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五分鐘演講稿作文

  隸屬於公眾演講的即興演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我愛這篇土地,金燦燦的土地。

  先輩們交付靈魂的地方,永遠安放著我啼血的呼喚。我愛你,愛每一道將枯黃的殘葉烤出油的陽光,愛每一滴養活爬蟲的暴雨。那些照亮生命的陽光啊,是祖先的信仰,仰望天空,每一塊透藍的天都是這篇土地的記憶。深深地對望著,千年不變。承受了太多痛苦土地,我深愛的土地,你為何靜默如啞。

  貧瘠的土地,我愛你。愛你和天對視的勇氣,愛你對命運的抗爭。先輩們曾把一生傾灑於你,他們敬畏你,他們膜拜頂禮。一碗黃土,三柱清香,奉上滿滿的一大碗甘冽的高粱酒。荒年裡,這就是全部。粗瓷大碗裡分明盛滿了虔誠。男人蹲在大門口,望著乾枯的麥田,旱菸袋裡裝滿了晒乾的地瓜葉,猛地吸一口,嗆出一臉的淚水。烈風捲起黑大門上的福字,刮上了天。“當家的,再不下雨,麥子就完了。”女人叨叨絮絮的從土屋裡走出來,端了幾個白饃。“上供吧,當家的。”“哎。”男人長吁一口氣,在褂子上抹抹手,反覆看。接過白饃奉在點燃的香旁,男人撲得跪下來,“老天爺,下雨吧。田裡完了,地完了。”我深愛的大地,你是先輩們的衣食,荒年裡,我聽到你乾涸的血脈在哭泣。連草根都浸成了苦蠟的乾澀。

  遼闊的黃土地凝結著我的思念。每一毫每一絲都痛徹心扉。我的祖輩是面朝黃土的耕耘者,每一寸都有他們的渴望。我曾經躺在麥田裡,青色的芬芳讓我嗅到了先輩們的汗水所散發出的魅力。那是怎麼一種渴望。我深愛的大地,你是先輩心中的神,他們的父母。有人說,他們悲哀地把一生給了你,從孩提到滿臉皺紋。而我明白,我深愛的黃土地。你接納了每一個生命。無論他生前如何,你都公正的分予他一抷土,一個安息之所。誰有這般胸懷,容納了人世所有的真善假惡,多少年後,一切都歸於寂靜。我看到你的波瀾不驚。沒有歎號,沒有問號,每一個生命,乃至一棵狗尾草,一隻蟋蟀都享受了你給的安寧。

  我愛你,愛每一條小路,那是開拓者的足跡。

  我愛你,愛每一眼水井,那是奮鬥者的採掘。

  我甚至愛暴雨分割的溝壑,甚至愛秸稈堆疊的柴垛。條條橫橫,點點滴滴,我的摯愛。

  老家捎來了一筐土豆,這個時候,該是滿地的金黃了,像向日葵般濃烈耀眼的黃,和著小路的蜿蜒一直延伸到下一個村子。依稀望見臨村的幾株老樹,乾渴的冒著煙。農人光著膀子,脖子裡掛上微微泛灰的毛巾消失在金黃中。從早晨到黃昏,滿地裡都是偶爾可以看見的草帽在抖動。晚上,小店的燈亮到很晚。村裡唯一的小店在這時候總是擠滿了婦女。打點好酒,買幾斤花生米。“太累了,別做了。”男人們都這樣說。很小的時候,我聽見爺爺這樣對奶奶說,然後奶奶買來我愛吃的花生米。現在看來,這些該成回憶了。大片的黃土地上如今的寵兒已經不是麥田。那些攝人心魄的麥浪只有在我的記憶中一遍遍的回放。可我依然愛這片土地,今天他給予我的鄉親的依然沒有改變。不會有溼漉灰色的毛巾,不會有小店裡忙碌的身影,不會有仰頭大睡後的呼嚕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村莊睡了,我幻想著一個人在地裡奔跑。只有一輪明月和滿天的星星陪著我笑。我脫掉鞋,踩在新耕的鬆細泥土上,留下深深淺淺的愛戀。多麼想再次擁抱你,我的黃土地,擁有那份踏實心安。如今,老家再也不見連成片的金燦燦黃土地,不知我是否該惋惜。爺爺奶奶在莊子邊蓋了新房子,每次我們去接爺爺奶奶,爺爺總是捲上一支旱菸,煙霧裡,爺爺看奶奶。“不去了,家裡還有活兒。”爺爺指的是幾行煙,幾棵豆角和三五盆花。煙是爺爺種的,多少年,村裡早沒人種煙了,爺爺卻樂此不疲。爺爺愛吸旱菸,爺爺說地裡的黃土最適合種煙。長出的煙,有勁。果真,等到摘菸葉的時候,附近的人總會來要上一點菸絲,爺爺樂呵呵的包成一包包的送出去。豆角、月季是奶奶的,在地頭搭幾根竹竿,撒些種子,就有爬滿架的豆角。爺爺奶奶離不開他們的黃土地,並不識字,從不會說一句關於土地的熱愛的詞句。只是默默地把半生時光交付與土地,默默地撒上種子,提一桶水,澆一澆她的作物。曾經的麥田,而今的幾株菊花,和土地一起走過的日子是爺爺奶奶最為珍貴的回憶。也許爺爺奶奶從未如此想過,從未說過對黃土地的感激。但是過年的時候,依舊是一爐黃土,三柱清香,若干供品,他們在膜拜誰呢?

