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總結2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論語七則》 來源:論語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於是,顛沛⑥必於是。”

  第二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第三則:

  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第四則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爾志②?”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③,敝之而無憾④。”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⑤。”子路曰:“願聞子之志⑥。”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⑦。”

  第五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①。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③。”

  第六則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①。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②。樂驕樂,樂佚遊,樂晏樂,損矣③。”

  第七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蘭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稧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領***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