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消費調研報告

  在拼“顏值”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面子”問題。然而,面對琳琅滿目、功能繁多的護膚品,愛美人士們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呢?護膚品拼什麼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保顏不差錢 市場須深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錢來給美麗加分,消費者是樂意嘗試的。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18歲-40歲的消費者對護膚品的關注度較高,他們相信,在動不動拼“顏值”的當下,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護膚品無疑可以在保“顏”之路上祝你一臂之力。但他們更青睞於哪個價位的護膚品呢?統計顯示,有46.96%的消費者平均每月購買護膚品的支出在100元-500元,有38.19%的消費者平均每月支出在100元以下,11.10%的消費者平均每月支出在500元-1000元,僅有3.75%的消費者每月支出在1000元以上。從資料上可以看出,每月在護膚品上投入超過500元的消費者僅佔14.85%,這說明,消費者對於中檔化妝品的消費需求佔據了市場主流。

  6月1日,我國降低護膚品進口關稅稅率高達60%,但59.97%的消費者不知道關稅下調能給自己節省多少錢,另有70.95%的消費者表示關稅下調對自己選擇護膚品影響不大這說明消費者對於護膚品價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護膚品被認為是女性的專屬。隨著保養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男性也開始注重“面子”工程,但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護膚品市場還尚未出現“旺銷態勢”,僅有35.65%的男性使用男士專用護膚品,有86.15%的消費者認為男士護膚品品種還有待進一步豐富也正因為如此,男士護膚品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護膚品行業還可進一步深耕細作。雖然消費者捨得在“面子”上花錢,但是消費者花錢就能買到適合自己的護膚品了嗎?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的消費者並不十分了解自己的膚質狀況。而對於膚質可以進行專業檢測,有47.86%的消費者對此表示“不瞭解”。從調查中可以看出,一些消費者花錢並沒有花在刀刃上,並沒有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加強消費教育和消費引導,讓這部分消費者清楚瞭解自己的面板,瞭解如何選擇護膚品,那麼,他們將成為更具潛力的消費群體。

  對於“面子工程”,不少消費者是不厭其煩,不僅肯花錢,還肯花時間,他們會根據季節、面板狀況等因素調整護膚品,還會在同一天使用多種護膚品。護膚品的市場細分扮靚了愛美的人們,同時也給商家提供了無限的商機。

  調查顯示,75.62%的消費者會根據年齡變化選擇不同功能的護膚品;71.79%的的消費者會根據季節變換更換使用護膚品種類60.24%的消費者會根據面部的不同部位選擇相應的護膚。

  針對“根據自己面板的個性問題,您會有針對性地選擇哪些產品”的調查,結果顯示補水產品最受青睞,選擇人數佔到了59.41%;選擇防晒、美白、提拉緊緻、抗衰老產品的人數也都佔到了35%左右。由於近年來霧霾等空氣汙染現象嚴重,導致很多人出現面板過敏等問題,因此,有33.16%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解決空氣汙染導致面板受損的護膚品”。

  在“您經常使用的護膚品有哪些種類”的調查中,洗面奶每天的使用率最高,有75.18%的消費者經常使用;其次是乳液、爽膚水,有57.25%的消費者經常使用;再次是面霜,有48.35%的消費者經常使用;護手霜、面膜也分別有45.05%、43.11%的消費者經常使用;眼霜、精華液、脣膏經常使用的消費者也都在30%左右。

  但綜合比對幾組調查資料還可以看出,仍有24.38%的消費者表示不會根據年齡變化選擇不同功能的護膚品,有28.21%的消費者不會根據季節變換更換使用的護膚品種類,有39.76%的消費者不會根據面部的不同部位選擇相應的護膚品。這說明很多消費者對於護膚品的養護功能仍舊缺乏專業的指導,需要護膚品廠商加強服務和引導,不斷把護膚品細分市場的蛋糕做大。

  親朋推薦最可靠 功效價格最重要

  護膚品行業競爭激烈,產品種類繁多,那麼,消費者的品牌的忠誠度如何呢?誰的推薦更能取信於消費者呢?消費者在選購護膚品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6.86%的消費者表示“只固定使用某個品牌的護膚品,不打算更換”,多數消費者屬於幾個品牌換著買或還在尋找更適合的品牌。而在調查受眾對於新款護膚品的態度時,61.98%見圖14的消費者選擇“先看市場反應,不會積極嘗試使用”。消費者這些理性的消費行為,無疑要求護膚品企業要不斷提升品牌的忠誠度,不斷地升級產品和創新服務。

