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教育策略論文

  青少年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代表著先進的技術操作水平,一方面卻缺乏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養,是心理變化激烈、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衝突最多群體,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專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教育策略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專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教育策略全文如下:

  摘要: 處於“斷乳期”的中專生,由於社會、學校、家庭等原因,易在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本文旨對目前的很多表現及成因的分析,嘗試提出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 中專生 心理問題 教育策略

  1 中專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1.1 學習心理問題

  1學習沒有目標、缺乏動力。中專生在初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中職校後學習動機十分模糊,很多同學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沒有緊迫感,學習缺少計劃性,學習的主動性差;不喜歡學習理論基礎課,很多同學甚至認為上課是在浪費時間,由此導致嚴重的厭學心理問題。2學習焦慮、自信心不足。中專生在初中階段成績不優異,他們易被老師無視、被同學輕視或是被家長打罵,在學習上沒有一種成就感,有的中專生雖然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但由於缺乏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再加上學習基礎較差,致使他們把學習視為畏途,產生想學又學不好的心理壓力。

  1.2 人際交往問題

  1師生交往缺乏信任。一些中專生對中職校的老師有一種疏遠感,往往會因為老師的一個眼神或者不關注的情況而受到內心的傷害,嚴重的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或偏見,甚至出現逆反行為導致惡劣的後果,部分中職校教師對學生關心不夠,上課結束就走人,甚至很多學生畢業了還不懂學生的姓名,師生關係冷漠的情況非常常見。2與父母之間缺乏溝通。中專生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與理解,更需要有人關心他們的成長。由於相互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造成學生的的心靈傷害。3同學之間缺乏互助。現在的中專生很多是家中的獨子獨女,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較少考慮別人的想法和利益;過分地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形成嚴重的社交障礙。4異性交往出現偏差。中職生大多處於16歲~18歲的青春期,隨著性意識的覺醒,他們迫切需要跟異性交往,渴望與異性多接觸,但是又常常把握不好交往的“度”,甚至產生不良後果。他們再也不會因為誰有異性朋友而大驚小怪,中職生早戀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引發的違紀現象比較多見。

  1.3 自我意識心理問題

  1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中職生自我意識強烈,但是不知道如何表現自己,一些中專生就試圖用不合時宜的行為來引起關注,比如穿著誇張,標新立異、炫耀等表現來突出自我的存在。2嚴重的自卑心理。大多數專科生學習基礎差,成長過程中很少聽到讚美和表揚,在外界消極環境暗示下,易產生自我貶低、消極心理狀態,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表現。

  1.4 情緒心理問題

  1承受能力較弱。面對當今社會的文憑歧視和社會偏見,以及勞動力市場上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專生群體普遍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深受傷害,對生活逆境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稍遇挫折便覺得難以忍受,產生厭世心理。2自控能力弱。處於特定青春期的中專生容易出現高強度的激動,興奮或是極端的悲觀憤怒等不良情緒。他們非常脆弱,情緒變化快,易出現偏激情緒和不良行為方式。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上不良嗜好。3情感表現淡漠。不少中專生由於受到社會群體關注較少,對學校生活沒有興趣,表現出對人對事的態度冷淡,漠不關心,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身於外,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這種情感冷漠在中專生中表現更為突出。

  2 影響中專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2.1 生理原因

  中專生正處於青春期,身、心變化大,是一生中第一次生理和心理飛躍突變的重要時期,是人生的“疾風暴雨式的動盪時期”。雖然學業方面的壓力減輕,但有的學生因精神空虛、自卑、失戀和由於敏感、多疑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等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令這些青春期學生苦不堪言。

  2.2 社會環境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由於目前社會現狀的影響,出現諸如欺詐勒索、奢糜之風、官場腐敗、權錢交易等不良風氣,逐步深入到校園生活,中專生這一特殊群體也正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時期,面對現實的社會環境即痛恨,但又不得不面對,矛盾心理突出。2就業壓力影響。由於我國近幾年來高等學校的就業率出現了滑坡,中專生更感就業的艱難,造成中專生對前程感到渺茫,又無可奈何,對家長的期望感到愧疚,又難於啟齒,往往承受著精神壓力,嚴重地損害了身心健康。致使學生越臨近畢業心理健康狀況越差,並且人數呈遞增趨勢。

  2.3 學校方面

  1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和重視不夠。有些中專院校忽視對差生的心理工作方面的教育,缺乏專業的心理指導教師,不能對中專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2教育制度不合理。很多中專院校在辦學目標上過分追求“短平快”,縮短教學投入和學制。再加上中專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很多同學對課程吸收和接受不了,以至力不從心,從而對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2.4 個人因素

  中專生一方面身體進入青春發育階段,趨於成熟,獨立性得到發展,但自控能力又較弱。隨著生理、心理的逐漸成熟,自我認識得到提高,想學好,底子太差,想做好,又沒有毅力克服以往養成的壞習慣,這種心理衝突便引發了抑鬱、強迫、焦慮等諸多心理問題。

  3 加強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3.1 優化社會環境

  首先,設定校園“防火牆”, 加大對中職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禁止社會不良資訊的侵入。其次,通過大眾傳媒教育、校外教育、社群教育等途徑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同時,社會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尊重,不可嘲弄和歧視他們。不斷激發中專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3.2 建立和諧校園

  我們要為廣大的中專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諧的校園是中職生健康成長的必要環境,我們要積極建立和諧校園。其一,引導學生建設和諧班集體、自主管理。其二,建立和諧的教育服務。開設校本課程和開闢德育基地、德育展室、校園網站等;組織學生進社群、入工廠、下農村、蹲基地等進行社會實踐和考察。

  3.3 調整學校制度

  從中專學校角度來說,一是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管理、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中,通過樹立健康向上的班風、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集體氛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二是在專業設定和課程安排上,要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根據中專生的身體心理等特點開設教育課程和講座;三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同學增進交往、鍛鍊能力、接觸社會、提供更多的舞臺和機會,促進他們個性心理的發展。

  3.4 提供穩定的家庭保障體系

  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父母的影響,改變不良的教育態度和方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要更多地關注他們,並調整好對孩子的目標期望值和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給他們充分的自由空間和家庭民主權,要不斷地營造一個溫馨、幸福、和睦的家庭氣氛,給中職生創造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3.5 建立科學高效的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幫助中專生形成正確的心理觀念,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建立和完善心理諮詢機構,加大經費投入和人員的配備,培養專兼職心理輔導人員,通過開展心理測量工作、建立中專生心理健康檔案、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教育、建立和完善中專生心理健康網路,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最終實現全員、全科、全面、全過程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