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划龍舟的散文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在我的家鄉,最熱鬧的節日還春節,小時候總能看到舞龍燈、舞獅子、抬菩薩等傳統的娛樂節目,端午裡只是走親吃粽送節等事宜,沒有有關劃龍船的故事,只是老聽大人們說到接渡等地去看劃龍船,說有關龍舟的趣事。在流年光影的記憶裡,找不到一丁點端午看划龍舟的片段,更不用說龍舟的模樣如何,真正看龍舟還是參加工作以後的事。

  隨著箬竹葉、糯米、綠豆、紅豆、花生、肥豬肉……包出的粽子在柴火灶膛燒的鐵鍋裡飄出的香味,攪動了忙忙碌碌的人們,從五月初一開始,就會從樂安河裡傳來陣陣鼓聲、聲聲吆喝,“咚咚,嘭,一二……咚咚,嘭,一二”的齊聲同氣的劃漿聲震醒了人們。於是,四鄰八鄉的鄉親們奔走相告,端午要劃龍船了,大有到河的兩岸堤壩赴一次端午心靈約會的念頭,所有的細節由自然和生命個體的生活構成。

  住在樂安河畔,只要有龍舟賽事,就有看劃龍船的便利。快到端午的前幾天,有關龍舟的傳說與野史在人們的口中述不停,在耳邊縈繞著。

  斷斷續續地下了幾天的龍鬚雨,到了端午那天,真的放晴了。大概早晨的六點來鍾,從河堤那邊就傳來六響炮聲,接著是劈劈啪啪的爆竹聲,龍船開始下水了,十三對漿手穿著一色的衣服,雙手緊握著劃漿,穩坐於屬於自己的方格內。隨著第一下鼓聲鑼聲響起,舵手開始擺舵,接著便是一下鼓聲劃一下漿,漿手們內心湧起一股衝動,十分默契地划著,動作整齊劃一,在鑼鼓活潑流暢的節奏和短促華麗的音符裡同喊一個壯威的號子,內心的那股激情一瀉而出,細描對端午的深情與生活的甜密,用心去體驗人與自然合一的境界,在號令聲中應著節拍全心劃出漿板,使得船兒在江裡與真龍一樣輕盈自由地遊舞。

  劃龍船、看賽船成了此時人們的精神家園。沒有虛榮、矯揉、造作和限制,划船的人盡情張揚個性,釋放平日生活所帶來的壓力。看划船的人不怕烈日,看到船在比賽飛快穿行時極力喝彩,為船員們助威叫好。水浪在船飛速前行中綻放著朵朵銀花,在人們的心海中盪漾一季,給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人們帶去千金難買的心靈撫慰,人們被端午時節能夠自然坦蕩的心境而陶醉。這一切,活脫是天神地母揀盡人間簡樸的情愫鋪就而成,人變提更有生氣與活力了,更像一個人了。

  沒有名利的追逐,沒有世俗的煩躁,人們在熾烈的陽光下,返歸內心,與真實的自我對話。在紀念屈子與祭祀河神、自我娛樂的命題裡,細思今年歲月,還一個靈魂自然的原質,由近而遠,由遠而近。沒有承諾,一切從靈魂出發,在恬然自得、輕鬆愉快中與大自然互訴衷腸,重建與大自然的和諧,點亮著人們對生活美好向往的那盞燈,在坎坷中演繹一段跌宕起伏卻又豐富細膩的人生。

  二

  再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紀念中國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許多騷人墨客,到了這一天紛紛撰文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何人們這麼愛他,尊敬他?其原因是什麼?他那勇敢的一跳,成了千百年來的一種絕唱。有的人說屈原是受不了楚懷王的昏庸才跳下河的,有的說是屈原自己傻才跳下河的,有的屈原是為了愛一個人殉情才跳下河的等等。不管有多種說法,都抹殺不了屈原愛國這個主題。

  五月初五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沉浸在划龍舟,吃粽子的紀念活動中。相近這幾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有小雨大雨,甚至還有暴雨。廣東人,稱這幾天下的雨是“龍舟水”。因為廣東人稱下雨為“落水”。剛到深圳的時候,我聽不懂白話,他們說“落水”了。我以為是哪個人掉進水裡了。後來他們說多了才知道白話說的“落水”就是下雨。

  小的時候,我的故鄉舉行過多次龍舟大賽。那些比賽的隊伍,在涪江河裡,划著龍舟。拋氣球,拋鴨子,滿河裡都是鴨子,鴨子的嘎嘎叫聲,更增加了各個參賽隊伍的幹勁。眾人划槳,力量強大。涪江河沿岸人山人海。觀戰的,喊號子的,打水仗的不亦樂乎。特別是那些男女青年,在這一天更加開心,他們見證了愛情的力量。一個個小夥子,光著臂膀,在龍舟上,敲鑼打鼓,喊聲震天,江浪滔滔,戀人在岸上思念著小夥,小夥勝利的喜悅和激情滋潤著心中美麗的愛神。

  天空不作美。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這就是所謂的“龍舟雨”了。觀戰的男女老少全身都被大雨溼透了,龍舟大賽的隊伍,還是在大雨中拼搏,直到大賽結束。心中的那個他,在姑娘心中就是勇敢者,就是英雄。儘管雙方都溼透了全身,他們手拉著手,在大雨中回家。時間流逝得很快,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不知道故鄉現在還在舉行龍舟大賽沒有?那些相戀的人兒是否和當年一樣?為了看一場龍舟大賽,不顧狂風暴雨,不過一切自然環境的變化,把愛情緊緊抓住在各自的手中?

