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背後的故事

  阿里巴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 阿里巴巴上市道路背後的故事

  自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B2B上市公司去年6月在香港退市之後,阿里集團的整體上市便成為全球業界矚目的焦點。業內預期,阿里集團的IPO規模將超過Facebook,進而成為市值僅次於谷歌和亞馬遜的網際網路公司。

  但時至今日,阿里集團的上市地點還沒確定,今年內完成IPO幾無可能。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阿里巴巴本應是各大證券交易所的爭搶物件,但它卻兩次被擋在了香港證券交易所門外。一家業績優異的公司,因控制權問題和極其複雜的公司架構而遲遲不能上市,這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在阿里集團整體上市之前,馬雲試圖通過回購大股東雅虎的股權來解決盤亙多年的控制權問題。雅虎同意阿里的回購,但提出了諸多條件,其中之一便是“合格的IPO”,也即阿里巴巴的估值至少達到385億美元。

  對阿里巴巴而言,在香港上市更易獲得“合格IPO”。但香港的《上市規則》秉持公眾利益優先的原則,不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股權結構,而馬雲作為創始人和小股東,恰恰是通過這種方式保持著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迄今,香港證券交易所兩次否決了阿里集團的上市請求,馬雲面臨艱難的選擇:如果是失去控制權的上市,那麼他之前所做的各種努力,包括支付寶的股權變更,均會失去意義;如果無法實現較高估值,他對此前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均難以交代。

  如果轉去美國上市,阿里巴巴需做好被做空的準備;如果仍決定在香港上市,馬雲就需要降低預期並承擔風險。看似簡單的兩件事情,對馬雲來說都不容易。而這種兩難局面的形成,又源於中國特定的商業環境。如何讓企業不再扭曲生存,值得各方深思。

  阿里巴巴的上市計劃又延後了。

  10月1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在一次媒體交流活動上表示,香港市場對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還需要時間研究和消化,阿里巴巴決定不在香港上市。

  阿里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始於今年初,但因港交所規定不利於馬雲掌握公司控制權,故雙方就此問題有過至少兩次斡旋。馬雲曾提出“AB股”上市方案,迅速被港交所否決。港交所主席周鬆崗稱,不能因為一小部分人的方便,而放棄保障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沒隔多久,阿里巴巴再度與港交所商討以“合夥人制度”上市,依舊未獲認可。所謂合夥人制度,核心是上市後的阿里董事會半數成員將由合夥人提名,合夥人擁有重大交易和關聯方交易的投票權等。藉此,馬雲及阿里創業團隊可掌握公司控制權。

  9月24日,阿里首席戰略官曾鳴透露,阿里合夥人的數量未來有可能達到300人。目前已產生28位合夥人。

  香港證券交易所總裁李小加9月25日撰文“投資者保障雜談”迴應稱,阿里所為關係到審慎程式,該所不會因新來者而朝令夕改。“當‘公眾利益’與港交所股東利益之間發生衝突時,我們永遠要把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據港交所規定,公司必須提前兩個月提交上市申請。因此,阿里巴巴今年在港上市的大門幾乎已經關閉。

  由馬雲一手締造的阿里巴巴,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主要經營業務由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網、阿里雲等構成,為全球650多萬商家和近3億消費者提供電商服務。2012年淘寶和天貓兩個網站的總交易額突破1.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00億美元,超過eBay和亞馬遜兩家公司的交易總額,佔中國零售市場5%的比例。

  交易額並不等於阿里巴巴的收入,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和佣金。阿里巴巴大股東雅虎的財報顯示,在2013年4月到6月的第三財季中,阿里巴巴集團的營收為17.37億美元,同比增長61%;毛利潤為12.88億美元,同比增長74%。阿里集團已經超過騰訊公司該公司在港市值已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最賺錢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如今,馬雲已將阿里巴巴打造成一個獨特的電商生態系統公司:資料為土壤,底層是淘寶集市,從集市中長出了天貓、航旅、音樂等諸多業務,猶如樹種,互相競爭,各有高矮。大中小賣家在其中優勝劣汰,支付寶和阿里金融、物流為其提供服務,阿里可利用金融、SNS、搜尋等多種手段調節市場,以達到生態系統的平衡。

  馬雲曾多次表示,阿里上市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上市,而是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的上市。在投行界看來,這是一個頗具想象空間的上市概念。目前,投行給其估值介於550億美元至1100億美元之間,有望超過Facebook 2012年上市時的估值1040億美元。如果一切順利,上市後的阿里巴巴集團有望成為市值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網際網路公司。

  《經濟學人》曾於3月份刊登“阿里巴巴現象”的封面文章,文中甚至將其與蘋果公司相媲美,稱:幾年之後,它便將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市值傲居全球榜首的蘋果現估值約為4200億美元,而2009年時僅為900億美元。

  恰恰就是這麼一家萬眾矚目的電子商務明星公司,上市卻屢屢受挫。

  不得不上市

  對馬雲而言,完成與雅虎簽訂的“合格IPO”協議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保證公司控制權的前提下完成上市

  阿里巴巴的13年曆史,就是一部馬雲個人的奮鬥史。人們樂於看到一個草根英語老師艱苦創業、屢吃閉門羹卻又奇蹟般地成為商界巨鱷的勵志故事,卻一直忽略了馬雲在與資本、股東、董事會博弈中的如履薄冰與步步為營。

  從一開始,馬雲及其阿里巴巴就是VC風險投資追逐的物件,而馬則對他們恪守著底線。馬雲將VC比作咖啡店,並稱矽谷到處都是咖啡店。

  八年前,馬雲為了阻擊當時強大的競爭對手eBay易趣,還是向投資者彎下了腰。2005年8月,雅虎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里巴巴35%的股份。馬回憶稱,此次收購嚇跑了eBay,同時雅虎中國為阿里巴巴帶來了P4PPay for performance,按效果付費以及可貴的失敗經驗。

  原雅虎中國總經理謝文告訴《財經》記者,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和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給予了馬雲一定信任,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從不過多過問。董事會四名席位中,阿里佔兩席,雅虎和軟銀各一席,集團控制權依然在馬雲手裡。

