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郎平的文章
郎平的名字在中國球迷中叫的最響,這次里約奧運會後,在國內又引起了“郎平熱”,球迷想念她,擁護她,更喜愛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榜樣·堅持———郎平
最近, 中國女排時隔十一年重奪世界冠軍,主教練郎平是公認的居功至偉。這位曾經的“五連冠”主力,在時隔三十年之後又以主帥的身份率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重回世界之巔,可以說她已經成為了中國排球界乃至體育界“女神”級的人物。這支承載著國人特殊感情的隊伍曾經三度經歷輝煌,其中兩個與郎平有關,中國排球已經刻上了深深的“郎平烙印”,特別是她這次臨危受命、率領中國女排觸底反彈的義舉,必將成為中國排球史上值得濃墨重彩記載的一筆。
精神·充分展現榜樣的力量
臨危受命,誰都知道這四個字意味著的艱辛,而郎平不僅義無返顧地承擔起了這副重擔,還擔了兩次,光是這樣迎難而上的精神就讓人肅然起敬。
20年前她率領低潮中的中國女排重新奮起,接連拿到了世界盃季軍、奧運會銀牌和世錦賽亞軍;而在2013年,當中國女排成了誰都不敢接的燙手山芋時,郎平又站了出來。要知道,2013年的她已經年過半百,體力和精力都遠不能和1995年的青壯時期相比,而中國女排的困難卻是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情況更為令人感動。
“鐵榔頭”,這是郎平當年在賽場叱吒風雲時得到的外號,但誰都知道人不可能是鐵,即將55歲的郎平更不是鐵。除了滿身的傷病,她的意志也不可能總是那麼堅強,她也會有脆弱的時候。比如惠若琪在世界盃開賽在即的情況下出現傷病時,郎平就忍不住掉了眼淚。奪冠之後郎平坦言,隊員接連出現傷病,讓她也一度怨天尤人:“很心疼,為她們心疼,也為球隊心疼。努力兩年多了,這個時候出事,特別想不開,老天爺怎麼這麼折騰我們?”
但郎平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為她是隊員們的榜樣是主心骨。所以她找到了讓自己對打擊變得麻木的辦法,就是研究比賽:“每天就是想辦法,怎麼弄對手、怎麼揚長避短。基本上給‘五雷’劈得差不多了,就是這種心情吧。”忍住內心的煎熬,郎平不斷在安撫隊員的情緒、給隊員做思想工作,她的超強凝聚力和人格魅力喚醒了隊員的拼搏熱情,也給了她們挑戰強敵的決心。
堅持·慶幸她留在排壇
燒走的青春,遠去的煙:中國女排,除了郎指導之外,誰也沒辦法救。這個冠軍的成份,一大多半都是郎指導的功勞。我們更應該記住郎指導這兩年的辛勤的付出,沒有郎指導也絕對不會有這個冠軍。
黑·蔓芭:郎平就是中國最偉大的運動員,沒有之一,她詮釋的是一種精神,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在女籃慘敗給日本的情況下,女排隔一天卻帶給人們安慰,同樣戰勝的也是日本,這比什麼都重要!
當時作為國人楷模的那個女排團體中,絕大多數人功成名就之後要麼進入官場,要麼進入商場,都開始享受人生,而作為名氣最大的郎平,卻選擇了一條最累最艱難的路,一直默默地在排壇上耕耘,如果沒有發自內心對排球的熱愛是根本做不到的,我們應該慶幸她留在了排壇。
篇2:郎平神話
對於郎平,一切複雜的情感都根植於1984年。這一年,她率領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勇奪奧運會冠軍。
中國女排出徵洛杉磯前,一位佩戴著“南京大學”校徽的姑娘找到郎平,她小心翼翼地把奶奶送的一塊紅紗手帕託在郎平面前。當年的《解放日報》刊登了這個故事:“一塊手帕充分表現出十億人民對女排的關心和支援。”
她也記得當時特殊的國際氣氛,奧運村鐵絲網立著,機關槍架著,打決賽的路上,還有直升機掩護。她甚至還記得當時中國隊進場的曲子,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郎平不會忘記,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中1比3慘敗於美國女排,“我心裡焦灼,無法控制,我的情緒一亂,其他隊員的技術都不能穩定地發揮。”
她被自責和精神負擔壓得透不過氣,進食堂吃飯,端著盤子坐到角落裡發呆,後來乾脆到外面的草坪上坐下,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郎平的焦灼是那個時代的焦灼。她甚至感覺當時連“自己都不屬於自己”,“女排奪冠以後,我扣球的形象都上了郵票,紀念幣、紀念章,像民族英雄一樣,打球已經完全不是我個人的事,而是國家大事。”郎平回憶說。
中國正逢改革開放之初,那是一個在精神上需要救助、營養的年代,也是迫切尋求新的精神支柱的年代。
自1981年女排世界盃奪冠後,《人民日報》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體育比賽的勝利,上升到激勵整個民族精神的高度。從此每逢女排比賽,整個國家都似乎停滯了下來——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各行各業掀起一股學習熱潮。
