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與通訊工程碩士論文

  電子通訊工程裝置的干擾效能和抗干擾性能與電子通訊工程中的接地技術是密切相關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談電子資訊與通訊專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論文關鍵詞】專業英語 教學 改革策略

  【論文摘要】專業英語是電子資訊工程和通訊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本文全面分析了當前電子資訊和通訊類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並從教學的目標、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旨在促進各高校專業英語的教學。

  1 引言

  電子資訊與通訊工程是當今國內外發展最為迅速、技術更新最為活躍的工程領域之一。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全球化競爭,高校學生在學習階段就應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專業英語的閱讀、寫作和翻譯能力就是電子資訊和通訊工程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1]

  專業英語的教學,既不能像基礎英語那樣過分強調語法,也不能像專業課程那樣深入講解專業知識。?[2]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拓寬專業詞彙量,熟悉專業術語,掌握專業英語翻譯技巧。?[3]因此如何更好地去引導學生,提升教學質量,是本課程的所有任課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旨在針對目前高校中電子通訊類專業英語的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剖析,並在自身教學改革實踐基礎上提出幾點教學改革策略,供同行們參考探討。

  2 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在電子通訊類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若干問題,大致歸納如下:

  2.1 課程安排欠妥當。

  部分高校針對電子資訊工程與通訊工程專業的學生選擇在大四才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學生在經歷了大一大二的基礎英語學習後,一定程度上已經產生了遺忘現象,同時主觀上對專業英語課程也產生了懈怠或輕視的態度;而系科給予教師本課程的授課課時一般也僅能滿足最低教學需要,甚至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2.2 教學目標較模糊。

  專業英語課程目前還缺乏統一的標準,很多高校未能明確此課程在整個專業培養計劃體系中的位置,無法形成系統科學的教學模式。同時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同學校間也存在著分歧,有的著重章節的翻譯,有的則把重點放在專業詞彙和基礎知識上。

  2.3 教學方法不合理。

  由於枯燥的專業詞彙和複雜的長難句在學術外文中出現頻率高、數目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部分教師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缺乏互動等問題,因而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2.4 教材內容不達標。

  國內大部分教材在教學內容上還無法反映出當前技術發展動態和學術研究前沿,同時教材中鮮有實踐互動內容。部分教材僅僅從國外刊物上隨意摘錄章節,缺少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讓學生難以透徹理解文章中的內容。

  3 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實踐

  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關鍵在於使學生熟練掌握科技交流中的英語書面語和口語表達,熟悉本專業學術著作中常見的表達句式和敘述方法,培養學生接收最新專業技術的能力。針對上述教學現狀中出現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提出一些電子資訊和通訊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和著眼點。

  3.1 教學目標定位明確。

  高等院校在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時候,事先必須制定好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定位於讓學生了解一些專業知識,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文章的翻譯技巧,再或者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撰寫簡單的英文小論文。由於筆者所在系科的專業特色尚無法適用於最高級別的定位,因為主要定位於中高等層次的目標,即讓學生能流利閱讀外文文獻並能熟練翻譯成自身母語,這也適用於國內大多數高校的教學現狀。當此教學目標明確後,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方式的選用就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3.2 教學內容。

  根據先前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材的選取上應該使得教學內容上能大體上覆蓋電子通訊類課程的基礎專業課程,同時要考慮到不同學校的排課情況,儘量避免學生尚未在先修課程中涉及的內容,不然會加大授課難度和影響教學質量。具體實踐中可以在選取實用性教材的基礎上,從網路、期刊中選擇相對淺顯易懂同時又能反映通訊領域發展變化的英文資料。筆者在教學中選用了電子工業出版社的《電子資訊工程專業英語教程》,該教材覆蓋面較廣,課文總體難易程度適中,還提供了選讀性內容。筆者根據本校學生的課程先修情況選取了部分章節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還引入了IEEE資料庫中幾篇綜述類文獻。因為綜述類文獻沒有過多的複雜數學公式和原理推導,學生更易接受,同時此類文章又能夠使學生迅速地瞭解最新技術介紹及其發展趨勢。例如在講解軟體無線電Software Defined Radio章節後,緊接著引入了一篇關於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的綜述文獻,讓學生了解了這兩個領域的聯絡和區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有其他教改文章提出可引入專利文獻、裝置說明書、工程投標書等閱讀材料,讓學生熟悉文體和表達方式,?[4]-[6]這一初衷是好的,但是經筆者實踐下來效果並非理想,這類文章通常較長而且較為死板,學生很難有持續性的閱讀興趣。因為筆者覺得對於此類內容應該在結合實驗課程的基礎上來講述,如在利用示波器進行訊號測量時,可讓學生事先查閱英文版的儀器說明書,在動手過程中去掌握這部分內容,當然這一前提是學院系科需要科學統籌專業英語和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