  根據2005年阿里與雅虎的協議,從2010年10月起,雅虎投票權將增至39%,馬雲等管理層的投票權降為31.7%。同時,雅虎在阿里的董事會席位增至兩席。這預示著股權和投票權均不佔優的馬雲有可能失去公司控制權。

  為了防止控制權旁落,馬雲在內部發起了“Long March”長征計劃。從2010年2月起,多次向雅虎發起回購,均被拒絕。“雅巴”關係開始惡化。同年,美國雅虎和Ebay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後者為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

  “阿里巴巴在那一年把靈魂抵押給魔鬼,但我們完成了上市,沒有把靈魂贖回來,很多的中國民營企業也是一樣。”時任阿里巴巴總裁衛哲說。之後不久,他在接受境外媒體採訪時,將阿里巴巴與雅虎的關係比作日漸疏遠的孫子和爺爺,“而爺爺總是要去世的”。

  此後,馬雲不斷強調“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暗示“來了又跑”的股東註定無法給公司創造價值。

  不久,發生了一起微妙的事件。

  2010年底,央行頒佈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求非金融機構內資應具有絕對控股比例才能取得支付牌照。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由外資控股,顯然不符合條件。於是,馬雲在未經董事會同意的前提下,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持股的二級子公司中,轉移到了當時由馬雲和謝世煌控制所有的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阿里巴巴。

  這一破壞“契約精神”的做法引發了包括阿里股東、媒體、公眾和華爾街投資者的聲討,並誘發了2011年-2012年華爾街針對中概股的做空事件。馬雲在資本界的信用自此一落千丈。

  就在支付寶事件掀起的軒然大波尚未退去之際,2012年6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在港交所以發行價退市。此舉讓不少因看好阿里巴巴未來而做投資的小股東遭受損失。

  支付寶事件充分展示了馬雲的強勢和無所顧忌,這讓雅虎被迫回到了談判桌前。2012年5月,阿里巴巴宣佈回購雅虎股票。

  雅虎與馬雲簽訂協議,阿里將以76億美元回購雅虎手中20%阿里股份。並且,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股份中的50%。

  最關鍵的是,在該協議中雅虎放棄了董事會的一席,至此阿里的四人董事會架構中,管理層佔兩席,雅虎及軟銀各佔一席。馬雲重掌公司控制權。

  目前,雅虎和軟銀持股比例分別為24%和31.9%,馬雲持股比例為7.43%,其他高管,包括陸兆禧、武衛、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分別為0.29%、0.03%和2.15%,中投公司、中信資本、博裕資本及國開金融等持有剩下股份。為了向雅虎支付76億美元的巨資,馬雲不得不向八家國際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借債20億美元。

  但去年5月的協議還規定,只有在阿里集團完成合格的IPO時,上述回購約定方可生效。合格IPO的定義是:融資毛收入需高於30億美元、IPO發行價需要比阿里回購雅虎股份的13.5美元溢價10%。按此計算,阿里IPO時的估值至少要達到385億美元。

  阿里巴巴集團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協議簽訂之後阿里內部就悄悄啟動了上市計劃。“不得不上市,並且要儘早上市。”

  需重提的是,2011年在支付寶事件中,馬雲為補償軟銀、雅虎等阿里巴巴股東的損失亦簽署了相關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馬雲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準,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這意味著,支付寶的上市已在馬雲計劃之中,並且上市估值不能太低亦不能太高。馬雲亦在阿里內部表示過,阿里巴巴上市會有三個波次,第一次是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第二次是支付寶及阿里金融,第三次是阿里資料。陸兆禧也公開宣告,支付寶及阿里金融將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公司之中。

  微妙之處在於,支付寶及阿里金融相繼獨立今年2月成立平行於阿里集團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逐漸脫離了阿里集團董事會的控制。而支付寶與阿里金融又服務於阿里集團業務,並依託於該業務形成的資料。若馬雲失去阿里集團的控制權,對於其後續的金融、資料上市公司都將產生多重影響。

  多位阿里巴巴中層以上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阿里巴巴曾暫定兩個上市時間點,分別是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上市每股價格暫定35美元-40美元。

  對於一個超級明星企業來說,完成與雅虎簽訂的“合格IPO”要求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保證公司控制權的前提下完成規定動作。

  凱威萊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文紅Rose Zhu律師接受《財經》專訪時稱,上市之後,若遵循“同股同權”的香港原則,投票權應與其股權比例相當,僅持股7.43%的馬雲就無法維持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在謀求上市之際,馬雲仍將投資者看作“錢”的化身,他對一家內地媒體表示,“這世界上的錢有的是,我不相信找不到相信我們想法的錢。”

  但阿里這次解決的並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控制權。內地、香港、紐約,誰將更符合要求?

  何處上市

  港交所始終是阿里巴巴的最優選擇,這不僅與資本市場的地理位置有關,亦與阿里巴巴把什麼業務裝入上市公司有關

  此次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的主體為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這是一家註冊於開曼群島的公司。由於中國證監會要求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公司,其主體必須在中國內地,阿里的上市地點只能在香港和美國等境外市場產生。

  朱文紅稱,若想以較少股份控制上市公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選擇“AB股”的雙重股權架構的上市模式。這個模式在美國適用,但港交所並不支援。

  所謂AB股模式,即將普通股分為A、B兩個系列,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A系列普通股有1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B系列普通股每股則有N票通常為10票投票權。這種模式可確保創始人和管理者實現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比如百度,其創始人李彥巨集共持有百度558萬份普通股,其中A類股9萬股,享有0.09%的投票權,B類股549萬股,投票權為52.22%。藉助該模式,李和其妻子馬東敏共持有百度20.78%的股份,但投票權高達68.17%。

  朱文紅稱,如果馬雲欲在美國發行B股,他就需要獲得現有股東的同意,而馬雲的股東有可能要求利益交換。

  除此之外,阻礙阿里在美國上市的最大問題,是資本市場對其並不信任。

  一家操作過多起海外上市的中國律師事務所的高階合夥人告訴《財經》記者,支付寶事件後,美國雖然不禁止,但也不歡迎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的中國公司,尤其是阿里巴巴。

