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演講

  江河把我們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給我們帶來明媚的早晨;親愛的老師,您把我們引向壯麗的人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與孩子一起成長》。

  依依記得在小的時候,大人問我:“##,你長大想做什麼呢?”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很自豪地說:“我要當老師”。而今,真正的站在講臺上,我知道,我成功了。

  剛剛大學畢業的我,來到##小學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在學校時,曾聽到許多同學說剛成為老師什麼都不懂會很孤單。現在的我卻沒有這種感覺。因為我有我可愛的孩子們,我是在與孩子一起成長。

  第一次聽到孩子叫我老師,第一次與孩子參加活動,第一次與孩子分享知識的樂趣,都讓我感到欣慰。剛剛踏入工作崗位,非常感謝領導老師對我給予了厚望,成為副班主任,我知道這是對我的一次非常好的鍛鍊。我也知道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除了具備紮實的知識,平日的學習之外,讓我成長最多的還是孩子,。每一天與他們相處,一起活動一起學習,他們在不斷的成長,而我也在不停的成長起來,。

  來到這裡讓我成長最大的,還是在前段時間舉辦的運動會上。記的很清楚,有個比賽專案是抱球跑,真正比賽時,小小運動員不舒服,可是他卻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著跑完了全程,雖然距離不長,可也讓我感動不已。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感染了我,這不正是我身上缺少的嗎?做什麼事情都貴在堅持、不放棄!如今的我已經參加了工作,特別是成為一名老師,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之前遇到調皮不聽話的孩子,我都想把他丟在一邊,而現在我知道了我不能,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也不可以!曾經看過《士兵突擊》,許三多曾說過:不拋棄、不放棄!是的,孩子們都能夠做到,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到呢?孩子最後雖然沒有得到第一名,可是他卻是我心中的第一名,是最棒的!

  孩子就是這樣,總在不經意間就讓你感動。班裡發校服試穿大小時,默默地幫其他小朋友疊好衣服,喝水時總是等到最後一個,需要帶東西時第一個做到等等,許許多多。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有時也讓我琢磨不透,卻實實在在帶給我感動,讓我的心靈不經意間就會觸動。

  都說老師神聖偉大。“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幹”。多麼有力的一個比喻,但我卻不喜歡,因為太傷感。我喜歡的是與孩子每天快樂健康的一起成長,當我歲月逐漸蒼老,我可以看到我的孩子們在我的佑護下,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明天!當再見到我的那一天,可以非常親切、自豪的再叫我一聲“#老師”。

  歲月靜好,我已經準備好,在這裡,與我的孩子一起成長!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再這裡閃光》

  當我還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就把老師比作一棵小草,有人曾寫過這樣的一首詩——不是我的,我決不奢求,是我的,我決不放棄。雖然我活得不算鮮豔,但活著,有自己的顏色,打扮自己,也打扮大地,如果心的世界只有自己,那就什麼都會失去。

  幾年前,我報考了湖南省第一師範,卻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實習過後,幾年的師範生活很快就要過去了,我也面臨著職業的選擇。我常呆坐著,看夕陽西下,幾多憂鬱、彷徨。那天晚上,我久久地佇立空前,深邃的天空群空閃爍,這閃爍的星辰多像學生們調皮而又清純的目光啊!我不由自主地開啟相簿,尋找昔日學生的身影。無意中翻到了一張綠色的賀年卡,這是我實習期間曾教過的學生寄給我的。上面寫著:“張老師,您還會來教我們嗎?我非常想念您。現在,很多人說我的動畫杉得好,我每次都是自豪地告訴他們,這是張老師教的……”也許,這只是一篇平淡無奇的短文,而在我,則成了一種啟示和誘導,我從中看到了自己對學生的影響。正如布魯納所說:“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模範。”這小卡片讓我讀到了記憶中天真活潑的形象,讀到了自己的業績,讀到了一個永不破滅的希望。

  天底下還有比莘莘學子發自肺腑的感激和讚美更叫人快樂的嗎?一縷眷戀的柔情,一股燃燒的熱情縈繞著、激盪著我的心!也許,教育過程中由學生帶來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於教書育人本身所蘊涵的無窮樂趣,以及桃李芬芳時的滿足與成就感。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樂也。”一中昔日從教的美妙感與帶有失落意識的幸福感驅動著我做出了走上講臺的抉擇。我也慶幸,校園選擇了我,講臺一直在等著我。 於是,我踏上了這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匯成的三尺講臺。

