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方法是什麼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避免誤區,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資訊,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例項,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教育孩子的技巧

  1、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家長教育孩子的五大誤區

  一、缺乏民主

  1、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與孩子之間只有輩分上的差異,卻沒有人格上的大小。建議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切忌對孩子進行心靈施暴與體罰。爭取做到不訓斥孩子,因為經常訓斥會形成一種厭煩的情緒。

  2、糾正缺點不要總是否定。儘量要用表揚、鼓勵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缺點,這點可以借鑑陶行知先生給糖果的案例哦。就事論事,問題雖然出現在孩子身上,但是大人也是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3、不要顯示權威。家長雖然在家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一定要給孩子一份地位,有意見分歧需要提出具體的方案來說服孩子,同時也要允許孩子提意見。切記在生活中搞父母“一言堂”。

  二、自私狹隘

  1、以孩子的行為好壞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是家長自私的表現。似乎孩子的學習對於父母更重要,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為了父母炫耀的資本。而一旦孩子認為自己的學習原來就是為了父母,他的學習動力也就有了偏差,就嚴重的背離了中學生學習動力的科學性。因此,父母應該學會分享孩子獲得進步的快樂,應該為了孩子進步而快樂,而不是為孩子使我們的光彩而自豪。

  2、拿孩子發洩怒氣是家長極度自私的表現。任何人都會有這樣活著那樣的不滿,都有消極的情緒需要發洩,但絕不應該以自己的孩子作為攻擊的物件。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要氣炸了,胃痙攣了,也不能拿孩子撒氣。要知道,做出這種事情是對孩子的一種摧殘。

  三、片面教育

  中國式教育決定了我們更加註重孩子的智力培訓,將文化教育放在唯一位置,甚至將孩子的智商高低作為教育的唯一目標。許多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創造各種各樣的學習條件。這種以智慧作為唯一目標的教育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一定的缺失,具體表現為:知識傳授多,智力開發少;嬌慣寵愛多,嚴格要求少;物質滿足多,精神給予少;希望期待多,因材施教少;身體關心多,心理指導少;硬性灌輸多,啟發誘導少;腦力勞動多,體力勞動少。

  良好的智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但成功卻往往需要諸多方面的努力,所以希望家長讓孩子掌握更多知識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其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養成。

  四、盲目教育

  許多家長容不得別人揭自己孩子的短,卻經常說別人的孩子的不是,甚至貶低別人的孩子,認為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如果老師批評了孩子的毛病,家長便東找原因,西找原因,為孩子開脫,卻不從孩子自身找原因。作為父母應正確對待他人對孩子的批評,不要護短。對於當面指出孩子缺點的人,只要不是故意找茬,應持一種真誠的態度,虛心求教,弄清原委,以便對孩子進行鍼對性的教育。放棄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任其好歹。放棄教育的後果是十分消極的。如果家庭條件差再缺少教育,孩子的發展後果不堪設想。

  一定要教育孩子懂得愛,學會愛,使孩子明白:愛不僅僅是索取,還有奉獻。適度培養孩子的回報意識,使他們在家知道回報父母的愛,長大知道回報社會的愛,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其成長為一個尊重自己,關心他人,有高度責任心的公民。及時賞識孩子的愛家行為。為此,父母可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促進孩子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長。孩子的家務勞動時間: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

  五、喪失自我

  家長喪失自我主要指家長放棄自我努力,喪失了一個人為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精神追求,拿孩子賭明天。做父母的如果喪失自我的努力,只希望孩子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對孩子的影響是消極的。家長作為一個成人在社會中立足奮鬥,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不僅僅是經濟供養者、監護人,而且是做人的榜樣,行為的表率。孩子高尚的品德,聰明的頭腦,強健的體魄,美好的心靈,勤勞的習慣等,都源於家教,源於父母。家長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家長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

  教育別人的人首先要受教育。父母要想使孩子有出息,講文明,懂禮貌,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就要以身作則;要想使孩子刻苦學習,提高成績,父母也要多讀書,勤看報。此外,父母還要勇於克服自身的不良嗜好,經常參加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作為中學生的家長,您不僅在待人接物方面應給孩子以直觀示範,更應具備優秀的人格魅力:平等、民主的修養;誠實的人格修養;至上的道德修養;敬業愛崗吃苦耐勞的勞動修養;不斷進取,刻苦求知、探索的科學修養。

  育人先育己,我們做好自己,才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一步步做到更好的自己!

1.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2.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3.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4.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5.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