  這種不信任還將令阿里在上市之後,面臨遠高於其他公司的訴訟風險。在美國,股東可以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場上起訴董事和高管。近年來,這些訴訟律師已經瞄準了中國公司,任何造假和違規都有可能引發訴訟和高額賠償。而在香港,只有少數公司有訴訟先例。這就是為什麼複雜的大型中國公司總是希望在離家近的地方上市的原因。

  權衡之下,阿里巴巴將上市地點首選在香港。

  有利之處在於,香港市場歡迎內地的科技股,有望給出較高的市值。比如,9月16日騰訊在港交所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相比上市時股價增長超過100倍。同時,阿里在香港已有資本市場基礎,原CFO蔡崇信在2013年卸任後,就常駐香港負責投資者關係。今年阿里又聘請香港投行界資深人士姚允仁擔任融資部主管。

  不利之處在於,香港證券市場通常遵循同股同權原則,很少為優先股等公司治理上的特殊條款破例。阿里巴巴對此的創造性應對舉措是:提出罕見的合夥人制度。

  合夥人制度在香港並無先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比制度程式還要重要,但馬雲希望兩全其美。”一位投資人說。

  馬雲明白香港證券市場對其的渴望,9月10日他發內部信表示,集團只會在支援其通過合夥人架構掌控集團長遠未來的交易所上市。但9月25日,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仍被港交所否決。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阿里在香港上市無望,還有另外的辦法可以解決公司的控制權問題。

  朱文紅律師稱,理論上,方法之一是通過與阿里巴巴現有股東,尤其是軟銀和雅虎,以簽訂投票協議的方式來獲得董事會的控制權。這些投票協議可要求現有股東為馬雲提名的董事人選投票,或者讓股東同意簽署一份“一致行動協議”,將表決權委託給馬雲。

  朱文紅稱,另外一個理論上的掌握控制權的辦法是推出優先權股,儘管在香港優先股很少見,但中芯國際曾被允許行使優先權併發行了優先股和認股權證。這些優先股和認股權證擁有10倍於普通股的投票權,同時優先股股東支付了高幹普通股股東10倍的對價。

  一個正面的例子是馬化騰,南非 MIH公司持有騰訊34%的股份,而馬化騰持股數僅為10%,持股的比例遠小於百度的李彥巨集夫婦20%和360的周鴻17.7%。但MIH給予了馬化騰充分的信任,一開始就放棄了投票權。

  而在阿里巴巴的大股東們之間,這種信任恰恰是馬雲曾經擁有、現在失去了的。

  如果馬雲無法在短期內再次取得股東和市場信任,阿里將無法在香港上市,赴美上市就將變成其最重要選擇。據《財經》記者瞭解,阿里巴巴一直有赴美上市的備用方案,其中第一步,就是著手更改其執行多年的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以增強海外資本市場的信任。

  VIE結構起源於新浪公司。因中國政府規定外商不能提供網路資訊服務即擁有ICP牌照,而新浪又必須引入國際資本,便只好走了一條曲線拿牌照並在國外上市的路徑:先在開曼設立一家公司,再在香港設立一家子公司,通過香港子公司在中國內地設立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即WOFE,同時設立一家全內資的可持牌公司,最終由WOFE通過協議控制把內資公司的利潤轉移給香港公司或者開曼公司的外資股東。

  自新浪借VIE結構成功上市之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大多走的都是這條道路,如百度、世紀佳緣、新東方等等。

  但支付寶事件之後,VIE結構中的協議控制被無法保證股東利益。在該事件中,浙江阿里巴巴即為阿里巴巴集團協議控制的內資企業,但馬雲將支付寶業務轉移至浙江阿里巴巴之下後,並未接受協議控制,阿里巴巴集團亦不再合併原來的支付寶收入。這讓所謂的“協議控制”變成一紙空談。

  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亞洲管理合夥人及大中華區公司業務主管李大誠Rocky T. Lee律師稱,通過對VIE架構的調整恰恰可以避免這一點。

  新架構的核心是:內資持牌公司,將境內利潤以“商業合同對價”的方式直接支付給境外的公司,香港公司不再只是一個“殼”公司,而具有資產和實際運營業務。舊結構中的協議控制至今在中國法律框架下仍處於“灰色”地帶。但新架構中的跨境合同將服從於香港法律管轄且會被要求實際履行,從而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法律保護。據瞭解,這個架構的更改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

  改造之後的阿里巴巴,或可重建與美國投資者的信任。

  10月14日,阿里巴巴負責投資併購的副董事長、前CFO蔡崇信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交流會議上明確表示,因VIE結構,阿里巴巴不符合中國內地的上市規則,並暗指稱,若某個交易市場香港反悔,阿里還會考慮。

  對阿里巴巴來說,香港始終是其最優的選擇,這不僅與資本市場的地理位置有關,亦與阿里巴巴把什麼業務裝入上市公司有關。

  關聯交易隱患

  一家看不懂的公司很難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股東會擔心,馬雲隨時可以在不告知股東的情況下對這家公司的業務或業績進行調整

  據阿里多位高管向《財經》記者透露,阿里將採用事業部形式,擇選優質資產和業務性資產上市,前者如阿里媽媽、天貓、航旅、音樂、B2B業務等正在或者即將產生正向現金流的業務線,後者如搜尋、聚划算、阿里雲等具有想象力的業務。阿里巴巴集團官方向《財經》記者回應稱,除了阿里金融和菜鳥物流,其餘資產都將打包上市。

  為了避免腐敗、假貨帶來的市場風險,淘寶網的網路運營實體不在上市資產中,但由其產生的成本和收入將計入上市公司。

  阿里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淘寶+天貓+B2B”,其中前兩者收入佔據90%以上。其中,B2B收入來自所收取的中國供應商的年費、服務費及廣告費;淘寶收入則完全來自各種廣告收入,如與大賣家簽訂的KA框架協議一年150萬起、直通車P4P、鑽石展位業務、超級賣霸、天天特價等,以及少量的軟體訂購費;天貓收入則主要來源於廣告、銷售額分成和服務費,比如對賣家收取技術服務年費:6000元/年,銷售分成是3%-5%不等。