  不知有多少人問過我:“你為什麼要走上講臺?”我每每只是一絲微笑,因為在我心底,我更喜歡講臺下聖潔無暇的孩子門那真誠的信賴與渴求知識的目光,喜歡講臺那道獨特的詩意黯然的風景線。

  跨上講臺,你就成了孩子門眼裡的百科全書,成了孩子門心中的鮮紅太陽,你會沐浴到人間最溫暖的春風和雨露,體驗到世上最珍貴的輕易和友愛,我崇拜講臺的高尚聖潔,在這裡,你回有一種自我昇華的愉悅,也將是我心靈的歸屬與依託。

  當自己的角色一瞬間已經轉變,切身的體會勝過言語萬千,我第一次明白了,教師的苦與累,平凡與無私,沒有鮮花陪伴,沒有掌聲共鳴,沒有豐富的收入,沒有豪華的享受,有的只是生活的忙忙碌碌,有的只是埋頭沉甸甸的責任。但我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我深愛著教師這一行,我探究著,孜孜的尋覓著,用我的汗水,用我的智慧,用我跳動的這顆火熱的心不是嗎?黑夜中我扣開熟睡的門戶,那是為了挽救一隻迷途的羔羊;晨曦露時我攤開備課筆記,那是為課堂40分鐘的輝煌,面對一群稚嫩的孩子,我揣摩著,嘗試著,與他們真誠教師心裡,都有一本說不完的故事,學生哪怕是道一聲“老師好”或者留下一個微笑,園丁們也會感到莫大的欣慰。這種甜美的感受並不在於畢業生的回報,而在地交流著,就在這樣的軌跡中演譯出一片晴空燦爛。

  每個人的人生之旅總需要有人替他點燃知識和信念的燈盞。於是,教師便以孜孜不倦、挑燈伏案的背影定格在每個學生心中。教師是淡泊的,清貧的,也許,唯有這淡泊、清貧的人生才是最生動的富有,最燦爛輝煌的人生。

  魯迅先生說過:“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光。就像螢火蟲一般,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雖然時代不同了,但魯迅先生這種精神依然適用於今天,適用於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

  從此,我將用左肩擔著愛我的學生,用右肩擔著我愛的課堂,執著堅韌地挑起我深愛的教師這一行,讓我的青春在這裡閃光。

  三

  面對天真而又淘氣的孩子們,我不知道柔和會有多大的效果,我秉承著“嚴師高徒”的傳統,曾經嚴厲過,有過恨鐵不成鋼的暴烈,也有過疾風暴雨的憤怒;雖然班級的紀律井然,成績優異,可是我覺得孩子們離我那樣遙遠;我偶爾的微笑竟然讓孩子們心花怒放,原來柔和就是微笑啊!蒙娜麗莎的微笑,不知迷倒了多少人,作為老師,為什麼不讓自己的笑容催開孩子們如花的笑靨呢?

  海倫凱勒說:“我急切地想看到他們***同學和老師***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她還說:“我要把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樣一個偉人,集盲聾啞於一身,卻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微笑充滿期待。更何況這些天真爛漫富有求知慾的孩子呢?他們希望老師的臉上有柔和的笑容,就像是春天的風,吹面不寒;冷笑、譏笑、訕笑都會在真誠的氛圍中消散;他們希望老師以一顆坦然仁愛的心靈,柔和地與他們交流;就像是夏日的雨,緩解焦渴;他們希望一切問題都以柔和的方式解決,不消極、不衝動、不偏頗,就像是秋天的雲,明朗純淨;他們希望老師的態度和語言都是柔和的,滿含笑意地相待、相談,既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沒有笑裡藏刀的虛偽。孩子們的這種願望在一件小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還記得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剛剛下過雨,空氣十分新鮮,我的心情也愉悅了許多。邁著輕快的步子,我像以往一樣伴著鈴聲站到了教室門前。而此時同學們卻圍在張琪周圍,有說有笑,指指點點,似乎沒有聽到鈴聲一般。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過去,噢!是一隻蝸牛。此時只聽一聲“老師來了!”同學們紛紛跑回了自己的座位,教室裡一片寂靜,靜得連喘氣的聲音都能聽見。他們是在等待我的批評,我知道。

