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上進的小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 機會從來就不是均等的

  機會從來就不是均等的

  鷹是天空的霸主,急勇鬥狠是鷹的本性。

  只是,再強的生命,最初都是柔弱的。

  剛剛擺脫蛋殼的鷹寶寶羽毛乳黃,細細柔柔,嫩嫩的腳爪幾乎撐不起身體的絨球,因此走起路來腳步蹣跚,跌跌撞撞。但是就算這樣弱小,小鷹也有著一顆凌厲霸氣的心——幾隻鷹寶寶擠在鷹巢裡,母鷹出去覓食,此時一定會有那麼一個高調的傢伙精力旺盛又極其無聊,它開始發起挑釁,倘遇見的是躲躲閃閃身體孱弱或是出生較晚的,它便會得寸進尺,日日追攆不休,搶了弱者的食物,啄掉弱者的羽毛,啄得弱者四處逃避。所有的夫避奶讓全不奏效,欺負弱者就是鷹寶寶生活的重要內容,連母鷹竟然也縱容鷹寶寶之間的爭鬥,從來沒有保護弱者這一法典,一任強勢的鷹寶寶事事佔盡了先機,在這種情況下,體弱膽小的鷹早早就會夭折。

  在鷹的世界裡,機會只屬於強者,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這是唯一的生存準則。

  不久前微博上流傳一個段子,說四個人生活無憂,住在一處,問他們日常所為,三個人的答案都是一樣:吃飯、睡覺、打豆豆。等問到第四個人時,答案卻變得簡單了——吃飯、睡覺。問的人心生好奇:你怎麼不“打豆豆”呢?

  這人說,我就是豆豆。

  看來,欺凌弱者原本也是人的本性,而弱者的悲哀除了帶來笑料之外,真是一文不值。

  只是,現代文明總是把人類的本性層層包裹起來,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系統正規的教育告訴我們:要“以和為貴”,要“委曲求全”,要“謙虛忍讓”……千萬不能鋒芒畢露,不能以自己的強勢凌駕於他人——就算是一把劍,也要把自己藏入鞘中。

  老子在《道德經》中一再強調“柔弱勝剛強”這一觀念:“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強,弱之勝剛,天下莫不如,莫能行。”

  從表面看,水珠確實渺小、柔弱,但水珠們匯聚到一處,便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它以冰、霜、雨、雪、雹等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又不斷流動,更具有無可比擬的耐心和韌勁——所謂洪水猛獸,水哪裡是卑微的弱者,它的“柔”是柔韌之“柔”,它的“弱”是表面用以矇蔽於人的智慧。水的柔弱不是脆弱、不是孱弱,不是弱者的“弱”;同理。老子所謂的剛強也不是真正的強勢,老子所闡述的,只是兩種存在的姿態。

  以弱勝強,必不是真弱。項羽破釜沉舟,讓將士們的內心變得無比強大,把數量的“弱”變成了力量的“強”;太極四兩撥千斤,是因為招數和智慧足夠強大,把力量的“弱”變成智慧的“強”……大自然是個巨大無比的轉輪,我們都在自然法則的掌控之中物競天澤,誰也逃不出這個維度。

  那麼就撕下虛偽的遮羞布,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該爭的爭,該斗的鬥,盡情儘性地拼殺,直到在人生的舞臺給橫馳騁。大好的機會從來就不是均等的,它只青睞於勇往直前努力去爭取它的人。

  世界從不屬於弱者,生命如果不夠強大,大自然就會將它淘汰出局。

  2: 成功背後的酸甜苦辣

  “假如他當初失敗了,屈服了,那他在人們的眼裡,不過是個瘋子。幸而他成功了,所以他是個天才。”

  美國橡膠工業之父、發明家查爾斯·古德伊自傳裡的這句話,道破了世態炎涼,也是他飽嘗人生酸甜苦辣的真實寫照。

  19世紀初,世界的橡膠工業剛剛起步。但是,著手研究橡化工生產的人已經為數不少,過了不惑之年的古德伊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十分貧困的他,向朋友借了一筆錢,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將近半年的時間,他一直紮在實驗室,工作、起居、飲食都在這間小屋裡。

  半年後,朋友借給他的錢全部用完。負責借錢又要四處碰壁,一日三餐地不得不改成一日兩餐,甚至一日一餐。每日每時,他都感到飢餓難捱,但他依然忍著頭暈眼花的折磨,埋頭繼續試驗。

  一天,古德伊做完了一個失敗的實驗,覺得實在難以支撐,然而,此刻連一塊黑麵包也沒有了,口袋裡也翻不出一分錢。於是,他頭重腳輕地往外走,想去討點兒飯吃。不料,由於過度勞累飢餓,頭重腳輕,稍不留神,腳下一滑,桌子上的一瓶硫酸被碰到了地上摔碎了。

  古德伊忘記了飢餓,蹲下身來,心疼地看著寶貴的液體迅速地在地上擴散。近乎絕望的時刻,他突然發現,硫酸浸潤了一塊所在地上的橡膠塊,把這塊像鐵似的橡膠塊變得十分柔軟,連顏然也變成汙黑色。