  某種意義上來講,目前的阿里巴巴更像一個定位明確的網際網路廣告公司。

  但是,業務之下的組織結構卻令人眼花繚亂,其交織而成的關聯交易或成上市最大的攔路虎。

  多位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擁有25個事業部、200多家子公司的阿里巴巴,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架構最龐雜、關聯交易最複雜的一家,這在過去削弱了雅虎等大股東對公司的知情權,卻保證了馬雲等管理層對公司業務的控制力。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佈了最新一次架構和人事變動,新增兩個事業部並升級了兩個事業群,至此阿里共有25個事業部+兩個事業群。這些事業部業務彼此交叉、邊界模糊、名稱近似甚至部分員工是同一批人。

  比如,阿里事業部中包含的共享業務事業部、商家業務事業部、綜合業務事業部、互動業務事業部,沒有任何公開資料顯示它們之間有明顯區別。

  一位阿里員工入職時在一淘,後來被併入無線團隊,今年又到了搜尋事業部。而就在9月的一個早晨,這位員工收到郵件,發現被歸入新設立的淘點點事業部。

  更復雜的還有阿里巴巴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及關聯公司。

  《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支付寶只是阿里眾多關聯公司的代表之一,阿里集團旗下不為公眾所知的子公司及關聯公司可能多達200家以上。

  根據阿里內部財務資料,阿里內部的子公司分為九大體系:集團國內公司、集團海外公司、B2B國內公司、B2B海外公司、阿里雲、阿里金融、淘寶、支付寶、雅虎,每個體系都下屬6家-70家不等的國內外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這些公司部分是馬雲個人持股或擁有80%以上的絕對控股。

  在淘寶體系下,子公司數量達到16個左右,如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浙江淘寶網路有限公司、杭州阿里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淘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天貓網路有限公司等。

  其中,浙江天貓網路有限公司的工商註冊資料顯示,馬雲投資800萬元,對該公司持股80%,而另一自然人謝世煌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持股20%。這家2011年註冊於杭州餘杭區的公司中看不到阿里集團中其他股東的身影。在另一家名為浙江淘寶網路有限公司的股權架構中,馬雲個人持股80%。

  馬雲還在阿里巴巴集團公開投資過的公司中擁有個人股份。2013年1月,阿里集團宣佈投資蝦米音樂,這家名為杭州繆斯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資訊顯示,浙江淘寶網路公司100%對其持股,上述公司均屬於馬雲個人投資的公司。9月10日,蝦米部分業務被整合進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將打包進阿里的上市資產。

  有律師認為,在VIE架構中,內資持牌公司往往採用自然人控股的方式,所以馬雲高持股的公司,未必是馬雲的個人公司,馬雲的股份代表的其實是集團利益。

  但據一位中資基金合夥人稱,雖然不排除阿里集團和馬雲、謝世煌之間通過其他協議實現股東權益,但是這種關聯交易存在隱患。投資者可能會認為:既然馬雲幾乎在每一個阿里重要業務線之外都佈局了大量關聯公司,少數由自己控股的公司,那他就可以通過它們控制住阿里利益和業務輸入、輸出,必要時也可進行騰挪、轉移。

  典型者如阿里金融,包括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之前,阿里金融一直在阿里巴巴集團架構之下,屬於集團直接管轄。但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從來就不屬於集團,該公司從2010年成立之始,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其最大股東,除此之外,馬雲、彭蕾、曾鳴、金建杭、邵曉峰各佔股10%。

  而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於公眾來說並不陌生。2011年,馬雲將支付寶從阿里剝離,就是裝進了這家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00年開始營業,投資人股權和註冊資本金有過多次變更,2013年1月11日變更後的股東結構為,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企業持有41.14%,謝世煌持有11.57%,馬雲持有46.29%。馬雲仍是此公司的最大股東。

  其中的杭州君澳股權投資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11月的公司,它的股東由彭蕾、陸兆禧、邵曉峰、曾鳴、王帥、姜鵬等20位高管組成。這些高管持股比例在2%-9%之間不等。

  “一家看不懂的公司很難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獨立網際網路分析師葛甲說。股東會擔心,馬雲隨時可以在不告知股東的情況下對這家公司的業務或業績進行調整。

  據內部人士透露,支付寶和阿里巴巴之前應當存在密切的資料和經營往來每完成一筆費用,阿里需要向支付寶支付費用。2010年在淘寶每成交1000元淘寶可收入2.5元,其中0.7元給了支付寶。而浙江淘寶網路、浙江天貓網路等馬雲持股80%的公司與阿里現有業務高度相關,都屬於持續性關聯交易。

  和君資本合夥人王豐稱,阿里和支付寶之間無法劃分清楚,阿里向賣家收取佣金,向支付寶支付手續費,如果想讓支付寶多賺錢,就提高手續費,降低佣金比,那麼自然利潤調轉入支付寶,反之則轉出。這意味著,阿里在上市時,將面臨比其他公司更多,也更嚴格的關於關聯交易的合規審批和披露要求。

  一位證券投資銀行部保薦代表人向《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內地證交所對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要求極為嚴格,如果支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同類唯一交易,那麼支付寶就應該整合在擬上市公司裡,而不能作為關聯交易存在。除非阿里巴巴集團使用另一家第三方支付手段。

  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文紅稱,港交所規定,上市前,需要披露持續性關聯交易額度的三年預測,一般交易額占上市公司的總資產或市值在0.1%及以上的交易,都可能觸發披露,如果佔到5%及以上,即觸及非關聯股東的審批,時間成本往往相當高。

  在美國,10%以下的股權交易無需披露。美國SEC貿易市場部清算辦的高階法律顧問Mark Saltzburg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有更為嚴格的風險披露制度,任何有損股東利益的因素都必須披露,比如假貨、關聯交易風險等。對關聯交易的風險披露則需詳細到為何給出這樣的交易價格。

  這與香港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言一致,李表示,美國以披露為主的市場機制,與身經百戰的機構投資者和一究到底的集體訴訟文化組合在一起,發揮重要的制約作用,可抗衡同股不同權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香港要學習,必須有足夠的配套組合。

  “關聯交易的存在,不一定導致公司不能上市,但可能在上市的旅程中會更加艱難。”朱文紅說,其側重點是披露及非關聯股東的審批。

  那麼,馬雲有沒有可能解除關聯交易?