  3.3 教學形式。

  由於定位於中高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程的考查形式應部分弱化書面試題的考核,同時加強平時的實踐運用考查。教學中可採用提問式、啟發式、分組答辯等多種形式。例如筆者在講授The Mobile Telephone System章節時,除了介紹書中的GSM系統,還給學生引入了一本關於MIMO和OFDM的外文著作,然後將學生分組並佈置不同的章節內容,讓其課後進行自行討論學習。數週後根據各自心得做一次課堂答辯,其他組別同學可向答辯者進行提問,然後由本人根據答辯情況做最後總結。這種分組答辯的教學形式能活躍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其對新技術的理解更為深刻。然則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開設此類活動和怎樣控制活動流程等方面還需要教師去認真把握。

  3.4 教學課件。

  電子資訊與通訊類專業英語由於資訊量大,因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來為授課服務已經成為了眾多教師的共識。但是部分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僅是把教材內容直接搬移到了投影螢幕上,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心理,筆者在備課時借鑑了兄弟院校的授課經驗,充分挖掘各個知識點與實際生活中的聯絡,精心準備圖片、視訊等資料,從形式上給予學生較為直觀性的體驗。同時為了吸引其課堂注意力,筆者還特意進入了一些相關的科普性視訊,如講述行動通訊內容時,就引入瞭如TED演講錄和谷歌2011開發者大會等視訊作為教輔類材料。

  實踐證明,通過精心準備的課件和引入的教輔類材料,學生可以接觸到豐富的多媒體課堂資訊,瞭解到國際最前沿的技術發展和商業動態,從而更好地活躍了教學氛圍,有效改善了教學效果。

  3.5 教師培訓。

  由於專業英語對授課教師在專業技術和英語水平這兩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等院校應當對授課教師進行更多的崗前培訓,同時可以開展定期的教研討論會,為年輕教師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方便其與老教師們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改革措施,從而總體上更新教學理念並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4 結束語

  電子資訊與通訊類專業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如何科學地開展專業英語的教學、更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對於提高高校學生專業文獻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專業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授課建議和方向,目的是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吸引更多的教師投入到教學改革的隊伍中來。

  參考文獻

  [1] 任治剛. 電子資訊工程專業英語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1.

  [2] 陳巨集濱,王枚,林基明. 關於通訊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09,28:380-382.

  [3] 陳巨集濱,趙峰,林基明. 結合理論講解通訊專業英語的探索[J].科技資訊, 2011,12:558.

  [4] 趙敏華,時燕妮. 通訊專業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 2010,1:88-101.

  [5] 彭青華,許金英. 關於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75-76.

  [6] 韓凌雲,高菲菲. 通訊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8,02:192-193.

  範文二:智慧建築通訊網路

  一 、引 言

  智慧建築的核心是系統整合 [1] ,而系統整合的基礎則是智慧建築中的通訊網路.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和資訊社會的到來,迫使現代建築觀念不得不更新.在資訊化社會中,一個現代化大樓內,除了具有電話、傳真、空調、消防與安全監控系統外,各種計算機網路、綜合服務數字網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通訊設施,新的資訊科技,如電子資料交換、電子郵政、會議電視、視訊點播、多媒體通訊等才有可能進入大樓.使它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智慧建築.目前,在多數涉及與智慧建

  築有關的事物中,不論是物業主還是參加競爭的設計者,都把重點放在樓宇管理自動化系統和結構化佈線系統上,許多所謂的智慧建築,其實就是樓宇自動化系統加上結構化佈線和程控交換機,根本就忽略了通訊網路的建設.我們認為,在建築智慧化工程中,應該高度重視資訊這個要素,而通訊網路正是為建築的各個部分傳遞資訊的道路.隨著分散式智慧建築控制系統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應用普及,在BAS中控制將進一步分散,在網路中傳遞的將更多的是管理資訊,系統的整合則越顯得重要 [2] ,另一方面,目前由於人們資訊需求的激增,以及計算機技術帶來的多媒體終端等先進的終端技術,一個智慧建築的智慧化瓶頸往往在於它的通訊網路.可以說,通訊網路技術水平的高低制約著智慧建築的智慧程度.為此,智慧建築中的通訊網路的設計是完成建築智慧化工程的重點所在.本文討論基於最新網路技術的智慧建築通訊網路的設計.