  古德伊大喜過望,激動得失聲痛哭,制膠的新方法終於找到了。然而,成功的發現並沒有給古德伊帶來好運氣。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用他的新技術生產郵袋,結果,橡膠袋子全變成了碎片。為此,他不擔賠了一大筆錢,而且投資試產廠家的老闆還惡毒地嘲笑他、咒罵他,將他的行李扔到大街上。此後,他便露宿街頭。一次,偶然碰到一個20多年前的熟人,便來到她的店裡,從當夥計到傭人,什麼活都幹,幾個月下來,他的衣袋裡有了一些積蓄,又開始了他的試驗。

  又過去了4年。古德伊簡直無法回憶這4年裡他失敗了多少次,多少次被人趕出大門。只記得在最後的那些日子裡,家徒四壁,連兒子上學的書,都被用來換了錢。一家人勉強地活著,他自己夜以繼日的苦幹,終於研究出一種切實可靠的制膠方法:硫化橡膠法,即用高溫加硫磺處理橡膠,並因此獲得專利。

  古德伊真正成功了,硫化橡膠法的問世,使美國橡膠工業開始了一個決定性的轉折。美國早期的橡膠製品中,有一大半是古德伊發明的,他的專利費高達30萬美元,成了人人矚目的富翁。但是,他絕不經商。他從自身的經歷中深深感到商界的炎涼、人心的險惡……

  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連串的酸甜苦辣,他們都經歷過困境的磨難。但只要擁有偉大的意志力,就能經受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才能造就自己的雄才大略,才能在取得成功之後仍然保持自己的追求。

  3: 成功就是用板磚鋪路

  相聲演員郭德綱演相聲獨樹一幟,常常是一票難求,當主持駕輕就熟,詼諧幽默,演影視也順風順水,頗受歡迎。但郭德綱也一直都是個有爭議的人,批評他的板磚和讚美他的鮮花差不多一樣火爆,有人預言“這小子就是個泡沫”,兔子尾巴長不了,有人指責他的某些作品風格低俗,類似二人轉;有人聲稱他抄襲傳統相聲名段改為自己的段子;有人還挖掘出他當年與故人的是非恩怨……面對這些爭議和責難,郭德綱很坦然地說:“什麼叫成功?成功就是善於把扔過來的板磚鋪成道路。”

  的確,人生在世,如果要想幹出點名堂,要想獲得成功,出人頭地,不受批評、不挨板磚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些意志脆弱的人,可能就會被飛來的板磚砸趴下了,一蹶不起,這也就是魯迅說的被“棒殺”了。而意志堅定的人,則會勇敢地面對批評和指責,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批評中汲取營養,從指責裡看到自己的短處,當然對那些惡意的人身攻擊和無端造謠也會一笑了之。

  算起來,近代中國文化人中魯迅是被人扔板磚最多的一個,這其中既有善意的批評和商榷,也有惡意的攻訐和汙衊,既有來自文化名流的爭鳴意見,也有來自文化流氓的無恥謠言,比如說他拿蘇聯政府的盧布,比如說他的作品“抄襲”日本作家等,瀟灑的魯迅不僅用這些板磚鋪成自己的前進道路,而且用這些板磚壘成了一座巍峨的文化高峰,至今無人企及。

  小巨人姚明是魯迅的崇拜者,他的成長也同樣沒少挨板磚。他剛進軍美國NBA時,美國媒體對他的嘲諷聲、質疑聲、批評聲,簡直是鋪天蓋地,板磚多如雨點。面對板磚,姚明表現了東方人的智慧和倔強,他沒有據理力爭,沒有用板磚回擊,因為他知道那沒用,最好是用事實說話。你不是嘲笑我是瘦竹竿嗎,我就拼命苦練把自己練成“肌肉男”;你不是諷刺我打球作風太軟嗎,我就專門在硬仗、惡仗中努力表現自己;你不是攻擊我體力差,一場球無論如何也拿不下20分,我就打出個樣子讓你看看,一場球拿他個三四十分出口惡氣。姚明也用這些板磚鋪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成了NBA巨星。

  “草根”演員王寶強,個人條件不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個子矮,長相一般,面板不好。除了會耍套把式,一無是處。”許多人也不看好他的演藝道路,不斷給他潑冷水、扔板磚。在工友眼裡,他是個有妄想症的人。不知有多少人給他吹冷風,諷刺他,說他根本就不是這塊料,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要他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到底啥模樣。若是換個人,接到這麼多的板磚,恐怕早就灰心喪氣,徹底放棄了,可王寶強不,每挨一塊板磚,他都頑強地反彈:“你們越說我不行,我就越要做個樣子給你們看看,我堅信自己就是與眾不同。”就這樣,他“不放棄,不拋棄”,倔強地尋找機會,再小的角色也不放棄,再普通的群眾演員角色他都演得認認真真,先是《盲井》,後是《天下無賊》,再後是《士兵突擊》,一部比一部演得好,最後終於脫穎而出,用這些板磚鋪就了自己的明星之路。

  “成功就是用板磚鋪路”,這話極富哲理,更具有可行性,郭德綱、姚明能行,你我也能行,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咱還是先幹起來再說!

  

的人還:

1.激勵人上進的哲理故事

2.勵志鼓勵人上進的文章精選3篇

3.激勵人生的故事

4.關於放下與前進的小故事

5.勵志上進的文章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