  與國內其他關聯交易複雜的公司不同的是,阿里巴巴集團的VIE結構屬性,註定其需要在中國大陸設立全內資持股的可持牌公司。

  例如,阿里巴巴B2B公司2007年於香港上市時公佈的招股說明書稱,杭州阿里巴巴廣告有限公司簡稱“杭州阿里巴巴”為中國內地拿牌公司,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公司簡稱“阿里巴巴中國”對其進行協議控制,而阿里巴巴中國為B2B業務的主要運營公司之一其他還有三家運營公司,且是Alibaba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的企業。

  Alibaba香港有限公司則是Alibaba投資有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100%控股的企業,後者為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開曼群島100%控股的企業。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才是真正的B2B上市主體,其股權結構為阿里巴巴集團持股75%,公司僱員、顧問及公眾持有剩下股份。

  通過層層控制、多方重組,方獲得內地運營B2B的資質,同時擁有控制權。B2B業務尚屬單一業務,如今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牽扯業務複雜得多,事業部多達25個,所需牌照亦更多。

  工商註冊資料顯示,上述浙江淘寶網路和浙江天貓網路為主要持牌公司。前者持有六張牌照,淘寶網、一淘網、一搜網、湖畔社群、淘網址、遊書園等所需牌照均在其名下最後更新時間為今年3月10日;後者則至少持有天貓、聚划算的兩張牌照。

  相關專家向《財經》記者表示,浙江淘寶網路所持有的淘寶網站牌照,是涉及到營利性質的網站才需要辦理的。這說明,該公司並非簡單的持牌,亦存在交易。

  在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之前,阿里曾對多個公司進行重組,從而實現資質和控制權的同時擁有。此次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對馬雲來說,亦是理清股權關係的一次絕佳機會。

  正如政府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管制,令其有了將支付寶轉移出阿里巴巴集團的機會。這一次馬雲是否會通過200多個阿里控股的子公司和自己或其他高管控股的公司梳理出更多支付寶一樣的好業務?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的心思、馬雲的控制權之爭,再加上政府備受爭議的牌照管制、證券交易所的嚴格規定,註定了阿里巴巴集團上市之路的一波三折。

  待完善的生態系統

  “阿里的生態是電商生態,這是一種初級的生態系統,而真正生態系統是繁榮、開放的生態系統,如谷歌、亞馬遜”

  即便完成了架構重組、合規上市,馬雲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2013年7月,高盛分析師Heath Terry將阿里估值上調至1050億美元。在全球網際網路公司中,這個估值僅次於谷歌 3000億美元和亞馬遜 1361億美元,排名第三。

  阿里巴巴將是第一個以生態系統概念上市的公司。無論是衍生出的諸多業務,還是重新打散組合的25個事業部+2個事業群架構,均令該概念得以成立。最近兩年阿里巴巴更是通過多項投資、併購,獲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如O2O概念的丁丁、高德、美團、蝦米音樂以及社交渠道新浪微博、陌陌等等。

  但概念背後的真實情況如何?

  首先,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從目前透露的資訊來看,支付寶、阿里金融、菜鳥物流皆不被打包進上市公司。在支付寶及阿里金融獨立出阿里集團之後,這種不完整性在日後得以彌補的可能性更是大大降低。除非馬雲重新奪回阿里巴巴集團的控制權,再考慮將支付寶與阿里金融實現並表。

  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上市時都因後續的可想象業務而獲得高市值,如Facebook、亞馬遜,前者是大資料、金融、移動產品等,後者是大資料、金融、物流、硬體產品等。但對阿里巴巴集團來說,這些生於其中、長於其上,但並不擁有,因此無從想象。

  其二,如何運營一個生態系統公司,阿里目前未尋到章法。

  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生態系統究竟是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

  現在阿里巴巴的做法是,四五個團隊同時做一個專案,然後由其自己去演化成不同的物種,在演化的過程中若發現仍長不出差異化,便將其合併。曾鳴認為,這與過去計劃經濟只能擇其一的發展思想,已完全不同。但他亦承認,阿里巴巴做事的效率確實較低。

  其三,阿里巴巴現有業務本身及其延展性正在面臨很多挑戰。

  “阿里的生態是電商生態,這是一種初級的生態系統,而真正生態系統是繁榮、開放的生態系統,如谷歌、亞馬遜。”華平資本合夥人黃若告訴《財經》記者。黃若在2007年至2008年曾擔任淘寶網副總裁。

  亞馬遜從B2C起步,建立了自己的應用社群、銷售商系統、作者系統,並推出Kindle、平板電腦等硬體裝置,同時自然而然產生龐大的雲端計算能力,去年來自亞馬遜雲端計算的收入已經達到了24億美元。谷歌生態亦是如此,其打通了從硬體作業系統、應用平臺、流量分發平臺,佔據了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產業鏈。

  對比之下,阿里的盈利模式顯得比較單一,收入來源主要為“廣告+佣金”。而且,B2B業務正不斷被擠壓,據其退市前的財報顯示,2011年一季度末,阿里巴巴B2B付費會員83.2萬,2011年四季度付費會員下降至76.5萬。退市之後,經過調整,B2B業務有所回升,但已難承擔集團的“挑大樑”角色。

  阿里雲、無線部門則處在虧損之中。例如,阿里開發一個雲OS作業系統投入了10億元,至今沒有產出。

  目前,阿里巴巴銷售額和收入差別懸殊。淘寶加天貓去年實現1萬億元成交額,是亞馬遜的3倍。但去年亞馬遜從出售商品等各項業務中獲得的營收為611億美元,而阿里巴巴只獲得了40.83億美元。

