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高一下學期重要知識點

  地理學科將地球歷史劃分為: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 人口問題

  歷 原始低增長階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長過快

  史 加速增長階段———“高低高”模式——傳統型——————兒童比重過大

  軌 增長減緩階段—— 人口增長緩慢

  跡 低速增長階段——“低低低”模式——現代型———————人口老齡化

  2、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自然環境、社會福利、文化觀念

  3、為什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尚未進入現代型?生產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會制度。

  4、 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範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5、 不同時期的國際人口遷移

  時期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

  19世紀以前 以集團型、大批量移民為主 舊大陸***亞非歐***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陸 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佈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力空間分佈不均

  6、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遷移和人口數量增減。

  ***二***

  1、水圈的特點: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在水的三態中,氣態水數量最少但分佈最廣,液態水數量最大。固態水僅在高緯 、高山或特殊條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體是冰川水。

  2、從運動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係。河流的補給往往是多種水源補給,不同地區的河流水源補給形式不同,同一地區的河流,水源補給在不同季節也有明顯差異,表解如下:

河流補給水源 徑流變化(及汛期) 主要影響因素 我國分佈地區
雨水補給 汛期在雨季 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 東部季風區
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春汛 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東北地區
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補給 夏汛,氣溫高,冰川融化量大。冬季封凍斷流 冰川的消融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西北內陸地區(內流河)
湖泊水補給 對河流起調蓄作用,與河水互補。 看湖泊的水位高低 與湖泊相通的河流
地下水補給 徑流量穩定,與河水互補。 依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定 分佈普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