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時光流逝的抒情散文
編者按:作者記憶深處的村莊已經老去,感嘆時光的易逝,下面我們來一起與作者回憶當年美麗的小村吧!
兒時的村莊,寧靜而喧囂。說其寧靜,是在每一個夜幕降臨的夜晚,不像現在,有電視可看,有電腦可玩,有遊戲可鬧,鄉村的寧靜,靜得讓人窒息,聽不到半點外來的聲音,靜得可以聽到樹葉婆娑的飄落,那份寧靜裡,死寂而沉悶。這個遙遠的小鄉村,卻又是喧囂的,喧囂的時刻,在春夏的晚間,螢火點點飛的時刻,孩童的追逐,讓每一個瞬間充滿歡聲笑語;涼風習習吹的夏夜,雙搶和秋收的田間地頭,吆喝聲此起彼伏,牛哞哞,羊咩咩,狗吠吠,小蟲鳴叫,一派歡樂祥和的鄉村山居景象。那份喧囂,在日間勞作的號子裡,在學校的朗朗書聲中……
隨著離家漸遠,好多記憶深處的的景象,不但在腦海裡磨滅不了,反倒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清晰。
還記得,那方水井,藍天白雲映水中,各類魚蝦翔淺底,水草搖曳百態生;最喜歡,在每個夏日的午後,提了自己的小桶,汲了冰涼的井水,在水井的邊沿,一遍又一遍的讓井水從頭而下,帶走夏日的悶熱,感受舒爽的涼意。水井離家約莫一公里的路程,每天放學必做的功課,便是到水井中擔水回家以作家用,每次擔水,其實是歡快的行程,邀上三五夥伴,各自取了自家的擔水工具,一路說說笑笑,玩玩鬧鬧,擔水遊玩兩不誤。水井的水,冬暖夏涼,冬天喝起來不屾牙,夏天冰冰涼。但是因為水井曝於野外,每到洪水暴漲的季節,井水也會因為山洪的爆發,變得汙濁,我們會用老人教給的辦法,取一小塊食用明礬,放在水中,讓水靜置一會,汙濁的井水又會變得清純可愛。當時,全村只有兩口水井供應近千號人的生活用水,村子裡的大小人等,對於水井的關心呵護,不言而喻,誰都是水井的保護神,任何玷汙井水的事情,都是村子裡人們眼中不可容忍的沙粒,必會遭受呵斥怒罵。
還記得,那家碾房裡,駝背的大叔,費力的開啟水閘,碩大的皮帶,在水流的轉動下,帶動碾機,金燦燦的稻穀進去,白花花的大米出來,碾機的兩個槽口一邊流瀉的是潔淨的大米,一邊傾倒的是米糠和碎米,大米養人,米糠喂家畜,碎米拿了施捨家禽,各有歸宿,毫不浪費。那時的碾坊,稱得上公有制的典範,一道門,一把鎖,一個人,一套機具,便是碾坊的所有,除了駝背的大叔,誰也不能輕易進入。碾坊實行有償服務,每個農家,付給駝背大叔的報酬,便是碾米所剩的碎米和米糠,大叔用這些所得,餵了一大群鴨,鴨生蛋,蛋孵鴨,生生息息不斷,大叔便在這樣的營生裡,謀取自己的生活,因為生理缺陷,大叔終生未娶,那臺碾機和那一大群鴨,便成了大叔的靈魂伴侶,走過春夏秋冬,走過洪水氾濫,走過枯水年華。
記憶深處,那所村小,依舊曆歷在目。學校的校長,是一位遠房的大叔,每天的上課鈴聲,都由大叔敲響,叮噹的鈴聲,在我們孩童的心裡,緊張而又神聖。緊張,是因為我們每日必做的早課,要把先天所學的課文,流利的背誦下來,背不來的,就有留校的風險,大叔在這項作業上面,毫無私情可言,甚至在最嚴厲的時候,還會學了舊時私塾先生的做法,用米尺打我們的小手板,記得有一位堂兄,成了每日被懲罰的物件之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每天的背誦都過不了關,大叔校長拿他毫無辦法,只好讓他用抄寫課文,來代替責罰。學校的神聖,在村子的每個人心中,都不可逾越,即便校長大叔對每個孩童的責罰何等嚴厲,每一個家長皆無護犢之心,在大人的心目中,學校原本就是學識明理啟智的所在,先生對孩子的責罰無可厚非。學校按照當時的學制,設立了一到五年級的教制,除了一位所謂的公辦教師,其他四位都是民辦代課老師,校長大叔也不另外,他們五位老師,除了身兼各年級的班主任之外,還要代行不同科目的教學,校長兼美術,數學老師兼體育,語文老師兼音樂,教務之繁之累,非我等孩童可以想象。當時的村小,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摩肩接踵,在校學生居然逾越200人之多,一所小小的學校,便是當時村子裡最熱鬧的所在,尤其是在早讀的瞬間,那份書聲琅琅,讓每一位做父母的,遠隔數百米之外,都能辯得清哪個聲音是自家孩子的。
歲月流逝,物盛必衰。年少時,村子裡的人們,守著三分薄土,不敢外出闖蕩世界,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年少的歲月裡,我曾親眼目睹一位貨郎擔,他所攜貨物 ,被村裡的人們悉數收繳,理由是此類人等投機倒把云云。在這等政治症候之下,村子裡的每一個人,都中規中矩的守著家門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哪怕衣不果腹,食不過半,也只好牽強附會的做良民狀,而不敢造次。
隨著歲月的更替,思想的開放,帶來行動的自由,黃土地上的人們,不再圄於一畝三分土地,各自東奔西走,北上南下,村子裡的人們,做著萬般遷徙,在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撈取生活的回饋,在這等人潮的流動中,村子裡留守的人們,越來越不安分,村裡的設施,越來越沒落,水井淹沒,碾坊倒塌,學校也荒廢了,原本萬家燈火的寧靜鄉宿,燈火稀疏。
在城鎮化浪潮風起雲湧的今天,老去的,不僅僅是容顏 ,還有那一個個原本美麗的鄉村……
作者|羅英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