  應該說,目前消費者獲取護膚品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包括網路、報刊及專櫃宣傳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53.30%和41.68%的消費者是通過電視廣告和他人推薦獲取護膚品的相關資訊,排名最為靠前。雖然電視廣告等宣傳是消費者獲得護膚品資訊的主渠道,但是消費者們在選購護膚品時卻越來越理性。調查顯示,57.10%的消費者在選擇護膚品時僅受到廣告的“一點影響,15.42%的消費者則“不受影響”,只有27.48%的消費者表示“影響很大”。另有65.14%的消費者表示不會因為喜歡某個明星而選擇他代言的護膚品。

  在對人群/機構推薦護膚品可信賴度的調查中,家人或朋友是消費者在選擇護膚品時最為信賴的人群,專業面板科醫師則位居第二。通過調查結果分析發現,無論是在瞭解護膚品資訊的渠道上,還是在推薦人群或機構的可信賴程度上,“家人或朋友的推薦”都被眾多消費者納入考量指標,足以看出產品口碑潛在的巨大影響力。而美容網站編輯、微博微信上的美容專家/達人、演藝明星的信賴度普遍較低,美容大獎的信賴度則墊底。這正是“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也說明了消費體驗和口碑傳播的重要性。

  在“您購買護膚品時主要考慮的因素”中,70.88%的消費者將功效作為其購買護膚品時主要考慮的因素,另有61.19%和54.38%的消費者選擇了價格和品牌作為主要考慮因素,而包裝對於消費行為的影響力最低。值得注意的是,有四成的消費者在購買護膚品時會關注其成分,這說明消費者的理性程度和成熟程度都在不斷提高。

  購買渠道多元化,放心實惠抓心人

  隨著電商的崛起,護膚品銷售渠道已經走向多元化,一些快速觸網的企業已經嚐到了銷售增長的甜頭,與此同時,網上還誕生了一批網路品牌護膚品。但是無論銷售渠道怎樣變化,放心、實惠都是消費者始終關注、在意的。

  調查顯示,消費者購買護膚品的渠道正呈現多元化趨勢,除了商場、超市、化妝品專賣店仍是消費者最常使用的護膚品購買渠道以外,42.83%的消費者還會經常通過網購來選擇護膚品。

  隨著“微商”的興起,微信朋友圈銷售護膚品也被傳得十分火爆,但事實並非如此。67.22%見圖21的消費者表示“不願意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僅有7.68%的消費者經常通過微信購買護膚品。

  消費者選擇購買渠道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放心。從調查情況來看,消費者對於微信這一渠道顯然還是不夠放心,同時,電視購物這一渠道也不讓人放心,僅有4.30%消費者經常通過電視購物購買護膚品。對於消費者日漸接受的網購,也仍有74.82%的消費者擔心買到假冒偽劣的護膚品,這成為網購消費者最大的擔心;對此,85.15%的消費者認為網購護膚品應該支援“7日無理由退貨”。由此可見,如果解決了放心消費的問題,電商、微商的前景應該更加光明。

  對於與消費者來說,解決了他們擔心的渠道、質量之後,就是實惠。隨著各種銷售渠道爭搶市場的激戰不斷升級,促銷自然成了比拼的殺手鐗。面對時下各種優惠促銷活動,44.91%的消費者最喜歡的是打折;其次是現金返還,有27.69%的消費者喜歡。這說明消費者更喜歡讓他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促銷方式。

  篇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化妝品市場也得以迅猛發展。1987年我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僅為10多億元,1991年增加到40億元,1993年猛增為90多億元,近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都達到50%.為了解泉州市化妝品市場現狀、消費者狀況與消費心態、市場的未來發展等問題,我們對泉州市化妝品消費市場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從中我們對泉州化妝品市場的概況及消費者的行為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

  護膚類化妝品為主流在接受調查的大多數讀者中,高達87%的人主要使用護膚類化妝品,而對於彩妝類化妝品的使用者僅佔2.7%,兩類均使用者為10.3%.結果同時調查顯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妝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幾次。這說明在泉州化妝品已成為大眾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頻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較明顯的差異,48.5%的女士選擇"一天幾次",44.1%選擇"每天一次",而有18.1%的男士選擇"一天幾次",59.7%選擇"每天一次".雖然男士使用化妝品的頻率低於女士,但是其使用頻率的絕對值並不是很低,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的市場容量不容小視,是值得商家開拓的一個市場。

  長期以來,男性化妝品在化妝品市場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開始關心自己的面板,這一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那麼,泉州的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妝品存在哪些不足這一問題的呢?

