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又漂亮的數學手抄報效果圖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校園中數學的手抄報也隨處可見。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簡單的數學手抄報效果圖,希望對你有用。
漂亮的數學手抄報圖片
數學手抄報資料
數學天才陳景潤的介紹
陳景潤***1933~1966***-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候人。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裡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愛歡迎的人。
上學後,由於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痴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怪人”。
陳景潤畢生後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裡,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裡,陳景潤從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後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佈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對於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到:他移動了群山!
提高數學複習效率的技巧
***一***全面瞭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使複習更具針對性。
複習,即把所學的知識再學習,使其鞏固,對全學期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再學習的過程。而這個再學習的基礎就是學生對當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的怎麼樣是搞好總複習的關鍵和依據,因此,教師在複習的過程中應該採取多種方式,通過不同的渠道瞭解學生對整冊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複習計劃,不是雜亂無章的複習,做到有的放矢。
***二***複習中適當加進新的因素,實現積極複習。
全面地再現全冊教材知識的內容,組織學生對這些內容“再學習”,是期末複習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方式,但是如果只是對知識進行簡單的堆積、壓縮的形式再現出來,讓學生單純重複過去的學習,這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再學習”,這樣的複習就不能達到通過複習使知識進一步鞏固、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認知水平的目的,容易造成學生對複習的厭倦情緒,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損害。因此,總複習時,根據複習內容,適當加進新的因素,既是對知識的再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認知心理的需要。
怎樣在複習的過程中加進新的因素呢?古人云:溫故而知新。這種“新”不是知識的更新,而是在複習的過程中由已知的相互聯絡和對已知的進一步理解所產生的新的認識,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知識進行“新”的認識:
***1***在對已知知識進行歸類整理的過程中,通過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對已有知識的再認識,在認知結構進一步完善中體現“新”。
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把整冊分散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的網路,縱、橫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體會到複習的“新意”,進一步對知識進行深刻理解,掌握的更牢,使知識前後間擴充套件和遷移。
***2***給學生創設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在知識的深化中體會“新”。
複習不僅是對已知知識進行簡單的回顧、再現,還應在回憶的過程中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回憶、再現中積極思考,在知道的深化和應用中體會到“新”。例如,積、商的變化規律,作為基本的數學規律必須使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水平,總複習時,可以利用知識的重新編碼,給學生創設思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喚起對積、商變化規律的回憶,並應用規律解釋一些數學現象,達到既深刻理解又幫助記憶的目的。因而教師可以出示訓練的題組,讓學生在進一步的聯絡當中去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