家學說發展的歷史上,的確有人試圖將儒學變成宗教,但是,這種做法並不被真正的儒家學者接受。因而,當康有為照搬西方的方式,企圖將儒學改造成“孔教”時,有儒家學者尖銳地指出,這不過是將儒學和基督教混合之後的“康教”。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現在也不能說,讓中國人全盤接受基督教信仰這種真正的全盤西化,就是最好的選擇。站在儒家學說的立場,“信仰自由”從來就不是問題。儒學是一種世俗社會的理論,在儒學環境中,各種宗教都獲得了生存的空間。歷史上很少有中國這樣的國家,各種宗教同時和平共存,而這一現實,就是倡導儒家學說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康有為引進基督教統治模式的做法,受西方影響的進步人士與真正儒家的態度是完全一樣的,儒學與啟蒙思想並沒有衝突。“以人為本”既是啟蒙思想的旗幟,也是儒學的核心。

  ***節選自劉仰《康有為連累儒家蒙冤》***

  6.下列關於康有為“孔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康有為想讓其在中國成為類似西方基督教一樣的國教。

  B.康有為的“孔教”只不過是將儒學和基督教混合之後的“康教”。

  C.康有為企圖把“儒學”上升為“孔教”。以孔子為教主,以曲阜孔家後人為主教,以基督教規為教約。

  D.“孔教”是康有為試圖變革改良的手段。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西方進步人士認為康有為企圖用基督教的方式,在中國建立“政教合一”的政體,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B.康有為藉助基督教傳統,將“孔教”立為國教的做法,違背了“信仰自由”的原則。

  C.儒學是一種世俗社會的理論,在儒學環境中。各種宗教都獲得了生存的空間。

  D.在儒家學說發展的歷史上,有人試圖將儒學變成宗教。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為“以人為本”既是啟蒙思想的旗幟,也是儒學的核心,所以儒學與啟蒙思想是完全一樣的。

  B.由於中國歷史上倡導儒家學說,各種宗教得以同時和平共存。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

  C.從康有為時代開始,對於中國應該如何進行變革,即便同為革新派,各人的未來藍圖也不一樣,所以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

  D.康有為認為,西方的強大是因為有基督教,於是,他想把儒學改造成基督教,作為中國的國教。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原 弊

  [宋] 歐陽修

  農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為國者未嘗敢忽,而今之為吏者不然,薄書聽斷而已矣,聞有道農之事,則相與笑之曰:鄙。夫知賦斂移用之為急,不知務農為先者,是未原為政之本末也。知務農而不知節用以愛農,是未盡務農之方也。

  古之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濟。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民無遺力,國不過費,上愛其下,下給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盡其所任;一日之用,節之必量其所入。一歲之耕,供公與民食,皆出其間而常有餘。故三年而餘一年之備。今乃不然,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月。甚者,場功甫畢,簸糠麩而食秕稗,或採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此甚可嘆也!

  國家罷兵, 三十三歲矣,兵嘗經用者老死今盡,而後來者未嘗聞金鼓、識戰陣也。生於無事而飽於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今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僱人荷之。其驕如此,況肯冒辛苦以戰鬥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鬥戰,雖耗農民,為之可也。奈何有為兵之虛名,而其實驕惰無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皆在南畝,農隙則教之以戰,今乃大異,一遇凶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之。故一經凶荒,則所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噫!苟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古之長大壯健者任耕,而老弱者遊惰;今之長大壯健者遊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盡力乎南畝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為僧、兵,則終身安佚而享豐腴,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有刪改***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相與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場功甫畢 甫:剛剛

  C.或採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為廂兵 籍:登記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則相與笑之曰:鄙/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生於無事而飽於衣食也/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C.其勢不得不驕惰/其遠而無所至極耶

  D.農隙則教之以戰/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視農業所造成的惡果的一組是*** ***

  ①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月

  ②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

  ③生於無事而飽於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

  ④一遇凶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

  ⑤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

  ⑥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農業是天下之本,當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愛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過古今施政的對比,揭示了宋朝農民在利益被嚴重侵害下的悲慘遭遇。

  C.作者認為,休戰以來的士卒已經老邁,因此背軍糧的任務只好僱請他人來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壯的不種田,年老體弱的卻在田地勞作,有時吃的是豬狗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而今之為吏者不然,簿書聽斷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3分***

  ***3***苟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3分***

  14.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南海旅次

  ***唐***曹鬆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裡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注】曹鬆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人,因屢試不第,長期流落在今福建、廣東一帶。南海,在今廣東境內。越王臺,後人為紀念越王勾踐所建,在南海境內。

  ***1***作者在首聯中是如何表現“歸思之情”的?***4分***

  ***2***最後一聯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後人贊“催”字用得有意味,請簡要賞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木欣欣以向榮,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 。***王勃《滕王閣序》***