  不過,這亦可能被認為是其增長的前景。阿里天貓銷售部門的一位中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上市之前阿里一直在壓制賺錢的慾望,比如將首頁的廣告位減少甚至裁撤銷售部門,馬雲還曾在內部表示,業績太高了,要下調。“上市之後,輕易可以提高利潤,不就是增加幾個廣告位和佣金點數嗎?”該人士說,阿里上市後1年-2年的報表一定不會難看。

  但1年-2年的可見預期與高達千億美元的估值之間,並不太匹配。Facebook曾因高估值、高市盈率,而出現股價大跌的情形,直至今年才升回來。

  業界對阿里巴巴商業模式最現實的想象空間是:移動電商平臺的擴充套件,以及天貓佣金的不斷提升。但在這兩項業務上,阿里巴巴正遭受競爭對手的猛烈狙擊。

  今年上半年,京東商城的家電和3C數碼市場份額接近50%,首次超過天貓。今年9月,京東商城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至此京東已構建了一個涵蓋物流、金融的電商生態系統,與阿里相比,京東擁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更誠信的名聲。阿里巴巴的物流體系則仍在懷胎狀態。

  在移動平臺領域,騰訊將成為阿里最大的對手。憑藉一款微信產品,騰訊完成了其商業閉環,支付、交易、電商、娛樂、社交全部可在此達成。正是基於這一產品,騰訊市值突破了千億美元並仍在增長。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移動領域的想象空間僅僅是淘寶的平移。

  阿里巴巴試圖通過投資、併購移動產品,以彌補社交、娛樂等生態的缺失,從而達到閉環效果,但至今未看到明顯效果。某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投資部門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阿里所做的很多投資都是戰略入股,對其實質性幫助不大,亦不能實現對上市公司的並表,比如新浪微博、高德、美團等。

  前雅虎總經理謝文認為,阿里巴巴未來的利潤增長空間有限。因為阿里業績的增長受益於中國消費增長紅利,隨著資源集中,回報率一定會下降,增長率必然減緩,這個趨勢將在這一兩年出現。

  另有Facebook大資料工程師告訴《財經》記者,他在與騰訊、阿里人員交流中發現,從後臺情況來看,騰訊後臺規劃較為系統,而阿里巴巴因業務龐雜,鋪的面太寬,導致其後臺極為割裂,更為糟糕的是,阿里巴巴的管理者並未開始對此做相關規劃。

  上述Facebook工程師表示,如果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因後臺不統一造成的巨大效率成本將被計入上市公司的運營成本中,而Facebook便曾深受其害,這一度成為拖累其利潤的主要指標之一,Facebook用了近兩年才將後臺統一,得以降低該項成本。該人士對阿里巴巴的技術能力,並不看好。

  美國SEC貿易市場部清算辦的高階法律顧問Mark Saltzburg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則對海外市場拓展發表了個人看法:在個別市場獲得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在海外市場並不會所向披靡,例如亞馬遜、Facebook、eBay在美國十分突出、甚至處於絕對控制地位,但是在很多國家地區,它們僅獲得十分有限的市場份額。

  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多數人士認為,在看慣了高科技公司和多種概念的美國資本市場,阿里巴巴成為做空物件的可能性很大。

  急需高科技公司提振自己的香港資本市場,確實是阿里巴巴最佳的上市地點。但一位香港證券公司的操盤手告訴《財經》記者,出於對阿里業務及馬雲過往的擔心,他對阿里上市後股票走勢並不看好。另一方面,投資者會害怕阿里集團重蹈B2B公司的上市覆轍——上市後再也沒有超過發行價。

  在2007年阿里B2B業務上市時,淘寶曾被視為阿里巴巴最具潛力的資產,而如今,支付寶和阿里金融才可稱為馬雲最具想象力的資產。“阿里上市之後,你可以想象,當年的B2B就是今日阿里上市公司,當年的阿里電商就是今日支付寶,當年所有事情都可能在今日重演。”一位阿里離職高層說。

  知情人士預測,阿里上市時的估值會控制在1000億美元左右,未來可能漲到1300億美元左右,然後回落,最後達到一個相對穩定值,估值既要保證能還債阿里與雅虎的回購協議又要讓未來有增長空間。

  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上市之外,還懸著一份馬雲與雅虎、軟銀等簽下的支付寶補充協議,支付寶也要上市。再往後,馬雲還有大資料、大物流的上市巨集偉戰略需要按波次實現。

  留給馬雲的時間不多了。

  阿里巴巴公司架構複雜

  按照業務,阿里巴巴集團分為25個事業部+2個事業群。

  25個事業部分別為:共享業務事業部、商家業務事業部、阿里媽媽事業部、一淘及搜尋事業部、天貓事業部、物流事業部、良無限事業部、航旅事業部、類目運營事業部、數字業務事業部、綜合業務事業部、消費者門戶事業部、互動業務事業部、無線事業部、旺旺與客戶端事業部、聚划算事業部、本地生活事業部、資料平臺事業部、資訊平臺事業部、阿里雲事業部、B2B中國事業部、B2B國際事業部、B2C國際事業部、阿里巴巴網路通訊事業部、淘點點事業部。

  兩個事業群分別為OS事業群和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

  但是,阿里集團在實際運營時又有一套子公司體系,共有9大子公司群,包含200多家子公司含殼公司和關聯公司。

  ●集團國內,包含16個子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浙江淘寶科技有限公司、傳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傳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太極禪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

  ●集團海外,約有65個左右的子公司,如Alibaba CHINA HOLDING LIMITED、阿里巴巴金融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等。

  ●B2B海外,約有33個子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香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網路中國有限公司、國際展覽產業聯盟有限公司等。

  ●B2B國內,約13家子公司 如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廣告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橙力量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阿里金融,約有6家子公司,包括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商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阿里雲,約有37家子公司 ,包括阿里巴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阿里雲端計算有限公司、北京萬網誌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力奈特科技有限公司等。

  ●淘寶,約有16家子公司,包括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浙江淘寶網路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媽媽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天貓網路有限公司、北京淘寶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繆斯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