  44.6%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男性化妝品品種不夠豐富,22.1%的被調查者認為購買不方便,20.1%的被調查者認為質量不夠好,21.1%的被調查者認為功能不全,13.4%的被調查者對服務不滿意。可見,目前泉州市場上的男性化妝品在品種、質量、功能、購買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是商家不能錯過的一塊大蛋糕。

  超市為最大銷售渠道從化妝品來源上看,有9%的人是自己購買,有3.6%的人是接受親友饋贈。在購買化妝品的人中,有45.3%是從超市購得,42.7%選擇化妝品專賣店,12.7%是在一般化妝品店購買的,而僅有4%來自於美容院。這顯示了泉州化妝品市場的一大特色: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購買化妝品的,這是泉州的超市特別發達的緣故。化妝品專賣店的從業者一般具有美容護膚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詳細的產品介紹和諮詢,而且專賣店提供的化妝品品種比較豐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務,而非銷售化妝品。在使用化妝品的人當中,有54.7%的人認為應該用完再買,但也有不少人25.7%認為只要好就可以買,隨意購買和偶爾購買的人只佔到了其中的16%.百元價位最受歡迎據這次調查統計結果,泉州人的化妝品月平均消費額在50-100元之間的佔38.5%,100-200元的佔15.9%,200-400元的佔4.7%,超過400元的僅有0.3%.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費者中化妝品月消費額在50元以內的比較多佔40.5%,月消費在400元以上者大多為"白領"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護膚品價格的調查中,42%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20元到50元之間,29%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50元到100元之間,13.7%的被調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間的價格,接受200元以上的護膚品的被調查者只有2.7%.由此可見,價格在100元以下的護膚品更受泉州消費者的青睞。

  中青年是消費主力軍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化妝品使用者的年齡集中在20-40歲之間,其比例高達84.6%,20歲以下、40歲以上的使用者所佔比例則很小。調查還顯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化妝品月消費在50-100元之間的較多,佔40.3%;年齡在30-40歲的消費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費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費水平佔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人的化妝品消費則較低,每月願意用於化妝品消費的金額在50元以下的就佔到68.8%.這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有很大關係。

  新華網福州12月23日電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化妝品市場也得以迅猛發展。1987年我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僅為10多億元,1991年增加到40億元,1993年猛增為90多億元,近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都達到50%.為了解泉州市化妝品市場現狀、消費者狀況與消費心態、市場的未來發展等問題,我們對泉州市化妝品消費市場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從中我們對泉州化妝品市場的概況及消費者的行為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

  護膚類化妝品為主流在接受調查的大多數讀者中,高達87%的人主要使用護膚類化妝品,而對於彩妝類化妝品的使用者僅佔2.7%,兩類均使用者為10.3%.結果同時調查顯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妝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幾次。這說明在泉州化妝品已成為大眾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頻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較明顯的差異,48.5%的女士選擇"一天幾次",44.1%選擇"每天一次",而有18.1%的男士選擇"一天幾次",59.7%選擇"每天一次".雖然男士使用化妝品的頻率低於女士,但是其使用頻率的絕對值並不是很低,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的市場容量不容小視,是值得商家開拓的一個市場。

  長期以來,男性化妝品在化妝品市場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開始關心自己的面板,這一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那麼,泉州的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妝品存在哪些不足這一問題的呢?

  44.6%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男性化妝品品種不夠豐富,22.1%的被調查者認為購買不方便,20.1%的被調查者認為質量不夠好,21.1%的被調查者認為功能不全,13.4%的被調查者對服務不滿意。可見,目前泉州市場上的男性化妝品在品種、質量、功能、購買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是商家不能錯過的一塊大蛋糕。

  超市為最大銷售渠道從化妝品來源上看,有9%的人是自己購買,有3.6%的人是接受親友饋贈。在購買化妝品的人中,有45.3%是從超市購得,42.7%選擇化妝品專賣店,12.7%是在一般化妝品店購買的,而僅有4%來自於美容院。這顯示了泉州化妝品市場的一大特色: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購買化妝品的,這是泉州的超市特別發達的緣故。化妝品專賣店的從業者一般具有美容護膚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詳細的產品介紹和諮詢,而且專賣店提供的化妝品品種比較豐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務,而非銷售化妝品。在使用化妝品的人當中,有54.7%的人認為應該用完再買,但也有不少人25.7%認為只要好就可以買,隨意購買和偶爾購買的人只佔到了其中的16%.百元價位最受歡迎據這次調查統計結果,泉州人的化妝品月平均消費額在50-100元之間的佔38.5%,100-200元的佔15.9%,200-400元的佔4.7%,超過400元的僅有0.3%.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費者中化妝品月消費額在50元以內的比較多佔40.5%,月消費在400元以上者大多為"白領"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護膚品價格的調查中,42%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20元到50元之間,29%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50元到100元之間,13.7%的被調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間的價格,接受200元以上的護膚品的被調查者只有2.7%.由此可見,價格在100元以下的護膚品更受泉州消費者的青睞。

