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怎麼學

  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那麼要怎麼才能學好語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的學習方法,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學習方法

  一、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於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要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只有學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當人們很隨意地學習東西的時候,依著自己的興趣學東西的時候,學習就會變成一件樂事。

  二、回憶內容促進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裡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後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由於剛上完課,學生對大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時間就回憶完了。如果回到家,書一合,對所講的內容不理不睬,到期末複習時,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望題興嘆”。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來得好。

  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寫讀書筆記,把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也要把自己閱讀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記下來。經常這樣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了。

  四、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於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麼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後,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鬆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做練習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衚衕。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

  五、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於求教於別人,獨立思考是把死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一旦弄明白,印象會很深刻。而我們的一些學生,懶於動腦筋,恥於問人,甚至請教別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這樣是不能掌握所學知識的。為了使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六、加強背誦。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些有價值的材料,猶如常做體操增強體力一樣,可增強記憶力。據生理學家研究,重複的刺激可以幫助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覆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裡紮根。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從根本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習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缺乏永續性,往往虎頭蛇尾。然而,一旦他們付出努力得到外界的肯定時,那種成就感往往會激發出他們更高的熱情與更持久的行為。以教材和教師為依賴的時代已經過去,教師與教材再也不是學習資訊的全部或大部分資訊的來源,這些不再是學生關注的主角,學生所要面對的是資訊化的生活,如《新課標》所言:學習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所要學習的除了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養成相應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