  ●支付寶,約有18家家子公司,包括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支付寶中國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集分寶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雅虎,約有7家子公司,包括國風因特軟體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雅虎網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

  子公司和事業群之間無明顯對應關係,但互相交叉、彼此關聯。

  篇2:阿里巴巴CEO張勇詳解強勁財報背後的故事

        我非常高興的向各位報告,阿里巴巴集團以強勁表現為2016財年收尾。

        我們的三大戰略:全球化、農村戰略和大資料雲端計算得到了有力的執行。同時在過去的這一財年,我們一舉跨過兩大里程碑。  第一,我們的年度零售成交額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第二,我們的年收入突破了1000億元人民幣。阿里業務的持續強勁還充分體現在年度活躍買家的不斷攀升上,已經達到了4.23億人。在過去這一季度,阿里集團總收入增速是過去4個季度來最高的,中國零售平臺的收入增速是過去6個季度來最高的。  阿里巴巴的戰略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1萬億美元成交額,服務20億消費者,我們正向這個目標穩步前進。今天,我們正在為電商業務的創變打下紮實基礎,並投資於雲端計算、媒體和數字娛樂平臺這樣崛起中的業務,從而實現我們巨集偉的構想。  在過去的一年裡,零售商業板塊完成了成功且令人矚目的轉型:從PC走向移動。猶記得集團上市時,移動成交額佔總成交額比重不到40%,只有1.88億移動月度活躍使用者。到了今天,73%的成交額來自移動,月度活躍使用者突破了4.1億。  手機等移動裝置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佔據獨特的地位,充分挖掘這點,我們在移動端完全重新定義了使用者體驗和服務。今天,在大資料和使用者互動的有力驅動下,我們的商家和消費者能夠無縫在多屏呈現、社群化的商業平臺上展開活動。  淘寶早已不止是購物。消費者到淘寶發現新事物、尋找樂趣,在購物中遇見興趣相投或者品味相似的人,在虛擬社群裡進行交流。網紅、商家和潮流達人們所組成的活躍群體,通過照片、視訊、直播、推薦、評論和時尚指導等方式,貢獻豐富且高度關聯的內容,同時促進使用者們使用分享、點評和“點贊”等功能展開交流。  天貓的定位,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成為零售業態數字化轉型的引擎。品牌商和零售商把天貓視為可信的夥伴和消費者聚集的終點站,因此不斷轉向天貓。我們會繼續專注於品類擴充套件,併為消費者不斷打磨品牌組合。  我們繼續發展核心的電商業務,通過增加消費者基數,擴充套件商品種類,並“張開兩翼”向全球和農村延伸。天貓國際實現了同比180%的增長,繼續幫助商業夥伴把品質商品向中國銷售。我們投資控股了東南亞領先的電商平臺Lazada,將讓我們進入全球最有前途的電商市場之一,擁有5.6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地區。  我們的農村發展繼續高歌猛進。農村淘寶服務站已經擴張覆蓋了超過14000個村點。我們通過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來推廣農村產品,鼓勵農村消費。我們舉辦了首次阿里年貨節,在年貨節上,超過70%的訂單通過移動完成,持續五天的活動銷售了超過21億件商品。  這個季度,核心電商業務的收入增長極為強勁,總收入同比增長39%,中國零售平臺收入增長41%。收入的強勁增長是受到線上營銷服務,特別是移動端收入增長的推動。流量增長和點選付費廣告效果的提升,都推升了線上營銷收入,而且我們確信這個趨勢會保持下去。  為何如此確信?因為PC訪問量依舊非常穩健,而在淘寶APP的驅動下,移動月度活躍使用者繼續增長。我們對服務定價非常有信心:品牌和商家越來越願意在我們P4P/阿里媽媽平臺上競價,因為除了線上銷售商品之外,營銷服務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新使用者、提升復購和建立品牌忠誠度,最終讓這些企業線上線下的整盤生意受益。  我們的雲端計算業務繼續走在高增長的軌道上,已經擁有50萬付費客戶,收入同比增長175%。我們釋出了“數加”平臺——一站式的大資料解決方案平臺,提供包括計算引擎、資料分析、機器學習和資料應用等功能。阿里雲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雲端計算企業。  最後,我們的媒體和數字娛樂生態系統初露崢嶸。在4月,我們完成了優酷土豆的私有化交易,這將會成為視訊內容和分發網路的支柱。我們的移動瀏覽器UCWeb孵化出的移動搜尋、移動應用分發、UC頭條新聞服務,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媒體分發渠道。這些板塊加上OTT盒子,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多屏數字內容分發網路。更重要的是,當這些媒體和數字娛樂業務與零售商業平臺結合後,我們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多屏、跨平臺的整合營銷能力。我們的大資料整合橫跨旗下諸多媒體資產與合作伙伴,能夠讓品牌商和營銷者們把促銷活動中的匿名流量轉化為可識別,可全平臺追蹤的使用者。商家將可以更高效的觸及和管理顧客,並且轉化成零售商務平臺上的成交額。

  篇3:阿里聯手蘇寧背後的故事:殊途同歸

今天下午4點30分,當馬雲和張近東出現在南京諾富特酒店會議廳時,現場近400名記者才意識到,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新聞釋出會。

  下午4點,蘇寧釋出公告,宣佈阿里巴巴投資蘇寧283億,持有蘇寧19.99%股份,雙方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瞧!雙方的關係已經離4個9不遠了……

  1

  訊息被嚴格保密到了最後一刻。此前,近200名記者正在採訪蘇寧參與主辦的“網際網路+零售紫金峰會”,到了下午突然被告知有一個重要的釋出會馬上要在隔壁召開……另外100多名記者的經歷則更加傳奇,他們受邀趕到鎮江參加“阿里巴巴未來戰略溝通會”,一上午的大雨滂沱和等待之後,下午三點,終於出發前往被工作人員帶往稱為“桃花源”的神祕會議地點,結果,卻被大巴車拉著送回了南京……

  之所以如此神祕,是因為兩家公司都太過特殊,任何訊息外洩都可能導致這筆中國商業零售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出現波折。