  中青年是消費主力軍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化妝品使用者的年齡集中在20-40歲之間,其比例高達84.6%,20歲以下、40歲以上的使用者所佔比例則很小。調查還顯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化妝品月消費在50-100元之間的較多,佔40.3%;年齡在30-40歲的消費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費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費水平佔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人的化妝品消費則較低,每月願意用於化妝品消費的金額在50元以下的就佔到68.8%.這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有很大關係。

  篇3

  全球化妝品行業的零售額達253億美元,而且持續5年強勁而穩定的增長趨勢,尤其從**-**年,以每年11.7%的增長率遞增。另一方面,據分析家預測,雖然化妝品行業近幾年來銷售業績節節上升,但就整個行業來講缺乏革新的觀念,因此無論是生產者還是銷售者都面臨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消費品位的危機。

  雖然近5年來化妝品行業不斷湧現新品,但大多數只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加入護膚的成分而不是在配方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全球化妝品市場日益成熟的今天,生產商和銷售商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各式各 **樣女性美容時尚雜誌及廣告也成為推動化妝品行業革新的一個重要因妝品牌爭先恐後推出其新品牌,其中臉部化妝品表現最為出眾,佔全球銷售市場35%的份額,比較著名的品牌有露華濃的skinlights和shin--brightening系列,lvmh旗下的紀梵希也準備推出兩到三款星級產品以鞏固其在行業中的地位。

  口紅又是整個臉部化妝品中佔有率最大的一部分,達30%,市場投資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品牌相繼推出的各式口紅是市場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提升銷售業績,許多生產商還選定了中老年消費群,推出抗衰老口紅,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反響。使用及攜帶方便是另一個重要的市場因素,許多二合一及三合一的化妝品是近5年來市場的熱賣品,表現出

  排名前5位化妝品牌美國20**

  品牌

  市場佔有率%

  1、倩碧雅詩蘭黛

  10.3

  2、美寶蓮歐萊雅 9.9 3、Cover girl寶潔 9.4 4、露華濃 8.9 5、蘭蔻歐萊雅 7.1

  分析家們同時還指出另外一個影響化妝品市場的因素:廣告宣傳中的產品意識不夠強。隨意翻開一本化妝品雜誌,除去產品名稱及廣告宣傳標語,都是千篇一律的美女,再加之現在的化妝品所含原料成分均是大同小異。因此消費者很難從中找出產品差異,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談到產品原料,全球香精香料的供應已從原來的50%縮減到20%,因為不含香精成分的化妝品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而一些生產能力薄弱的小化妝品生產企業也在這殘酷的競爭中被淘汰了。

  化妝品市場的種種不利因素促使商家們努力創新、突破,以自己的優勢和獨一無二的配方鞏固其原有地位並吸引更多的顧客。

  20**年對美國彩妝市場而言可謂是危機四伏,除脣部及眼部彩妝品的銷售額上升了3.7%,其中口紅上升6.8%,眼部產品上升1%,其餘彩妝品皆呈下滑狀態,指甲用產品表現平平,截止去年12月30日,臉部彩妝品已連續52周下滑,跌幅達3.3%。

  據information resources調查公司資料顯示,美寶蓮仍保持了其眼部彩妝品全美銷量第一的位置,其中experteyeyes是其最暢銷產品,市場佔有率8.6%,但就眼部彩妝品整體而言,美寶蓮仍有1.2%的跌幅。這與寶潔公司covergir的情形非常相似,雖然其臉部彩妝品整體下滑3.4%,但它仍是該領域內銷售業績突出的品牌,市場份額達8.2%。

  由於美國經濟疲軟的影響,許多彩妝品消費者開始轉向在價格較為低廉的大眾市場購買,雖然目前仍沒有準確的資料,但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大眾市場的彩妝品銷售商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然而,並非所有的大眾市場銷售商都受益平均,icninternational cosmetetic news雜誌對目前美國市場最暢銷的四種產品作了一次價格調查,分別在riteaid藥房和wal--mart百貨公司,調查結果顯示,wal--mart百貨公司仍是購買這幾類彩妝品的上佳選擇。

