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最新素材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高考語文作文的寫作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素材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個人對未來都有所希望和計劃,立志是成功的起點,有了壯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邁進。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繪畫,立志不移,後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

  3、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僕。三年後,他被釋放回國,立志洗雪國恥。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於打敗了吳國。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進行激烈的搏鬥。比喻盡最大的力量,極度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1、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容國團

  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4、貝多芬拼搏成長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5、司馬遷寫《史記》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立志著述史書。他遊歷各地,閱讀了大量書籍。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寫成了鴻篇鉅著——《史記》

  三、勤奮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汗水是滋潤靈魂的甘露,勤奮是實現理想的階梯。

  1、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徐特立

  5、王羲之與“墨池”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裡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6、達·芬奇畫蛋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7、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後後收集史料、實地採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8、天才來自於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9、“哪裡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魯迅

  反例:

  10、方仲永就是因為沒有勤奮學習從天才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堅強持久的意志。勝利的鮮花在血汗中綻放,榮譽的桂冠用荊棘編織,排除萬難,堅定不移,成功屬於意志堅定者。

  1、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4、張海迪礪志成才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並自學了鍼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麼呢?

  5、成就與汗水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遊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瞭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鉅著——《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6、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不怕嘲笑,力糾口吃;李白遇老婦,“鐵杵磨成針”;司馬遷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難,多指不順利,甚至很惡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憂愁、痛苦,但也能磨鍊意志。傑出人才幾乎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成為生活的強者。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所舉的事例。

  4、吳王夫差立志為父報仇,打敗強國——楚國;貪圖享樂,敗於自己曾打敗過的小國——越國。

  5、經受磨練,方能“稱王”球王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採訪他:“您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出我堅強的鬥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六、成敗

  就是指成功或失敗。成功指事業或工作獲得預期的結果;失敗指遇到挫折,或在鬥爭、競賽中被對手打敗。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敗時千萬不要氣餒。

  1、失敗是成功之母。2、成敗不是永恆的,而是可以轉化的。

  3、勝不驕,敗不餒。

  4、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繼之出現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愛迪生髮明電燈,歷經了幾萬次失敗,但他始終不氣餒,最終發明了電燈。

  6、威靈頓失敗而不氣餒,重整旗鼓打垮拿破崙。《失敗是個未知數》

  七、時間

  我們的生命由時間構成,哪怕是浪費一點點時間就是虛擲部分生命。

  1、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2、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地耗費別人的時間,跟謀財害命沒有什麼兩樣。——魯迅

  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白日莫閒過,光陰不再來。——陶淵明

  5、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具體事件略,可參見“勤奮”中的幾例,或自己整理。

  ;八、積累

  指事物逐漸聚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成就事業也需要積累,不懈地努力奮鬥。

  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也可證明“毅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百丈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5、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6、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7、李賀雖只活到27歲,但留下了許多優秀詩篇。他的成功在於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作素材,最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8、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他在頭腦裡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訊和資料。

  九、團結

  指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是戰勝困難的保證。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

  3、《眾人划槳開大船》的歌詞內容。

  4、將相和的故事。廉頗與藺相如

  5、寓言:天鵝、梭魚和蝦在一起共同運送一輛裝了行李卻不很重的小車。它們三個拼命地拉,可車子絲毫不動——天鵝一個勁兒的往天上飛,梭魚拼命往水裡鑽,蝦使勁往後面拖。

  十、自尊

  指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自尊心的人,決不會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靈魂,是自信、自強的支撐點。只有尊重別人,自尊的法碼才能加重。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

  3、貧者不受嗟來之食

  4、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人折腰”,辭官不做。

  5、謝甫琴科是俄國著名詩人。有次沙皇召見他,其他人都彎腰鞠躬,唯有他凜然站立不動。沙皇大怒,責問他。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是我要見你,而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周圍這些人一樣,在你面前深深彎腰,那麼你怎能看清我呢?”

  自尊要有一個尺度,面對自己的錯誤,當別人指出或批評時,不要為了“自尊”、“面子”而堅持錯誤。

  十一、自信

  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自信力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有了它,你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創造奇蹟。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業成功,競爭取勝的必要條件;自信,是冷靜的自我評估而非妄自尊大。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哀莫大於心死。——《莊子》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愛迪生

  5、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陰鬱的日子需要鎮定。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即將來臨。——普希金

  6、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後,有人炮製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愛因斯坦對此不屑一顧:“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人反駁就足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7、小澤征爾敢於說“不”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有次赴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演奏中發現樂譜出現了錯誤。但在場的音樂家、作曲家、評委都鄭重申明沒問題,說是他自己的錯覺。他考慮再三,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原來,這是評委故意設定的考題,他也因為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而奪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諾諾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許多場合,能毫不含糊地說一聲“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的。

  8、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居里夫人堅信能提煉出鐳;愛迪生髮明電燈;中國歷史上的有成就者,哪個不是在信心的支撐下獲得成就的呢?

  十二、進取

  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為。進取是一種向上的精神。進取才能獲得人生的輝煌;進取心意味著超越平庸;進取應該成為終身之事。

  1、只有每天戰鬥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

  2、貝多芬的事例

  3、保爾·柯察金的事例

  4、“拼搏”、“勤奮”欄中的一些事例

  十三、好問

  對不解的問題積極發問。勤學與好問總是聯在一起的。

  1、學而知,問而廣。

  2、不恥下問

  3、知而好問然後能成才。

  4、“學問”二字需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鄭板橋

  5、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書善於發問。第五冊《懷疑與學問》

  6、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發問的精神》。

  十四、求知

  指探求知識,研究學問。

  ①求知意味著給黑暗的心靈點起光明的聖火;求知是現代社會參與競爭,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礙是坐井觀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1、學問是光明,無知是黑暗。——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學無止境

  4、在學問上每前進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爾斯泰

  5、人們勤奮讀書學習的事均可作為“求知”的事實論據,也可作為“勤奮”的論據:

  ①頭懸樑,錐刺股。②鑿壁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