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經典的兒童故事

  那麼有關有哪些呢?兒童故事對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強化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欣賞美的能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對症下藥

  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你父親、兄長都還在,他們的閱歷與經驗比你豐富,應該先問問他們,不要急著動手。”

  接著,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當然要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後,大惑不解,就問:“子路和冉有的問題是同樣的,為什麼您的答案卻不一樣?”

  孔子答道:“子路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經觀察,比較草率衝動,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後行;冉有遇事畏縮,沒有魄力,他需要勇氣與膽量,所以我鼓勵他不要猶豫,聽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動。”

  篇二:以人為鏡

  唐太宗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明蓋世的能人,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在他身邊有兩位監督他言行的“明鏡”:一為長孫皇后,另一位乃忠義賢良的魏徵。皇上一有過錯,他們立即會巧妙地指出。

  據《貞觀政要》一書所載:唐太宗喜歡一隻小鷂子,一日正在玩鳥,魏徵來了,太宗怕魏徵指責自己,趕快把小鳥藏到懷中。魏徵假裝沒看到,故意留下來與他商談國家大事。太宗心裡雖為鳥著急,卻也怕暴露,因為他信任、敬畏魏徵。等魏徵走後,太宗取出懷裡心愛的小鳥一看,早已命歸黃泉了。

  於是傷心地回到後宮,大發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不可!”

  皇后聞之,問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禮服向太宗行禮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朝有魏徵這樣的好臣子,又有您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好現象,國家興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漸漸平息了怒氣。

  唐太宗就“以人為鏡”常觀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於改過、從善如流。

  後來魏徵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徵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鏡子。”

  篇三:黃州菊

  以前,蘇東坡到王安石那裡拜會,恰好他不在家,蘇東坡就呆在他書房裡等候,看到書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風吹過園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猶如黃金鋪滿大地。

  蘇東坡不由暗笑當朝宰相連常識都不懂,菊花開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乾枯也不會落瓣。

  於是,他在詩句下面寫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說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會落瓣,請詩人你仔細審查一下。

  王安石回來看到後,並沒有說什麼,次日上朝時,暗地裡請皇上把蘇東坡貶到黃州。

  蘇東坡被貶後心裡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詩而報復他,但自己也沒辦法。他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轉眼到了九九重陽,便邀好友到後園賞菊。

  由於秋風颳了多日,到園裡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他頓時目瞪口呆,詢問友人之後,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黃州的比較特殊,是落瓣的。

  又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蘇東坡醒悟到自己見識不廣,只看一面而不知總體,從此不敢輕易笑人。

  過了幾年,王安石又把蘇東坡調回京城。蘇東坡曾專門為續詩一事,找王安石虔誠地道歉認錯。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