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句段複習要點

  小學階段對於句子的構成,分析都很重視,畢竟這是打基礎的階段。那麼四年級的同學應該怎樣複習句段的資料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一、注意關聯詞語。

  1.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

  ──藉助關聯詞,直接點明瞭蟋蟀出名的原因。

  2.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裡也立刻就會幹的。

  ──藉助關聯詞,證實了蟋蟀的住址排水優良,這是經過精心選擇的。

  3.蟋蟀鑽到土地下幹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鬚輕微的擺動。

  ──藉助關聯詞,既寫出了蟋蟀會工作會休息,又看出作者觀察細緻。

  4.一種叫中龍的爬行動物,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顯然,這些動物當時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否則,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難以飛渡重洋。

  ──藉助兩組關聯詞,講述一連串的推理,充分說明巴西和非洲以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瞭解即可***

  二

  二、佳句品其味。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障;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區域性,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這包含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要笑話農村人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儘夠豐盛。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

  4.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這兩句話具體地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綠得新鮮,看著舒服,長得如此整齊,鋪排得那麼均勻,如同一位高明的畫家創作的一幅圖畫

  5.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這三句話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長在哪裡,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作者又以蝸牛的觸角比喻每根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可見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十分仔細、認真。

  6.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用“偉大的工程”來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誇張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來作比較,說是“偉大的工程”卻一點也不為過。蟋蟀的整個身軀是那麼的柔弱,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和後腿,與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塊、踏地、推土、鋪土、修整等工程相比,這是多麼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也是人們為之驚訝的超凡舉動。

  7.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地吻合!

  ──巴西在南美洲,幾內亞灣在非洲,中間隔著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陸地的突出部分竟然與幾內亞灣的形狀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推進了故事的繼續發展。***這句話瞭解即可***

  8.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絡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

  ──魏格納從那麼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但他“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於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說的證據。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這句話瞭解即可***

  三

  三、修辭一點通。

  1.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巧用了擬人,讓讀者感到這座住宅的設計是很講究的,不僅能藏身棲息,而且具備休閒娛樂的功能──勞動之餘,四周靜悄悄之時,住宅的主人操琴彈奏,享受生活的樂趣。這種反映了昆蟲學家對昆蟲的特殊感情。

  2.蟋蟀怎麼會有建築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蟋蟀並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柔弱,所以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作者巧用設問激發了讀者的興趣,突出表現了蟋蟀的工具是那麼柔弱,可勞動成果令人驚歎與佩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啊!

  3.魏格納性格豪放,天性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房裡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

  ──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採用比喻和比照手法,為引出下文打下基礎。***這句話瞭解即可***

  4.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與“柳暗”,“水復”與“花明”,“疑無路”與“又一村”相對應,構成了工整的對偶,具有獨特的韻律節奏美。不僅如此,寫景之中還蘊含著哲理──陷入困境不要灰心喪氣,看似無望,忽然又可能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

  5.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工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巧用比較手法,突出了蟋蟀的與眾不同:一般的昆蟲只要能找到一個臨時隱蔽的藏身之地就滿足了,而蟋蟀不願利用現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擇址,自己一點一點地挖掘。

  問題巧解決:

  1、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為什麼一順兒朝下?

  答:因為爬山虎每片葉子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腳,每個腳都拉著莖和葉子往上爬,又因為葉子本身就有重量,葉尖因為重力的作用都會向下。

  2、為什麼“在牆上鋪的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

  答:葉子為了充分吸收陽光,所以均勻而不重疊地生長,可見爬山虎是多麼“聰明”的植物呀!

  3、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答:蟋蟀不肯隨遇而安主要表現在:***1***與其他昆蟲不同,它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有溫和的陽光。***2***它不用現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一點一點挖掘的。

  4、為什麼它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

  答:偉大的工程主要表現在:***1***蟋蟀的住宅向陽、隱蔽、能排水、大小適宜,從住所簡樸、清潔、乾燥、衛生等能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精心,讓我們感受到它身上似乎有一種聰明才智。***2***蟋蟀用來修建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樣柔弱,只是一對前組和一雙後腿。從明顯的反差中,我們體會到蟋蟀能建造出這樣的住宅是一個奇蹟,所以是“偉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