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主題演講稿

  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 主張、見解!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親愛的同學們:

  在世界的東方有隻雄雞,那裡歷史悠久,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那裡地大物博,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富饒美麗,有著豐富的“寶藏”;那裡文化燦爛,有蘊涵著豐富文化的漢字;那裡的四大發明惠澤世界。那隻雄雞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如今當我們看見這美麗的祖國時,有誰能想到,70年前的中國,是那樣無能:

  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犯下了不可磨滅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拖著沉重的步伐經過了70年。我們又怎能忘卻,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三十五萬無辜的南京老百姓們,在短短一週內,成為了瘋狂的刺刀下的犧牲品,甚至他們的生命竟還被當做遊戲,被外國人用來進行殺人比賽。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任憑侵略者在他們身上殘暴地發洩著。圓明園,一個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就這樣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燒燬,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著我們中華兒女多少的心血與智慧啊。那些猙獰的表情,猖狂的笑容……將永遠刻在我們的腦海。1931年9月18日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使3000多萬東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國奴;我們永遠不能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使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八國聯軍,日本侵略者,這些代詞讓人咬牙切齒。還有慈禧太后,他規定的《辛丑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這些條約令人痛苦不堪,無一不揭示著他們那沒有人性的軀殼!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曆盡磨難。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於前人,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的不怕困難的精神。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忘記了國恥。我們青少年只有將國恥銘記在心中,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學習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報著“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的信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中國人的苦難與抗爭,求索與奮進,創業與搏擊,無不可歌可泣,激勵今人,昭告後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與弘揚,對先輩業績的追思與興大,必將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流入強大的動力。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會經受一次又一次的鍛鍊,邁開沉著而堅定的步伐,向光輝的未來繼續前進。最後,讓我們高呼“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篇二

  說中國話;寫方塊字;學中國史;食中國菜;聽東方紅……我撫摸著中國的氣息,在這東方的熱土中快樂著。我是中國人,我有中國夢。

  我愛中國的文化,在五千多年來,我們的文化就沒有中斷過,一代接一代,傳承下來。我們的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腔詩情;一股正氣。祖先們的光輝我們是忘不了的,不說那古代的偉大發明,就說說詩文:李白、白居易、杜甫,他們傳遞於我們的,是那一行行文字中的激情與豪邁,又不失風度,都是絕世佳品。唯有這一點,就足以能讓我的中國夢自豪了。

  一場自豪的中國夢當然少不了歷史上湧出的那些人物。就說二十世紀,有多少革命者與解放者為中國崛起而奮鬥?數也數不清。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是偉大的領袖,他們也是懷著那個中國夢,將中華崛起。

  我在想,這個中國夢到底是什麼?

  是整天痴心幻想?張口閉嘴要奉獻卻不拿出實際行動?還是從現在出發,好好想想少年之重任。

  我們現在,都有著躊躇滿志的中國夢,我們的目標都很統一——國富民強。我們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最主要的還是好好學習,努力報國,我們的中國如今越來越強大,已在世界之林中佔有一席之位,這意味著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將來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在這方面,誰都比不了我們。中國要在我們的鬥志中更強、更強,更強!所謂的“少年強則國強”就體現在這裡。

  “資本主義國家,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差,中國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太多,可這都需要我們用我們呀,我們用這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確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

  這正是中華少年為之努力的原因。我們學習,我們讀書是為了將來有知識,有力量,從而報效祖國、

  我們的國家需要人才,需要力量,而我們就是下一代,我們就是祖國未來的星星之火,我們要點燃東方民族的志向,為著我們的中國而一搏,正是我們的任務。

  高地之間是要填平的,別的國家更勝一籌,中國人就要用力量追上對手,在超越對手,在未來的時代中,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超不過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中國人活的有臉面,更要有一身正氣。

  篇三

  大家好!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教師,要想能夠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就必須讀書加以補足,況且,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一個淵博的大腦是不行的。讀書讓我們能夠很好的乘上時代的風帆,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輝。

  博斯威爾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天讀上五小時書,人很快就會淵博起來。”我們的教師每天很多時間都用在教育教學中,或許不可能這樣的投入,但是隻要書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我就可以補足自己的不夠,因為知識是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是道聽途說。

  我們可以從教育理論書籍中獲得理論的指導,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引方向;我們可以從名家名著中或者精神的營養,為我們的自身素質的提高獲得高品味的營養;我們可以從眾多的書籍中找到人生的意義,生命的詮釋,心靈的感動。

  一句諺語這樣說:“生活中沒有書,就好像天地間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就彷彿鳥兒沒有翅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大邦聞名於世,我們的民族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就深刻反映了這一點。讀書才能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內在優秀品質的外化。讀書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必然途徑,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完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介;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構建和諧社會,正是需要我們廣大的人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知書達禮。作為人師的教師,也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堅信自己的信念不會改變,讓我們在讀書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