  ***3***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莊子《逍遙遊》***

  ***4***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李密《陳情表》***

  五、***12分***

  16.將下列語句或短語依次填人文中的橫線處,使上下文語意連貫。只填序號。***3分***

  4月23日,溫家寶參加“世界讀書日”活動時說:“當前,世界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戰勝這場危機,不僅要 ,還要 。戰勝這場金融危機,從根本上還是要靠人,靠知識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時候,我們提倡讀書更具有現實意義。通過讀書溫暖人心、提振信心、寄託希望,通過讀書 、 、勇於創新。大家要記住一個真理: ,但讀書可以改變人, 。”

  ①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②靠精神的力量

  ③增強本領

  ④靠物質的力量

  ⑤掌握知識

  ⑥書籍是不能改變世界的

  答:

  17.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組委會志願者工作部向社會徵集志願服務口號,請你按下面的要求擬寫一句口號。要求:能夠體現“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和“和諧中國、志願全運”的十一運會志願服務主題,文字簡潔,便於記憶,朗朗上口,具有獨創性,在20字以內。***4分***

  答:

  18.某中學研究型學習小組舉辦《紅樓夢》讀書交流會。主題是“《紅樓夢》詩詞鑑賞”。請為主持人寫一則開場白。要求:①緊扣主題;②表達得體,富有文采;③不寫稱呼語、問候語;④不超過60字。***5分***

  答: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免費午餐

  劉心武

  父親在世時,曾向我講述他年輕時所獲得過的一次免費午餐。

  那是20世紀20年代初,父親才十七八歲。因為祖父遠行,而後祖母對他極為吝嗇,所以他離開了家,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那時他的維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學,他也實在是有應考的才能與勇氣,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從那些私瞿他代考的少爺手裡,每回也得不到幾個錢,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籌莫展。父親本人何嘗不想進入名牌大學,但縱使他讓自己考取了第一名,也沒錢繳納學費。就算學校愛才如渴,准許他減免學費,他也無法應付食宿等方面的開支,而勤工儉學,路子也不是那麼好找的;唯一的辦法,便是設法貸到一筆款,畢業後儘早歸還。誰能貸款給他呢?想來想去,有這種實力並可能情願的,應在祖父所交往的叔伯輩中。父親在那一年的夏天為自己去壓考,以優異成績被協和醫學院放榜錄取,這令他萬分興奮,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既是祖父對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願,於是籌措入學讀書的費用便成了當務之急。他經過一番盤算,決心向祖父的一位老友求助,該人當時在社會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氣,經濟狀況極佳,並且從小看著他長大。

  父親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裡。該人見了父親,不待父親說話,便感慨萬端地說了很多同情的話。父親聽了非常感動,原來這位伯伯很瞭解情況,並關愛著自己,於是乎便傾訴起自己的具體窘境和祈盼來。名人沒聽完便有電話打來,一連線聽了幾個電話後,名人便和藹可親地對父親說,中午有個飯局,不妨一同去,席間可以繼續聊。

  父親跟著那位名人,乘坐當時仍頗時髦的彈簧馬車,到了前門外的“擷英番菜館”,這是當時顯貴名流們才有財力與雅興去消費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館。祖父在北京時不曾帶父親吃過這麼高檔的西餐,想到這一點父親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這一切還不是主要的,更令父親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間出現的,幾乎都是後來進入歷史的人物,有的是社會活動家,有的是藝術家,有的是學者、教授。剛進入餐廳時父親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牽著他的手引他入席,並向大家介紹說他是祖父的公子,顯然祖父在眾人心中也是有相當分量的,父親發現席間的名流們對他都很友善,於是也就慢慢放鬆下來……

  那是父親青年時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檔、豐美、雅緻的免費午餐,令我聽來也不禁神往。父親沒有詳細地向我講述這頓免費午餐的結局,但有一點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沒能從那位名流伯伯那裡得到另外的幫助。

  我問父親:“您飯都吃了,為什麼不能要求他借給您錢呢?”

  父親說:“他們一直聊得很歡,我簡直沒有辦法插進話去。”

  我再問:“吃完飯,您可以單獨向他提出呀?”

  父親說:“飯局一散,我發現他們都忙極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實際上也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單獨的機會。人們都紛紛禮貌地,甚至可以說是帶有愛憐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別……”

  我還問:“那麼,您可以再到他家裡找他呀?”

  父親說:“也曾有過那樣的念頭,不過,沒有去……”

  我說:“是因為覺得,他太虛偽了吧?”

  父親正色道:“不!怎麼能怪人家虛偽呢?那頓午飯,人家讓我一起去,是出於真心真意的!”

  我說:“可是,他到頭來沒有借給您錢呀!”

  父親說:“這就是我講這件事給你聽,要你悟出來的:別人不該欠你的!在你一生中,你應該儘量去幫助別人,可是卻一定不要有依賴別人的想法!別人可能會向你提供一頓免費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飯事業,還是需要你自己去掙出來!”

  我正琢磨這話,父親又說:“其實,後來我成家立業以後,也曾無意中這樣對待過別人……我可以請他一餐飯,聽他訴苦,給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當的代價幫助他,往往還是下不了決心。也許,除非是你那時不幫他他馬上活不下去。人際之間,還是這樣為好,可以給一頓免費午餐,卻還是希望每個人自己想辦法,去安身立命!”