  另外,目前有許多彩妝品的大眾市場價格與百貨公司價格已相差無幾,倩碧表現尤為明顯。但百貨公司的專櫃會為消費者提供美容諮詢、面板測試以及不定期贈送產品小樣,這些都是大眾產品市場無法比擬的,因此,百貨公司的化妝品專櫃仍是美國人的首選。針對這一現象,大眾市場化妝品商家們絞盡腦汁開拓新路,他們陸續推出一些低價位的新品來吸引顧客,並把某些做得較好的品牌改為連鎖經營的形式,如duanereade就在紐約設立了200個藥店連鎖。然而,寶潔公司彩妝部副總監marcpritchard指出,銷售商們不能忽視大品牌的市場效應,8年前暢銷的6大品牌依然是今天市場的主角,這說明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對知名品牌的認可以及這些生產企業持續多年來的努力。同時,這些較大的知名品牌也佔據了相當大份額的市場,對整個化妝品市場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前段時間原可口可樂公司行政總裁傑克入主露華濃,雖然很多行業人士對這一舉動表示不太樂觀,但他們仍希望傑克能扭轉露華濃的劣勢,因為這也同樣意味著扭轉整個化妝品業的劣勢。彩妝品與香水的比例已從原有的5:5到如今的4:1,可見化妝品在整個行業中佔據的重要位置。

  一方面,由於美國零售集團kmart的破產,2100家銷售店關門,這對消費者及銷售商都是一次重創。另一方面,許多產品在技術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銷售業績也節節上升,以maxfactor的lipfinity和covergirl的outlast口紅為例,截止去年12月30日,已連續52周保持銷量上升,超過5200萬美元。

  大眾的有妮維雅含維他命E及蘆薈的三合一彩妝品。一些外形小巧的化妝品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口味,成為化妝品市場的又一類暢銷品。如2000年和20**年,化妝品廠商們把目標集中在20歲以下和20-25歲的年輕顧客,如arcancil、debby、等。

  20**年是化妝品市場的豐收年,一些加入了植物萃取精華及清爽配方的化妝品無論在大眾還是高檔品牌市場都大受歡迎。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地方購買,價格也會有所不同,在美國藥店出售的價格為40.72美元的化妝品在百貨公司可能只需要29.05美元,因此人們更願意去百貨公司購買化妝品。

  pritchard還指出,在產品配方革新的同時,公司同時還推出了“先試用再購買”的活動,以及通過網上互動美容教育來讓顧客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露華濃公司就曾對300多名顧客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找出她們喜歡的貨品擺放方式及產品介紹方式,不斷進行改良來滿足顧客需要。現在有許多化妝品企業放手讓銷售商自己去設計產品的配套設施,雖然節約了不少成本,也為銷售商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缺點是千篇一律的設計會減少產品本身的市場衝擊力。因此,在林林總總的化妝品牌中,如何讓顧客第一眼就被產品吸引,並在最短時間內瞭解產品的色彩、功效,輕鬆地選擇到稱心如意的產品已成為化妝品企業及銷售商面臨的一大難題。

  創立化妝品行業的個性化品牌

  一個化妝品牌要想成功,就得為顧客提供不一樣的獨特感覺,它包括從產品銷售的模式、外包裝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類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只有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革新與創造才能在眾多的化妝品牌中獨樹一幟。而倩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保持自己原有優勢的前提下,不斷地出新招,顯示獨特的個性,因此,無論從廣告、商場的專櫃,還是其它銷售場所,倩碧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很多化妝品生產企業在推陳出新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即賦予產品與眾不同的生命力。只有擁有個性的化妝品牌才能藉助包裝與廣告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紀梵希英國市場總監david說,以口紅為例,這是彩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也有不少新的品牌出現在市場,然而真正暢銷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品牌,很簡單的道理,那些千篇一律沒有個性的品牌被逐漸淘汰了。

  如今的消費者對化妝品的喜愛在不停的變化,她們關心的是每天有什麼新品問世?新產品能帶給她們什麼樣的驚喜?以紀梵希為例,公司每季都會推出一兩款彩妝必備品,以滿足愛美人士的需求,同時也讓消費者期待著下一季的新品上市,讓顧客心裡永遠都記著這個品牌。另外,隨著新品的問世附上介紹正確化妝及選擇色彩的小宣傳冊,也能吸引住不少愛新奇的顧客,尤其是年輕消費者。露華濃的skinlights系列也依靠這一點取得了非凡的銷售業績。

  另外,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包裝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因為人們在選擇色彩與質地的同時也會考慮到產品的包裝問題,這並不需要太高的技術水平,只要賞心悅目,讓消費者覺得好看就行。比較成功的範例有克利斯汀·迪奧的addict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