  端午節吃粽子成了人們的習慣。在廣東打工多年,才知道廣東的粽子和家鄉的粽子不同。廣東的粽子把臘肉,花生,綠豆等食物包進粽子裡,有的是鹹味,有的是甜味,有的不甜不鹹。把粽子倒進汩羅江,成了民間千百年來的傳說。為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水鬼吃掉,五月初五這一天,大家把包好的粽子紛紛倒入河中,這種情景成了保護屈原屍體的一種祭祀活動。真的粽子能夠保護屈原的屍體嗎?大家都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這種祭祀活動沒有間斷,還是一年一年的把粽子倒進汩羅江,希望屈原在九泉之下能夠得到安寧。

  廣東深圳最近下了半個多月雨。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殉難才下的雨嗎?我不得而知。雨水成了龍舟雨,成了人們的思念屈原的淚水。彷彿楚國愛國詩人就在眼前。《九歌》《楚辭》《九章》《離騷》《天問》等很多屈原的著名詩篇,人們還在誦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了千古名句,屈原懷才不遇的事實令人傷痛。

  堅定的信念是一個國家思想體系中的堅實的思想基礎。我們不但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而且要學習屈原愛國寧死不屈的意志。一個國家遭到了外來入侵的時候,就應該有誓死保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現在這種決心是不是已經比較淡化了?我們必須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人都要有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正能量。

  五月的天空,龍舟雨,還在下。我們喜歡雨水,喜歡龍舟雨,喜歡屈原,尊敬屈原,愛戴屈原,五月初五端午節,年年如此。

  三

  橫峰有河,名曰岑港河。但是橫峰人只是元宵節很熱鬧,端午節從不划龍舟,自然沒有龍舟賽。不過倒是有不少人同樣迷戀於龍舟賽,他們有的在網上看比賽,有的到幾十裡外的信江河邊去看龍舟賽。今年端午節前夕,想到老家把九十歲的父親接來橫峰過端午節。老人家對著電話大聲說其實用不著那麼大聲:“不去,你那裡冇有龍船看。”我心想:父親都多大歲數的人了,還惦念著看龍船。我說:“您那麼大年紀了,還怎麼看龍船啊?”父親又來了一句:“我有手杖啊!”我說:“有手杖也不行,看龍船的人山人海,會把您擠倒的。"父親說:”我慢慢行嘛!”我說:“慢慢行也會擠倒的。”父親說:“誰敢擠我,我拿手杖敲他!”說完父親在電話裡孩子般地笑出了聲——————父親以為他還是當年的他啊。面對如此堅決的父親,我除了感嘆他的固執之外,就是對於中國燦爛的龍舟文化深深仰慕。小小的幾隻龍舟,竟然能讓一個耄耋老人留戀不已。

  父親如今九十歲,在龍船上打了很多年的鼓,那個年頭,可能比我女兒的年紀還大。後來實在太老了,才將鼓槌傳給我大哥,還真有點將龍椅傳給太子的味道。我知道他放不下的還是多年前的往事。

  中國龍舟賽,鄱陽湖流域應該是一個主戰場,今年在江西鄱陽縣舉行的國際龍舟賽就是證明。青年時期,我也是龍舟賽的一個鐵桿粉絲,不光是因為有父親在龍舟上大顯身手,其他地方的龍舟賽我也很迷戀,幾乎是場場必看。不過因為讀書的緣故,我從沒有參加過龍舟賽,更沒有在龍舟上敲過鼓,只是有一次,村委會的書記請我們十幾個在外讀書的大中專學生到龍舟上嘗過一次划龍舟的滋味。所以,我們這些人恐怕是僅有的沒參加過龍舟賽的人呢。

  有人說,沒有鞭炮聲的過年是不能叫做過年的。在老家,沒有龍舟和龍舟賽的端午節也是不能叫做端午節的。有反對燃放鞭炮的人說,全國燃放的鞭炮,其價值可以造兩座長江大橋。可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帳是不能這麼算的。提倡燃放鞭炮注意安全是很好的,可是,寧可食無肉,也不可讓節日少了節日氛圍。試問,人類的什麼活動是不需要經濟做後盾的?幾乎是沒有的。琴棋書畫,哪一樣不要花錢,總是全國說事,肯定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難道中國人能不唱歌,能不寫字,能不有其他的文娛活動。一個民族的精神往往是要依靠那個民族獨特的活動去顯現,所以,鞭炮和造橋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也是純書生的迂腐論點,是不足為據的。

  中國龍舟,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