  二、 智慧建築的通訊網路功能

  總體上說,智慧建築的通訊網路有兩個功能,第一是支援各種形式的通訊業務;第二是能夠整合不同型別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樓宇管理自動化系統,形成統一的網路並進行統一的管理.智慧建築中的通訊業務主要有下列一些形式:

  1、電話: 包括內部直撥,通過PBX與樓外公共交換網連線後通話.發展成為以PBX 為中心組網形成2B+D話音和信令通道,使電話使用者線具有綜合功能.

  2、傳真: 包括利用電話線進行樓內傳真以及與樓外的傳真,還可以通過發展而成的樓內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的使用者線進行樓內之間或樓內外的傳真.

  3、電子郵件、語音郵件、電子信箱、語音信箱: 這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及其交換系統實現點對點計算機的文字或語音通訊的一種方式.即通過對計算機螢幕的"書寫"或直接通過計算機的音響系統實現雙方的通訊或對話.與之相應的電子信箱、語音信箱則是通過計算機的存貯系統實現"留信"或"留言".

  4、可視電話: 可視電話是一種小型影象通訊終端,利用電話線路同時傳遞影象與語音資訊.這種系統使用簡單,無需特殊線路,每秒可傳送10幀彩色影象,並且價格相對低廉,同時,還可通過大樓PBX,進入公用電話網.同外部進行通訊.

  5、可視電話資料系統: 可視電話資料系統是利用公用電話線路的會話型影象通訊.利用這種通訊系統,鍵入所需資訊程式碼,傳送至資料庫計算機,主機收到該程式碼後,即在資料庫中查詢所需的資訊,並將資訊回送螢幕顯示出來,

  6. 會議電視: 會議電視系統可支援大樓中各單位,各部門之間通訊的要求,通過通訊手段把相隔兩地或幾個地點的會議室連線在一起,傳遞圖象和伴音訊號,使與會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7、桌面會議系統: 將計算機引入圖象通訊,使得通訊各方不僅可以面對面進行交談,還可以根據要求隨時交換資料和文件,真正實現通訊的互動性.桌面會議系統設有電子黑板,使會議各方可在同一塊電子黑板上完成資訊互動,並可對電子黑板隨時列印,還可以重播會議片斷和收錄會議過程.

  8,多媒體通訊: 多媒體通訊是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實現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儲存和展示兩個以上不同型別資訊媒體包括文字,語音,圖形,圖象〕的傳送,其最重要的基礎必需要具備寬頻的網路系統.

  9、公用資料庫系統: 與大樓業務有關的資料可通過大樓的資料庫查詢,也可通過WAN查詢,資料型別可以是資料、文字、靜、動態圖象.

  10、資料查詢與文件管理系統: 樓內各種辦公檔案的編輯、製作、傳送、存貯與檢索,並規定不同使用者對各類文件的查詢許可權.

  11、學習培訓系統: 與網路聯機的多媒體終端及各種聲、象裝置,提供各類業務學習與培訓.

  12、觸控式螢幕諮詢及大螢幕顯示系統:安裝在大廳,多個觸控式螢幕諮詢系統安放在大廳不同位置,以聲,象,圖表等多種方式向用戶介紹大廈業務及其它資訊.

  13、人事,財務,情報,裝置,資產等事務管理:將工作人員的素質,特長,單位,財務收支情況,檔案,合同,通知,新技術,新業務,裝置資源及其使用情況統統存入資料庫中,以便隨時查詢,實現事務管理科學化.

  14、訪問INTERNET網路:INTERNET 正在發展成為把全球聯絡在一起的資訊網路,所以對於使用者來說,具有訪問INTERNET 的手段就顯得十分重要.大樓的智慧區域網的主幹網具有訪問INTERNET 的資訊通道,這就為大樓內的使用者訪問INTERNET提供了條件.

  這些業務的實現對通訊網路的需求往往不同,已發展成熟的各種網路幾乎都是針對特定的網路業務,而目前基於ATM的寬頻綜合區域網技術日益成熟,使得在區域網內實現相當多的業務的綜合傳輸交換成為可能.

  智慧建築中的通訊網路通常分為主幹網和部門子網.主幹網是連線部門子網、資料傳輸速率較高的網路.部門子網是為完成各個部門特定目的而組建的區域網,它一般多種多樣.此外,通訊網路還包括以電話通訊為主的PBX網路.智慧建築的通訊網路應能支援上述的通訊業務和大樓管理自動化及辦公自動化的要求,並且還要能夠適應今後15年通訊業務發展的需要.

  通常情況下在智慧建築中作主幹網的有以下一些網路技術:FDDI、100Base-T、100VG-AnyLAN、ATM等.我們認為,從技術及產品日益成熟和通訊網路發展方向來看,使用ATM技術作為主幹網是一種優選方案.

