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哲學的心得體會的作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晨曦照在古老的東方,給黑暗的中國帶來光明,使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走向自為,中國人民的精神從被動轉為主動。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哲學的心得體會的作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的心得體會的作文篇一

  上了幾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在老師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講解下,馬克思主義這個既神聖又有些抽象的名詞漸漸在我的腦海裡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論有多少紛紜繁雜的學說理論,馬克思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使人類真正從矇昧中睜開眼睛,推動人類意識實現了大覺醒,引導人類社會發生了大變革。馬克思的名字始終和工人階級的事業緊緊相連,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偉大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晨曦照在古老的東方,給黑暗的中國帶來光明,使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走向自為,中國人民的精神從被動轉為主動。它一經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便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日出東方,開天闢地,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馬克思主義的耀眼光輝和巨大威力,使越來越多的人崇敬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由此也就產生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同,結果大不同。

  馬克思是怎樣對待自己創立的理論的呢?他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申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他十分厭惡對他的理論的“奴隸式的盲目崇拜”和“簡單模仿”。他終生站在工人階級爭取解放的最前線,但從不對自己不熟悉的鬥爭指手劃腳。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裡,儘管他對公社的事業十分關注,傾注了最大的熱情,但他始終認為,身居倫敦,對巴黎事件的直接參加者發號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終生注視著世界歷史發展的新情況,根據科學和實踐的發展不斷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最先樹起了反對教條主義的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另一位創立者恩格斯,同樣是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典範。他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產黨宣言》發表24年後,馬克思、恩格斯在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說: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實踐的發展,《宣言》中的一些觀點、一些論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經過時了”;如果可以重寫,“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寫法”。

  恩格斯撰寫的《反社林論》——這部被馬克思譽為他和恩格斯理論的“百科全書”——發表八年後,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說,本書有許多地方是應該修改的,例如“關於理論自然科學的那部分,這裡敘述得極其笨拙,有些地方現在本來可以表達得更清楚些。更明確些。……我理應在這裡作自我批評。”

  恩格斯滿懷信心寄希望於未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很可能我們還差不多處在人類歷史的開端,而將來去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後代,大概比我們有可能經常以十分輕蔑的態度糾正其認識錯誤的前代要多得多。”

  列寧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也許可以用列寧的兩句話做出概括:“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從這種態度出發,列寧提出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發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同時在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理論已經不適合“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新的歷史條件,從而得出社會主義革命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可能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併成功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這種態度出發,列寧領導布林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實現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關鍵性轉變,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

  毛澤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傑出代表。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活動,表明了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是必須把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心得體會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心得體會》

  在這種堅持和結合中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蘊含著極其生動、極其豐富的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建立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新道路的鄧小平同志,為全黨樹立了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榜樣。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空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以馬克思主義的非凡勇氣和政治膽略,領導和支援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衝破了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撥亂反正,全面改革。使我們黨和國家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他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將全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從這部歷史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的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社會生活總是在不斷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程度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髮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孤立地、靜止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生動的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就沒有出路。馬克思主義是客觀真理,它為認識和發展真理開闢了正確的道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時又是我們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階梯。

  馬克思主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也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才枝繁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發揮;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堅持和鞏固。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我們著重學習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終極結論;掌握的是完整體系,不是隻言片語;運用的是立場、觀點、方法,不是個別觀點。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總是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真正內涵。一句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核心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種思想方法,是一條認識路線,是一個歷史過程,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只要實踐在發展,只要社會在進步,只要人類的歷史還沒有結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永無止境。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根本一條就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實踐,而要用實踐去發展本本。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尊重廣大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面向和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成就科學理論的根本道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要尊重廣大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著眼於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馬克思主義是最講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實踐中的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實踐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先進性,不僅表現在其時代性上,而且表現在其人民性上。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緻、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裡”。與有史以來的任何哲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人民的解放作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或者抽掉人民、人民的利益,就會拋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籤,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最現實、最生動、最感性的東西。只有真正地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的心得體會的作文篇二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經常談起大與小、強與弱、長與短等等,當前,也經常看到一些媒體上報道的有關各級政府發出的雄心壯志:“要把某某省市、縣建成大而強、富而美”、“要把某某事物……做大做強”……等等。從中不難體會到,不少人對事物的看法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共性:認為愈是大的東西就愈強,愈是小的東西就愈弱,因此,也就有了“強大”與“弱小”這一對反義詞,而且,被世人普遍接受與認可。但是,從哲學的角度看,並不盡然。

  年少求學時,曾經粗淺地學習過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知識,也曾經過接觸過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籍,經過近期參加人民銀行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活動,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對於哲學的理解又有了進一步的加深,並且產生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聯想到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大小、強弱的認識,就萌生了用辯證唯物主義對立統一的觀點也談談大與小、強與弱這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僅僅以物質形體的大小來界定強弱,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背道而馳的。大量的事實不勝列舉:周朝一統天下,可謂地大物博,但是,到了周幽王時期,卻被一個北方的小小的遊牧民族所滅,只落得“不覺胡塵滿玉樓”的哀嘆。清朝末期,中國在世界上仍然應該稱得上絕對的“大國”,並以“天朝”自居,視海外列強為“彈丸之地”、“蠻夷之邦”;而“彈丸小國”們雖然小,但很強。結果,“大”輸在了“小”的手裡,被迫向小國開放口岸,割地賠款。在自然界,人們也普遍認為外形越大的愈是強,如:強壯的大象、威風凜凜的大老虎......但是,大象的天敵卻是熱帶叢林裡的小小的螞蟻,而微小的病菌卻足以讓威風凜凜的老虎斃命。現存在曲阜師範大學的我國的第一臺“大”型計算機足足有兩層樓高大,但是,與現在流行的手提電腦的功能卻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大,不一定強,小,也不一定弱。

  大與小,其實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體。這是說,大與小並不是絕對對立、絕對不同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強大的事物如果在內部機制上出現了問題,就會變成外強中乾、外大內弱的事物。而弱小的事物如果優化機制、調整結構,就會成為小而強的事物。從對立統一的觀點出發,我們在看待具體事物時,不會因一時的強大而驕傲自滿,放棄機制的改革和優化,以至變成弱小者。也不會因自己的弱小而悲觀喪氣,而是不斷改革,強化機制,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當今之中國,無論在地域上、人口上,在世界上是絕對的、無可非議的大國,但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還很長,相對於我們大而強、富而美的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 。雖然我們的GDP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經躍居前八強,但是,以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4億的人口折算,我們的人均水平仍然在世界後列,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用大與小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強”,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地域面積的“大”;我們在經濟發展上的“弱”,也絕對不是因為我們的地域面積的“小”。目前世界上,經濟強國如,德國,他們的國土面積也僅僅是中國的1/30,人口也僅僅相當於一個山東省的人口,但是,他們的經濟總量確排在了我們的前頭,這個差距該是多麼的大?再拿擁有17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俄羅斯,比較歷史上被我們稱為“彈丸之國”,只有37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日本,他們的GDP卻僅次於特“超級大國”美國,排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俄羅斯卻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邊,在經濟上淪為三流國家。以此觀之,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一方面不要躺在“地大物博”的優越感裡睡大覺,喪失機遇,就是不以“大”而自居;另一方面,也不要因為我們的落後,就自甘墮落,失去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勇氣,也就是不以“小”而喪氣。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不動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懈怠,我們的祖國就一定能夠一天天變得強大起來。目前,我們已經加入WTO,加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俱樂部”,也已經一步步融入了國際社會,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的一次更大的機遇,這正是將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的有利時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走下去,21世紀的未來就一定是屬於中國的,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祖國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巨集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