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華頻建研發中心
,庫克下了怎樣一盤棋?下面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了解。
庫克下了怎樣一盤棋?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日前蘋果官方宣佈,將在上海、蘇州新設兩大研發中心,加上去年宣佈的北京、深圳,蘋果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將增加到4個。蘋果方面表示,四個研發中心今年晚些時候將正式啟用,並強調總投資將超過35億元人民幣。蘋果為什麼要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
從歷史來看這一點確實令人費解,科技媒體36氪報道稱,蘋果的研發中心一直位於美國加州,同時與富士康合作,在中國生產產品。從近兩年開始,蘋果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比如日本橫濱、以色列、英國劍橋等,還計劃在印度、加拿大、義大利、法國、印尼、越南等國設立新的研發中心,這主要是為更好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
例如在日本的研發中心跟材料學有關,以色列的研發中心重點聚焦在通訊和晶片領域;印度的研發中心主要是蘋果的地圖應用。
對於這一問題,蘋果官方的說法是在中國頻頻建立研發中心是要培養供應鏈中的技術專家以及和獲取本土化優秀人才。做為蘋果在中國持續發展和投資的一部分,蘋果也想幫助下一代創業者發展。
蘋果硬體工程高階副總裁Dan Riccio表示,透過在中國擴張研發中心的計劃,期待與更多當地合作伙伴和學術機構共同協作。
庫克也表示:“在中國開展這些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人才。可以說中國的人才是中國的實力所在。”庫克說。
不過36氪指出,雖然官方說法冠冕堂皇,但iPhone 在華銷量下滑已經成為事實,據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Technology 公佈的最新報告,去年 iPhone 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由原來的第三名下滑至第五名,該品牌的比例只有 11%。國內市場前五名進行大洗牌。
《中國經營報》則認為,這體現了蘋果對於中國消費者痛點把握不準的一種無力感。在中國市場,蘋果過去幾年一個很大的短板在於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與本土廠商之間的差距太遠,各國產廠商花式營銷戰不斷,線下渠道不斷擴張,線上網際網路營銷與情懷營銷、明星代言、廣告持續轟炸的時候,蘋果在中國市場基本上是失聲的。
在微信支付寶在大打補貼戰、通過城市服務商線下地推商戶快速橫掃市場的時候,蘋果Apple Pay與前兩者相比,在市場反應速度、針對線下商戶合作推進與執行能力以及營銷能力方面也相形見拙。
而這塊市場卻不容有失,資料顯示,去年第三季度,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蘋果公司應用軟體的全球最大銷售市場,銷售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7億美元。,目前,在中國的蘋果應用軟體商店中,遊戲類產品仍是主要收入來源,比如去年11月App Store全面接入支付寶,讓中國使用者更方便的進行軟體付費交易。
對於蘋果來說,它更重要的任務是構建一個契合中國市場需求以及對使用者理解更加深入的本土化團隊,這個團隊最好能滲透供應鏈、軟硬體研發、市場營銷、在零售店之外的新型線下渠道體系構建、並深入瞭解中國市場消費者的痛點。
加強供應鏈掌控
《第一財經日報》則指出,另一方面,蘋果當前也迫切需要加強與中國供應商的聯絡,蘋果對中國市場供應鏈的依賴越來越大富士康的僱員大約為120萬人,絕大多數在中國大陸工作,而且富士康去年底在廣州的610億元的鉅額投資也看的出來,中國大陸供應鏈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
觀察蘋果四大研發中心的選址可以發現,基本覆蓋了蘋果產品關鍵的供應鏈基地,不只是手機,還有iPad、Mac、桌面機、iWorchi、Touch、電視盒子等。
深圳、上海松江、南匯、蘇州含崑山、鄭州、煙臺都有蘋果代工廠。北京那邊沒有工廠,但高校眾多、人才豐富、創業氛圍濃、全球科技巨頭蜂擁,消費力較強,還是國家政治中心,蘋果有充足的理由設立研發中心。
蘋果是全球最精明的巨頭之一,手持的2300多億美元現金,除了盈利,有相當都是通過海外區域佈局避稅所得。中國內地市場龐大,供應鏈分佈裡,隱含著很多成本差異。
研發中心與供應鏈之間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每個供應鏈聚集地,所代工的蘋果產品都有參差,如此分散,就加重了供應鏈人才的訴求。現在的市場競爭高度同質化,產品層面想做出一點差異都很難。除了材料、元器件,跟工廠之間的磨合、匹配都要十分緊密。富士康裡不但常駐著蘋果的工作人員,蘋果更是買了幾十億美元的裝置租賃給富士康。
與此同時,蘋果加強與供應鏈的聯絡其目的還在於掣肘中國手機廠商在本土市場培植自身的供應商體系。在國內,華為、OPPO、vivo等廠商也在構建自身的供應鏈體系,臺灣聯發科、大立光、群創、閎暉等供應商也同樣是華為的供應商,華為海思處理器也開始由臺積電代工。OPPO有自己的工廠,供應鏈環節生產線也在逐步提升與擴大。蘋果已然意識到其供應鏈地位受到威脅,需要加強中國供應鏈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