  作為智慧建築中的部門子網,往往根據部門需求選擇多種多樣的網路.這可分為普通區域網、高速區域網和PBX網三種.在智慧建築中這三種子網往往共存.

  三、 一種智慧建築通訊網路系統

  圖1是一種智慧建築通訊網路系統.主幹網路是以ATM交換機為中心的ATM網路,有以下特點:1這是一種高速率網路,每個埠速率高達25~155Mbps,這種頻寬使各個子網之間的通訊暢通無阻,而且各個埠專用頻寬,使使用者的頻寬競爭侷限在子網範圍內,因此,子網數目的增加不會影響已存使用者的業務質量.這對智慧建築內通訊網路的擴充套件來說是其它大多數網路技術所不具備的.20採用區域網模擬技術使已有的區域網技術可以平滑無縫地接入主幹網構成互連網.基於原有區域網的應用可以不加修改地在ATM互連網上執行.3ATM網路與傳統區域網的無縫連線,進一步減少了網路之間的橋、路由器、閘道器及HUB等協議轉換裝置,使網路延伸、網路配置、網路監視變得相當容易,網路得到平整.這一點是其它主幹網技術不可比擬的.4採用虛擬區域網技術,可以方便地構成虛擬區域網,不同虛擬區域網之間就像通過網橋連線的區域網.而且,網路管理員可以將地域不集中、連線在不同集線器上的同一部門之間的裝置構成一個區域網,這樣,網段的物理位置不再影響其邏輯子網,它帶來的好處是:每個部門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區域網,它不受其它部門的網路通訊影響;通訊網路上任何位置的主機、伺服器等從一個虛擬區域網移動到另外一個虛擬區域網不需要任何物理上的變動;同時,物理上變動的網路裝置也可以維持在相同的虛擬區域網上不變.這對智慧建築租用使用者來說是相當優越的.5ATM網路採用永久

  虛通路和交換虛通路來管理網路連線,這樣網路延伸變得簡單,而且永久虛通路的配置可以保證不同業務的頻寬要求.交換虛通路的採用可以簡化網路管理員的網路設定工作.交換虛通路的標準化使不同廠家的ATM產品的互連變得簡單.6ATM是B-ISDN的標準轉移模式,因此主幹網與廣域網的連線也可以歸結為ATM與ATM的連線,這樣智慧建築通訊網可以與廣域網無縫連線.7ATM網路採用分散式網路結構使它作為主幹網有很高的穩定性.

  它採用完全連線網狀拓撲來避免網路單點失效,它的網路控制分佈存在於各個網路節點,端到端多路由連線,網路可以實現自重構,這些使網路能應付各種災難情況,在智慧建築出現意外時能確保通訊網路暢通.8ATM是一種開放式網路結構,ITU-T、ATM論壇分別制定了一系列網路技術標準,這些使ATM網路能夠相容連線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各種網路.因此,採用ATM作為主幹網可以適應將來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網路生存週期增長,網路等效價效比增加.

  若干個大容量伺服器多媒體伺服器直接接入ATM網路,可滿足多客戶機與伺服器的多媒體通訊對網路頻寬的要求.部門子網一般設計為交換模組式區域網, 最常用的是10Base-T,它不但是物理上的星型連線,而且使用非遮蔽雙絞線作為傳輸媒質,這非常適合智慧建築綜合佈線的情況.對於多使用者部門,可使用多交換模組組成多網段的部門子網.而對於有高速要求的部門來說,則可組建高速區域網,高速區域網有100Base-T和FDDI和ATM工作組網等,根據我們的經驗,採用100Base-T和ATM工作組網更好.通過區域網交換機可將所有區域網部門子網接入主幹網.如果部門子網的高速使用者數量不多,最好將高速寬頻終端使用者直接接入主幹網,通過ATM網路的虛擬區域網功能,將一些高速寬頻終端使用者與一些部門子網組建成虛擬區域網.PBX網是以電路交換方式交換話音為主的網路.目前配備有N-ISDN功能的PBX交換機綜合了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方式,可以綜合交換話音和資料.在智慧建築中,使用N-ISDN PBX作電話網的交換節點具有明顯的優點:可以方便地將遠端和孤立的資料終端通過N-ISDN與主幹網的閘道器接入通訊網路;可以方便地與公用N-ISDN的連線,實現對廣域網的低速訪問;2B+D和30B+D的速率介面可以充分滿足使用者對外部資料資源的訪問,實現使用者電報、高質傳真、高質電話、可視電話等業務;專用線路業務可以滿足特殊使用者保密要求,以及實現緊急報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