她因此心神不寧。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她在日記中寫道:“我滿腦子想著比賽。我猜測著比賽中會出現哪幾種情況,我能不能應付呢?越想越鑽進了死衚衕。”
女排最終奪冠,郎平精神也遠遠超越了運動場。四千多名北大學子湧出房門,有人甚至點燃自己的被子,做成火把,繞未名湖遊行,並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國”的口號。
▲ 1984年,郎平率領中國女排奪得奧運會冠軍。
1984年國慶35週年遊行時,郎平站在特意給女排姑娘們單獨安排的一輛花車裡,作為民族英雄接受山呼海嘯式的歡呼——之後再無運動員享受過如此榮耀。
1984,時代巨手將郎平推向一個神話。此後多年,她的人生目的是以一己之力走出神話。
直到十年之後,儘管遠隔重洋,她仍未走出人們期待1984神話複製的心理餘波。1994年的中國女排,成績下滑至世界第八的歷史最低,郎平順應國人的呼籲,從美國回來執教中國女排,“放棄合同,放棄家庭,放棄女兒,放棄朋友,為了拿冠軍”。
彼時的她其實心有餘悸,她感覺自己又繞回了1984,那個只有一種選擇的心牢。一個東北老人在目睹中國女排在一場比賽中輸給韓國後,一急之下,心臟病發作而死。老先生的朋友給郎平寫了信,大概是想告訴她,女排輸贏對於國人意味著什麼。
此時的郎平已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軟軟地倚著欄杆,我突然感到一陣很無助的孤獨,好像從山頂滾落到深深的峽谷,沒有人知道我,沒有人來拉我,……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在哪裡?”
她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健康,渴望家庭,渴望愛情,並一度產生了深深的遊移,“雖然有不少人羨慕我:郎平,你一個女人,要去世界上拿冠軍,多麼偉大。我偉大在哪裡?我只是對國家肯付出罷了,把自己統統貢獻出來。”
告別1984年的幾十年裡,郎平先後執教於義大利職業聯賽、美國女排。在異國,她體驗到體育除了奪冠的多種選擇性,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儘管郎平帶領的已是美國隊,但她的內心容量之大,已超越了國家榮辱,“其實,輸贏算不了什麼,我們打的是一種人類精神。體育已在很大程度上回歸到原本的快樂與健康意義。”郎平說。
***刊於2008年《南方週末》***
篇3:郎平出走美國八年的隱情
1. 撤!不能躺在榮譽上
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師大學英語,半年後,有一個機會,我決定公派自費去美國留學。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只想出去一兩年,學學語言、開開眼界。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女排這些年,得到很多榮譽,人們對女排隊員幾乎是家喻戶曉。雖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別人注意,身不由己,連上個街買東西,都受拘束。有一次,我想去看電影,買了票,故意遲到幾分鐘,等黑燈了,開演了,我們才找到位子坐下,沒想到剛坐下,也許是我們倆的個子太高,還是被幾個觀眾發現了,“郎平,郎平”地叫起來,這一叫,整個劇場都不安寧了,我一看情況不妙,趕緊撤。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們總覺得,“女排”是中國的象徵,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應該加入這股“出國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軍,你是有功之臣,國家不會虧待你的。”
我覺得自己似乎被誤解了,我不是怕“虧待”,我就是覺得,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軍”的獎盃上吃一輩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世界冠軍”只說明我的過去,而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麼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必須把自己看成“一無所有”……
2. 我不願當官
也有人說,不是可以到體校、體委做領導工作嗎,但是,我不願意當宮。
有一次很深刻的教訓,我耿耿於懷,發誓不當官。
那年,我們在湖南的郴州訓練。那時的訓練基地條件很差,是那種竹棚子,透風的,冬天很冷。一個星期天,郴州基地的主任來找我,說領隊讓我跟他去一趟國家經委。那個時候的我很單純,心想,是領導安排的事情我總得去做。到了那兒,我才知道,這個基地主任是向國家經委要錢,說是建設訓練基地,我也幫著說話呀。也許,我說話管點用,上面果然給予考慮,很快就撥了錢。但是,我後來才知道,這筆款到位以後,他們並沒有馬上用來建設訓練基地,有人把這情況告到紀檢委,還提到了我,說是郎平去要的錢。體委要我寫檢查。我覺得特委屈,是隊裡的領導安排我去的,我只知道他們要錢是為了建設訓練基地,至於他們拿了錢用在什麼地方,我根本不知道。可是,領隊把責任推得一千二淨,他說他沒讓我去。