  我愛這片黃土地,愛她的過去,愛她的現在。愛餘暉下的老黃牛,也愛隆隆的機器。也許,黃土地上少了山東漢子拉犁的力量之美,每一塊肌肉都噴湧著生的活力。只是,黃土地的血脈所養育的我們,又怎會忘卻心中的信念。黃土地的魂是我們的精神之魂。

  我愛這片黃土地,更愛她的未來。等待著我去開啟的未來。黃土魂,在我胸中升騰翻滾。

  篇二

  楊朔是有一篇同名的賦,然此文的庚齒比我父母還大,我是不堪比的,好在梁實秋書中帶言“‘老子愛花成癖’這話我不敢說。愛花則有之,成癖則談何容易。”既然如此,我便寫這一回,大方之家莫要取笑。蒔花之事,我也做得,君子蘭、太子參、橘、梅、五針鬆,都非嬌柔纖細。且不說養,對付也得了,茶花也是對付不得的。

  年末裡,我請過一座山茶,品相不錯,就是不知名諱花骨朵近乎舔飽了枝間,留得些空敝,頗懂留白之美。茶末色的蕊頭羞綻出些紅豔。心中暗自得意,想些花開之時,也能“春深似海”,就料閉門家中坐,“花從天上來”,得了個“花謝花飛花滿天”,三個晚上,含冤之花去了九成。之後竟未有全放者。校院裡一樣高的山茶已怒放開來,就連樓下的不足手臂高的茶花也不慌不忙地擠出兩朵緊拳大小的紅花。花未開,地先紅,果真奇了。奇也不奇,查問行家,扣詢典籍,方知山茶不宜家中三寸瓦盆侍養。應種在厚實圃園,如今哪有立雅之地。我只得將其種在樓下。土雖不肥實,倒也深厚。花不求豔,但求有之。花植西牆下,有空便澆些魚缸的舊水以肥埂。過了近百個天頭,花不負我,終有起色。碧葉葳蕤,紅花鬧枝。若說金蠟約三分淡,那丹茶鬧葉九日紅便是了。茶花不比常花,莫說得如李易安詞中“白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那樣神乎。李笠翁說得著實可信,“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歷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乎?”茶花的樹幹光滑,樹皮也厚,耐冬,樹葉呈梭形,同金桂樹葉,只是葉齒更密。牡丹花好似從花心處翻折出來,太平俗;水仙花五瓣平鋪,太普通;蘭花形如倒插,太牽強;安石榴花如裂嘴,太心急;桂花心亂如麻,太多心;香茗臭囊,太嬌媚,西府海棠風搖欲墜,太貪杯;而山茶花則似從花心處卷出,真可謂“葉葉心心,舒展有餘情”。花大不壓枝,花小不亂心。山茶花色繁多,“滇中品有七十二,誰能一一取之看。”依我之言,紅山茶既最普通卻又是最耐看,紅得出彩作羞時,似抿了抿紅泥紙的薄脣;慵懶時,似未睡足的美人;盡興時,似燒滾了的腥紅;忘己時,似貴妃時醪糟泛紅時醑漿酩酊大醉。梁實秋先生還說過“凡是花,若是緊貼在梗上,便無姿態,例如茶花,好的品種都是花朵挺出的。”這花說得不全,茶花的花托很大,龍鱗參差,即便無花絲也不乏姿態,“挺”倒是在理。宋人姚寬《西溪叢語》載“三十客之說,品藻花之風格”。其說曰“牡丹,貴客。梅,清客。李,幽客。桃,妖客。杏,豔客。蓮,溪客。……”競無山茶。若依我之言,山茶,地客。躑躅生山間謂山客,安石榴生村野謂村客,鼓子花生田圃謂田客,山茶吸地氣且性喜陰,天地地為陰,故可謂地客。吸攝大地之氣方可存活,舍其予誰?有人問茶花之葉可作嗎?怕路人也要怕路人也要捧腹。但若問為何帶個茶字呢?這便無從回答了。我只能說山茶又名海石榴,海石榴與安石榴差得遠。安石榴與山石榴差得遠。取名只怕順口而已。若此解在理,作數;倘不在,作廢罷了。山茶倒可入藥,這不假。“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楊朔至滇池看到春韻滿園卻不禁生出思國之愁,看到茶花更是千頭萬緒,山茶開得山坳卻開不進三寸青瓦盆,不止是汲取地氣吧,那便是要將自己的根鬚深深拓進黃土,無論地底下是否鬆軟還是磐石如割,都要抓緊。