  釋出會現場,大螢幕上兩顆星球相向而行,合二為一,最終化為無窮大的符號。

  關於這次投資,釋出會上對外披露出來的細節如下:阿里巴巴將以283.43億人民幣戰略投資蘇寧雲商,成為持股19.99%的第二大股東,蘇寧將以不超過140億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約佔阿里巴巴發行後總股本的1.09%。

  中國網際網路電商巨頭聯手中國傳統零售商業巨頭,記者們清楚,這意味著,中國的商業格局將被改寫,關於線上和線下、平臺和自營、資產輕與重之間孰優孰劣的爭論將被終結,通向未來的新商業生態打開了大門。

  中國的企業,第一次在世界上成為了商業潮流的引領者。到場的近400名記者,和上午參加紫金峰會的王健林、李彥巨集等商界大佬們一起,成為了這一里程碑事件的見證者。

  2

  究竟是阿里主動追逐蘇寧,還是蘇寧主動靠近阿里?故事的起點並不清晰。這兩家“恩怨交織”的公司在江湖中相望已久,各自捍衛著各自的商業理想,然而大道至簡,一切複雜的關於商業模式的說辭,最終都指向初心——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於是殊途同歸。

  據訊息人士透露,雙方在三個多月前開始接觸,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多次祕密造訪西溪,合作迅速推進。而在蘇寧總部,一部獨立電梯直通核心禁地,阿里各個板塊的核心人員拖著拉桿箱,開始悄然出沒其中。

  8月4日,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為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保證公平資訊披露,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該事項構成重大事項,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5年8月3日開市起停牌。

  外界開始猜測蘇寧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究竟有何內情,但是,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到,同蘇寧聯手的竟然是阿里巴巴。

  三天前,財經及網際網路行業的記者們以為阿里在故意砸蘇寧的場子——在蘇寧操辦“網際網路+零售紫金峰會”的同一天,阿里卻大範圍邀請記者赴鎮江“桃花源”之約。記者們得到的訊息是,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菜鳥網路總裁童文紅都將現身,暢談阿里未來15年發展願景規劃。

 
  有記者在朋友圈裡再現了當時的場景……

  鎮江距離南京僅一小時車程。紫金峰會就在蘇寧位於南京徐莊軟體園的諾富特酒店舉行。

  3

  阿里與蘇寧之前的“剮蹭”讓外界不免猜測“桃花源”之邀是針對蘇寧的有意“撞車”。

  2013年兩會期間,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提案,呼籲對電商徵稅,隨後又對記者表示年銷售十幾萬的小店主不如農民工、淘寶創造的價值不如蘇寧,引發了一輪口水戰。

  2014年雙十一期間,蘇寧刊登“打臉”廣告,令輿論一片譁然。

  轉眼又是一年過去,外界驚訝地發現,阿里似乎針對蘇寧有所行動,又一季“恩怨情仇”將要上演。然而,劇情卻發生了徹底反轉。

  下午3點,阿里邀約的一百多位記者登上大巴,在雨中奔赴“桃花源”。一個小時之後,蘇寧的上市公司公告發布,披露了阿里注資的訊息。僅過了數分鐘,記者的郵箱裡已經收到了阿里巴巴和蘇寧全面戰略合作的新聞稿。

  兩批記者殊途同歸,聚集在諾富特酒店會議廳,近四百人在現場趕發訊息,阿里283億投資蘇寧的訊息瞬間在朋友圈內刷屏,到處都是不可思議的表情。

  馬雲和張近東出現在記者們面前,成為這一標誌性事件的最好註腳。

  兩天前,馬雲在為香港青年演講時說:“前20年是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後二十年將是網際網路經濟和傳統經濟的互補、融合,如果網際網路不改變,只會變成傳統網際網路。”

  當時主持人問他:“網際網路和傳統經濟到底誰加誰比較強大?”

  馬雲說:“都很強大!”

  現在,人們應該更好地理解了馬雲的意思。

  4

  馬雲和張近東,兩個曾經在不同維度埋頭趕路的傳奇企業家,如今終於在交匯點相遇。

  兩人都畢業於師範院校。1984年,張近東從南京師範大學畢業,進入南京市鼓樓區工業總公司工作。四年後的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出現一股“下海”潮流,兩人的命運由此改變。

  1990年12月,27歲的張近東辭職,在南京寧海路租下一個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取名為蘇寧交家電,專營空調。

  馬雲在1992年成立了海博翻譯社,但並不順利。兩年後,他在去美國期間接觸到了網際網路,回國後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準備創業。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一個月後,中國黃頁正式上線。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馬雲數次創業不順、“北漂”無果。1999年3月,他和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建立了阿里巴巴。馬雲在對全體員工的開業演講上說:“我們的目標有三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8o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設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當時員工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馬雲卻神奇地做到了。

  張近東的故事同樣勵志,那家豪不起眼的“小門面”在十幾年後竟發展成了中國家電連鎖業巨頭,張近東也成為了“中國連鎖風雲人物”。

  當兩人實現了各自的成功,攜手出現在南京,新的傳奇也許即將開始書寫。

  行業分析人士能夠找出10個阿里巴巴和蘇寧的優勢互補之處、20個可以馬上展開合作的方向、50個馬上就能落地實施的具體專案。但是,重要的並不是接下去的一個月雙方能夠多賣出多少家電、奶粉和服裝,重要的是生態的完整性。

  如何打通線上線下,如何讓蘇寧的1600多家實體店和物流配送體系融入阿里生態,才是合作的關鍵。

  未來是資料和現實融合的時代,資料和計算能力就像鋼筋水泥一樣支撐著現實世界,物流和資金流維持著經濟生活的運轉。阿里一直想做的,就是從地面到雲端,全面且深刻地介入並改變人們的生活。其實蘇寧也是一樣,張近東曾經希望,要將蘇寧打造成為“沃爾瑪+亞馬遜”。

  應該說,阿里聯手蘇寧,讓雙方都朝向目標邁進了一大步。想想張近東在“小門面”裡修空調、馬雲在西湖邊辦英語角的日子,真有些恍若隔世。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