  看看低著頭,滿臉緊張的張琪,我笑著從他緊握的小拳頭裡接過那隻蝸牛,看,說:“它的殼上有一圈圈的花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可愛的臉蛋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教室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老師,我也看見了!”“老師,它從殼裡爬出來時才有趣呢!白白的,軟軟的。”看著孩子們興奮的表情,我不禁有些傷感。經常說現在的孩子寫作文缺少童趣,缺乏觀察,而細想想我們又給他們多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快樂呢?我們又給他們多少觀察的時間呢?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他們並沒有失去童心的快樂。而我,曾經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曾經以一個成人的標準要求他們,我的臉上又有多長時間不見笑容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熱切的小臉,那是童心在生長,而且還孕育著創新的契機,我要抓住它!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看清這隻蝸牛了嗎?”

  “沒有-------”

  看著他們失望的眼神,我指著蝸牛,笑著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它,好嗎?”

  教室裡又是一陣歡呼聲,我把蝸牛用一張紅色的紙墊著放到實物投影儀上,教室裡馬上鴉雀無聲,一雙雙興奮的眼睛盯著大螢幕。

  “孩子們,蝸牛到底是什麼樣的?”

  “它的殼是圓形的,上面真的有一圈圈的花紋,”紫東說。

  彤彤馬上說“它的殼一面有花紋,一面光滑。”

  “別說了!”曉峰小聲說,“看!它從殼裡出來了。”

  隨後的課堂教學在孩子們形象的描述中進行。課後我留了題《蝸牛》的作文,孩子們乾脆地答應了,臉上還帶著燦爛的笑容。

  這本是一節普通的課,可每一個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令我感動,孩子們的興奮也帶給我深深的思索: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在這節課中我所做的只是把嚴厲的教訓變成了微笑,把混亂的紀律引向有序的教學。在微笑的感召下,孩子們思維的火苗熊熊燃燒;在柔和的氛圍中,孩子們智慧的花朵迎風怒放。

  我記得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在他做一家學校校長的時候,校園的花房裡長出了幾朵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學都很驚訝,每天來看玫瑰的人絡繹不絕。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照常在校園裡散步,突然看到一個四歲的女孩在花房裡摘下了一朵玫瑰花,然後拿著它從容地走了過來。

  蘇霍姆林斯基並沒有憤怒地衝過去,而是俯下身,親切地問這個小女孩:“孩子,你摘這朵花送給誰呀?能告訴我嗎?”小女孩有些害羞地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裡有這樣幾朵大玫瑰,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一朵送給她看,看過後我就把花送回來。”

  蘇霍姆林斯基聽了小女孩的這番話,拉起她的小手回到花房,又摘下兩朵,對她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另一朵送給你的媽媽,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還有沒有下文,不過我想在小女孩的一生中,玫瑰花的馨香將永遠伴隨著她,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盛開的是愛和感恩,這是她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而這些僅僅源於大師的那份柔和與坦然。柔和的聲音、柔和的目光、柔和的表情讓年僅四歲的小女孩發出了內心最美好的聲音。我們的日常教學何嘗不是如此。聲音柔和了,學生喜歡和你交流;目光柔和了,學生樂意和你親近;表情柔和了,學生敢於跟你交心。這樣的教育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心靈,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小小的蝸牛事件,讓我深深地領悟了柔和的巨大力量。原來,柔和是一種修養。它不是喪失原則的遷就,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一種敬畏;柔和不是劍拔弩張的張揚,而是一種扼守尊嚴的藝術,是對自己所面對生命的一種尊重。柔和更是一種千帆過後的寧靜,是一種參透世間百味的平和,它是春天絢麗的陽光下綠草坪上姍姍學步的童真,是深夜愛人送來的一杯清茶一個淺笑的默契,是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中所綻放的芳香,是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中彈奏出的空靈。

  泰戈爾說:“小溪裡光滑的鵝卵石,不是因為錘的敲擊,而是因為水的輕歌曼舞。”兩千多年前的老子也曾經感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在面對一個個鮮活而又複雜的教育個體時,我們要用輕柔的手、溫柔的聲音去鑄造堅強而充滿鬥志的一代新人,真正做到“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