  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和祖國在一起”!

  記得先哲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十六七歲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要胸懷祖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擁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它創造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文明,它還經歷了五千年綿延不絕的創傷!你們可知道,我們的民族為什麼能夠延續下來,而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的人民和祖國同在!

  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國危急存亡的關頭,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曹植的慷慨悲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金玉良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錚錚誓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的悲壯抉擇。他們為什麼能夠這樣大義凜然,從容面對生死禍福?是祖國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和祖國在一起,祖國人民永遠記住他!

  縱觀古今,有多少前輩先哲為了振興祖國,造福人民,而放棄一切,奮發圖強,積極有為。懸樑刺股、囊螢映雪的故事婦孺皆知,蘇秦終成大儒,他說六國抗擊秦國就是為挽救各國被秦國吞併而做的努力;周恩來青少年讀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並努力踐行著;錢學森在海外,學習優異、事業有成,生活優越。但是當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傳來時,他驚喜萬分,衝破重重阻撓,歷盡千難萬險,終於迴歸祖國!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為什麼能夠這樣勤奮刻苦、學有所成呢?是他們心繫祖國,他們和祖國在一起,祖國人民永遠記住他!

  然而放眼現在,我們青少年同學中存在的一些現象卻很令人心痛!一些風華正茂的中學生,衣著怪異,髮型獨特,有時出口成“髒”,有時還會偷偷地“吞雲吐霧”,有的沉迷於網路遊戲中,有的沉浸在言情、魔幻小說的世界裡……不知道他們心中可有理想、可有信念;可有親人,可有祖國?他們的生活如同晨霧般虛無,就像白紙一樣蒼白!這樣的人不僅不能為祖國作出貢獻,還會成為家庭和社會國家的包袱。

  還有一些人,他們是另類一族——“哈日族”、“哈韓族”。他們提起日本動漫,如數家珍,“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灌籃高手”“網球王子”等等,不勝列舉;他們說起韓國明星,信手拈來,“金喜善”、“權相宇”、“東方神起”、“Rian”等等,滔滔不絕。可是你要問起他“王孟”組合、豪放詞派,他就面紅耳赤,一問三不知了,至於什麼函式公式、歐姆定律、元素週期表呀,哪能記住幾個!這樣的人能算是中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嗎?他們如果長此以往,家不成家,國將不國呀!

  當然,我們在座的大部分同學都在爭分奪秒,腳踏實地地努力學習,不過每個人的動機各不同,或許為自己創造美好的前程、或許為家人爭光添彩,但我們更應該以“小我”為出發點、以“小家”為基礎,樹立遠大理想,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讓我們把祖國放在心中,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吧!祖國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