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計算機倫理道德的論文

  隨著計算機的興起與發展,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也隨之產生,那就是計算機倫理道德,計算機倫理道德是和計算機相關的倫理與道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計算機網路道德問題探討》

  摘 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而作為當今的主流媒介,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凡事具有兩面性,網路在給我們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用它的便利給我們帶來各種問題,其中,網路道德成為我們現在首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社會關係、人文修養、倫理道德無一不受到它的威脅:網路詐騙、資訊交易、版權侵犯都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當務之急是整頓網路規範,使其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發展。

  關鍵詞:網路;道德;資訊化

  中圖分類號:TP3-05

  道德是一種評價我們日常行為規範的準則,它代表的是一種正面價值的判斷,而網路道德則是指我們在網路世界中的一種行為規範準則,我們在網路世界中所作的一切都應符合這一準則。高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許多問題,現在的網路就面臨著這一困境,網路虛擬世界再給我們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網路詐騙、非法資訊交易、產權侵犯、不良資訊傳播等等一系列不符合社會道德準則、不符合人文修養的問題,我們稱之為網路道德問題。

  1 網路的積極影響

  網路的虛擬環境打破了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新的交流模式,在這裡也實現了資源資訊的共享,讓資訊的時效性發展到極致。在這樣一種自由的環境下,人們的創造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激發,更帶動了科技的發展。由於網路世界的包容性,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儘管偶爾會有衝突,但仍為資訊全球化、世界各民族求同存異的共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人們可以在網路世界更自由的探討人類的現實問題和未來問題,集思廣益,促進全人類文明的進步。

  2 網路道德問題的具體表現

  2.1 資訊氾濫,網路環境汙染嚴重

  網路世界是一個極其自由的世界,它的強包容性決定了它的高價值,但它的高價值也促成了它的高危險。我們可以通過網路獲取各種我們需要的資訊資料,縮短了地域之間的差距,全球都本連成了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裡我們資源共享。但是,由於沒有有力的監管措施,網路世界裡的資訊氾濫,各種負面資訊也充斥其中,給上網使用者帶來了許多的影響。這些垃圾資訊會佔用有限的空間記憶體,佔用上網者的時間和精力來過濾它們,造成身心的傷害,對於青少年尤其嚴重。它們涉世未深,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體系尚未成型,這些資訊垃圾極有可能扭曲青少年的自我價值判斷,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對全社會的文明和諧建設都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2.2 人性的異化和道德情感的冷漠

  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在這裡可以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反映,所有身份和角色都能在網路世界中找到虛擬版本,因此,這種過度的虛擬化會讓人對現實生活產生錯覺,會把在網路中“隨心所欲”的自我滿足感帶到現實世界中,這就使人性產生異化,偏離了傳統的成長髮展軌跡,進入異途。在現實社會中,人的需求會受到多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而在虛擬網路中則能得到極大的釋放和滿足,人在這種誘惑下,很難把持住自我,而任其發展,就會變得扭曲。網路中的色情黃色資訊則是這種現象的一種真實客觀反映。

  科學技術和網路的共同發展促成了現在的多種溝通方式和資訊交流媒介的產生,人本性中的惰性被帶了出來,大家越來越依靠這些虛擬的溝通方式。人們在虛擬世界中可以不遵循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內容生活,直接的交流減少,情感冷漠,感情生疏,對“人”的概念越來越模糊,正義感和道德感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做出一些“沒有人性”的事情,比如把同學當成遊戲中的對手狂砍十幾刀,一直到進了金魚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這就是因為他們的情感麻木,混淆了現實與虛擬。

  2.3 網路犯罪

  由於網路環境的複雜多變,沒有真實身份資訊的驗證,一些不法分子冒著僥倖的心理,利用其進行各種犯罪行為。小到通過非法途徑獲取一些個人的資訊資料,製造網路騙局,對他人造成身心、財產的傷害;大到專業的黑客對國家安全資訊的竊取。也有利用網路的便利,盜取他人的勞動果實,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來謀取自己的利益。

  3 網路道德問題造成的因素

  3.1 網路自身特性決定

  網路是個虛擬的存在,每個人的身份也都是虛擬的,使得大家做一些事的時候不用用自己的真實身份,給不法分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追蹤起來也很困難,只能靠個人意志力來用信念控制自我,而我們大多數人的自制力在強大的誘惑和無限的釋放空間中是很難受到壓制的。

  網路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大環境,各國各族人民在這裡進行資訊的傳遞與交流,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習慣勢必會造成文化的衝突。這裡會造成一種道德標準的相對性。同樣的情況在同一地方用同一種文化背景來做判斷,產生的道德準則是大體一致的,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判斷同一事物的準則必然會產生分歧,這就造成了道德準則的相對性。這裡不存在誰對誰錯,只是適用性不同而已。

  網路過分關注“自我”而忽視“群體”。伴隨網路衍生的各種網站、軟體都是為了給“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而設計的,它無微不至的照顧到了使用者各種不同方面的體驗與需求,但這樣“聰明”的服務會使得網路使用者也過分的關注自我需求,而忽視了和他生活在一起的群體的其他人的需求,導致了自我的過分膨脹,奉獻、關懷的傳統價值觀念淡薄,道德準則模糊。

  3.2 網路主體的身心特點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出生的青少年們,作為如今網路生活的主題,一出自由、開放、豐富的網路應運而生,青少年接觸運用新鮮事物的能力給網路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二者看似相互融合,但未踏進社會,社會經驗為零,價值觀念尚未成型,道德框架尚未建立的青少年們極易受到網路裡多元複雜的各式文化的衝擊而影響正確價值觀和道德框架的建立,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的好奇心又將他們暴露在各種垃圾不良資訊的威脅下,所以網路道德問題很重要的一部分也來自於青少年。

  4 網路道德問題的監管措施

  4.1 對網路主體進行網路道德教育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從源頭避免問題的發生。對於網路主體,要讓他們明確正確的網路道德框架,利用教育的手段,讓他們清醒的分清網路和現實,不要過度的沉迷於虛擬世界中的自我滿足,更不能把這種心情帶到現實生活中來,要讓他們認清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價值。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不能過分自我,而應樹立強烈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4.2 運用法律手段加強監管措施

  嚴厲的監管和懲罰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犯罪。根據我國依法治國的原則,要從法律上明確網路犯罪的定義和懲罰制度,這樣才能有力的監管整個網路環境。虛擬世界同樣需要明確的準則來維護其秩序。

  總而言之,網路作為一種最晚出現卻最快發展的溝通新形式,迅速佔領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從中繁衍出的網路文化更是劇烈的衝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溝通方式。青少年、學生作為上網的主體人群,社會經驗少、警戒心低、判斷力差、防禦力差、好奇心強,很容易成為網路道德問題的受害者二輪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炮灰。因此,網路道德的規範建設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黃新建,朱立新,宋明先.青少年網路道德失範及對策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1:73-74.

  [2]陳萬求.網路倫理難題和網路道德建設[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04:43-44+52.

  [3]單秋菊,朱成華.針對網路影響的負面效應高校德育教育應採取的對策[J].現代情報,200205:167-168.

  [4]黃德林,劉先紅.網路道德在網路資訊保安中的作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636-639.

  作者單位: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資訊科技系,江西鷹潭 3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