體委的批評很嚴厲:郎平,你要謙虛謹慎,你拿了世界冠軍,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處耍錢!後來,我只得寫了個情況彙報交上去,上面也沒再追究。
但這事的陰影在我心裡再也抹不去。當了官就得順著別人說話,上面說什麼,你就得說什麼。我沒這個“修養”,心太軟,老同情人,不是當官的料。所以,1987年4月我離開北京,到美國選學了體育管理。
3. 一無所有的“國際農民”
到美國後,因為我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簽證,所以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
一開始,我住在洛杉磯的華人朋友何吉家,何吉看我穿的是奧運會代表團統一的制服,就要帶我去買衣服。進商店一看,一套普通的衣服都要七八十美元,我下不了手,再說,花人家的錢,心裡更不是滋味。
因為不能工作,我就只能把何吉家當作公家食堂,我吃飽了肚子,吃餓了心。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層,還得靠人家借我汽車、給我買衣服,我所有的優勢一時都沒有了,心裡很難平衡。
後來,我慢慢地想通了,我來美國學習,就是要掌握自己過去沒有的東西,開始新的奮鬥。於是我決定離開華人比較集中的洛杉磯,去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因為不想老生活在他們的庇護之下。
移居新墨西哥州後,我在大學排球隊做助教。學校給我的待遇是,可以免費讀書。但說是做助教,其實就是在哄著一些水平很差的隊員。一開始,我心裡很難接受:我是世界冠軍隊隊員,跑到這兒來哄一群幾乎不會打球的大學生,位置整個是顛倒。但我不得不說服自己:不想顛倒,回中國去,你來美國,就是找“顛倒”來的。
為了獨立自給,那年夏天,我在十個夏令營做教練,教孩子們打排球。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純粹是為了玩,從早到晚都得陪著他們、哄著他們,特別辛苦。當時,我語言還不過關,要表達點什麼特別費勁。
那時的我特別窮,白天讀書時的那頓午飯,我不捨得去學校食堂或麥當勞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帶飯,去超市買點沙拉醬、洋白菜、西紅柿、火腿,再買兩片面包一夾,這樣,花五六美元,一頓快餐的錢,我可以吃一個星期。但吃到後來,見到三明治就想吐。
第一次回國,和女排老隊員一起去哈爾濱市打一場表演賽,我的那些老隊友,大都是處長、主任級幹部,可我還是個窮學生,我笑稱自己是“國際農民”。
4. 第一次為錢打球
生活不獨立,感覺便不完整,所以我必須勤工儉學給自己掙學費,更重要的是,這對我們中國運動員的價值是一種證明。
***,義大利甲A排球俱樂部老闆聘用我,我太興奮了,拿了人家的錢,我得好好幹。我攢足了千勁,結果,第一天訓練,活動得太猛,把肌肉拉傷了,但輕傷不下火線。第二天比賽,照打不誤,我用一條半腿在那兒跳.3:0就把對方拿下了。
很快,我成了隊裡的主力。但是,賽季打到一半,我的右膝關節嚴重受傷,同時又崴了腳,不得不動手術,醫生關照,必須休息一個月。
我心裡又著急又難過,這樣,我等於耍缺席四場球,結果,四場球全輸了。老闆一見我,總是這句話:“你的膝關節怎麼樣?”而他的表情是在說:“你的膝關節怎麼還不好?”我當然理解老闆的心情,俱樂部是靠贏球才生存的。我每天一看老闆的臉色就知道是贏球了還是輸球了,他的臉像天氣預報。而且,一輸球,老闆不高興了,工資拖著不發……
後來,我沒等傷好利索,就咬牙上場,讓朋友從美國給我寄來止疼片,先吞下四片再上場。有一陣,軟骨碎了,小碎片就在關節裡跑,又卡在了骨縫裡,疼啊,刺激骨膜出水,四周都是積液。比賽前,先讓醫生把積液抽出來,打完比賽再抽,沒辦法,多痛苦、多麻煩,我也得堅持。你拿人家的錢,於不了也得千,我真是賣命地打。這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是我生平第一次為錢打球。
一年後,我的簽證因為這段工作經歷,變為“工作簽證”,在美國可以辦綠卡了。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以560分的託福成績通過了語言關,而且,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新墨西哥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
大學畢業後,我留在美國生活,直到1995年應邀回國執教。而這段8年的海外生活經歷,歷練了我的心智,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
▌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後“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