  ***選自《2006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有改動***

  19.請結合小說第二段的主要內容,簡要分析該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聽了“父親”的敘述,“我”為什麼會得出“祖父的老友”“太虛偽了”的結論?請結合文字簡要分析。***4分***

  2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父親”這一人物形象。***4分***

  22.這篇小說為什麼以“免費午餐”為題?作者的創作意圖又是什麼?***6分***

  六、***6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據說,凡是考取印度孟買佛學院的學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就是到學院正門一側的小門旁,進出小門一次。這個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成年人想要進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會碰壁撞頭。進出過這個小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獨特的行為,使他們頓悟,讓他們受益終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們彎腰側身才可以通過的“小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高二第一次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B***蓬蒿hāo叨陪鯉對tāo簪笏hù*** 2.B***A.喝彩C.引申義D.翻手雲覆手雨***

  3.D***“文化講壇”應加引號*** 4.A***A.項,審慎:仔細而謹慎。B.項,發表:一般指在報刊上刊登出來。釋出:指公佈,宣佈。此處宜用“釋出”;C.項,自以為是:一般指自己認為很對。誇大其詞:說過頭話,寫過頭話。此處宜用“誇大其詞”;D.項,甚囂塵上:甚,很。囂,喧嚷。人聲喧嚷,塵土飛揚。原形容軍中正忙於準備的狀態。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含貶義。此處可用“沸沸揚揚”。***

  5.C***A.項,成份殘缺,“亞洲貨幣”前應加“提高”;或者在最後加“提升”。B.項,動賓搭配不當,將“擴散”改為“擴大”D.項,語序不當,“評選、推薦、表彰”應為“推薦、評選、表彰”***

  6.C***原文“康有為參照基督教規,試圖設立‘孑L教’教約”並不是以“基督教規”作為”“孔教”的教約。***

  7.A***“西方進步人士”應為“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的進步人士”。***

  8.C***A.項“儒學與啟蒙思想是完全一樣的”有誤,原文表述為“儒學與啟蒙思想並沒有衝突”。B.項“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推斷太絕對,原文說“歷史上很少有中國這樣的國家”。D.項康有為想把儒學改造成類似基督教一樣的國教,而非“改造成基督教”。***

  9.A***鄙,見識淺薄*** 10.D***A.連詞,表順承,就;連詞,錶轉折,卻B.介詞,在;介詞,對於C.指示代詞,那;連詞,表選擇***

  【參考譯文】

  農業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國家制訂統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國家的人不曾敢輕視疏忽,但是如今當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罷了。聽見有人說起農業之事,就相互笑他說:***這是***低賤的事情。他們知道通過賦稅將農業物資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緊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於農業是首先要考慮的,這是沒有弄清統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於農業而不懂得節約用度來愛護農民,這是沒有盡到致力於農業的辦法啊。

  古代治理國家的人,統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來互相補充。處於下位的百姓盡力很勤勉,處於上位的統治者使用物資有節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氣力,國家不過分浪費,統治者愛護他們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資給統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擾。一位男子的力氣***官府***督促他一定要盡力完成自己的職責,一天的用度***官府***約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種出的莊稼供給官府和百姓,食物都從這裡面出來,因而常常有富餘的,所以三年便能餘下一年的儲備。現在卻不是這樣,耕種的人不再督責盡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更具收入確定支出。農民一年耕種打下的糧食供給官府才剛剛夠,而農民自己的食物卻不超過幾個月。嚴重的,收穫的事情剛剛結束,農民只能將簸出來的糠麩或秕稗作為食物,或者採摘橡樹的種子、儲存菜根來勉強度過冬春的饑荒時節。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災旱災,就會紛紛倒下成為餓殍。這樣的情況很是可悲可嘆啊!

  國家停止用兵已經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經百戰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現在幾乎都沒有了,而後來當兵的人不曾聽見過戰鼓。懂得戰陣。生活在沒有戰事的時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勢不能不驕傲懶惰。現在士兵進入兵營,不自己抱著自己東西而讓別人抱著;禁兵領取糧食,不自己挑著而僱人挑著。他們的驕縱懶惰就是這樣,又怎麼願意冒著辛苦而參加戰鬥呢?如果能讓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夠戰鬥,即使損耗農民的利益,這樣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們只有當兵的虛名,而實際上是一群驕縱懶惰的無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都在田間勞作,農閒的時候就將作戰的技能教給他們,現在卻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災年,那麼各州郡的冠巖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招他們去做禁兵,稍差一點低於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記在冊作為廂兵。官員招人多的有賞賜,而百姓正處於窮困之時爭相投軍。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災,那麼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這時也說:如果不將他們收留當兵,那麼恐怕就會做強盜。唉!只是知道他們某段時間不做強盜,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驕縱蘭度而竊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承擔種田的工作,而年老體弱的遊玩;現在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遊玩,而老弱之人卻留守在田地間。為什麼相反到了這麼嚴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間盡力耕作的,有時不免於吃豬狗之食,而一旦離開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終身安樂舒適而享有豐美的食物,那麼種田的農民不能不一天天減少啊。所以說有引誘農民離開田地的弊端,說得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